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这个“汽车城”的兴衰,给柳州带来什么启示?

秋池 微评柳州 2021-03-18


“仙山、秀水、汽车城”,是不是很熟悉的广告语?但这并不是说柳州,而是一个在地理特点、区位优势、发展轨迹、城市地位、产业发展等等方面和柳州非常相似的城市。观察这个城市的发展,或许能给柳州带来一些启示。



这个城市就是湖北省十堰市。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处于湖北、河南、陕西、重庆四省市交界之地。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在地图上一目了然,十堰市地处华中核心部位,四周分布着武汉、郑州、西安、成都、重庆这样的大城市,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十堰拥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



四省通衢 三张名片


在地理地貌上,十堰市是典型的山地地貌,其北部是秦岭余脉、南部是大巴山东段,而境内则有雄壮的武当山。丹江汉江流经境内并交汇于丹江口,给十堰带来丰沛的水源。著名的神农架就在十堰身边,非常的近。


有山、有水,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又都是地级市,是不是和柳州很像?


但和柳州最像的,是都为中国的“汽车城”。


“仙山、秀水、汽车城”是十堰的三张名片,仙山是指道教圣地武当山,秀水是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庞大的丹江口水库,而汽车城则是十堰的经济命脉。


十堰本来是一个深山小镇,却在上世纪70年代突然崛起,不但升级为地级市,“吞并”了原来的“上级单位”郧阳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时一跃成为湖北省举足轻重的大市。这一切都源于“汽车城”这个机遇。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


一个企业带动一个城


上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小动作频频,中国面临两面受敌的严峻国际形势,为加强战备,中国在中西部的13个省和自治区,进行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其中的受益者就包括了十堰和柳州两个地方。


十堰因地理位置优越,又背靠大山,而被大名鼎鼎的中国二汽选中,开始了因汽车飞跃发展的历程。



1969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骨干和附近县份的数万人聚集十堰,拉开了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序幕。这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在随后数十年间,一跃成为中国汽车的重要制造基地,并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车基地。


一张新华社的老照片记叙了当时的建设情形:


而此时的柳州,也开始了工业发展的步伐,大批东部的企业迁到柳州,如今柳州的工业基础就是在那个时代建立起来的。很多的柳州人不知道,著名的柳工,其前身是上海华东钢铁建筑厂;还有三棉,其前身是上海恒业帆布厂。


不同于柳州的是,十堰几乎就是二汽。


1986年,二汽建成了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超过当时的一汽。二汽生产的东风牌汽车红遍大江南北,在国内基本上是无与匹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二汽生产的军车越野性能卓越,也为二汽带来更好的名声和订单。


那个年代,十堰市就是二汽厂,二汽就是十堰市;而十堰市民则只有两种人:厂里的职工和厂里职工的亲戚。十堰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上世纪90年代,东风汽车在国内没有对手,供不应求,买汽车还要找关系。二汽的风光也就是十堰人的骄傲,也让这个城市富足,人均可支配收入甚至比拟一线大城市,更是将省会武汉抛在身后。


这一点和柳州是何其相似。


上世纪80、90年代的柳州,正是企业蓬勃发展、品牌辈出的时候,双马电扇、都乐冰箱、金凤毛巾、千里光香皂……一大批行销全国的工业产品让柳州人自豪万分,也带来了大量财富。


1992年,柳州成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第一个工业总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城市,不仅傲视广西,甚至傲视整个中国西部。而那一年的南宁市,则刚刚被国务院批准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开始追赶柳州的步伐。


1990年,中国邮政发行一套二汽的邮票。


失落和困境


十堰在二汽鼎盛时期,被称为“东方底特律”,不懂是不是因为“底特律”这个不好的魔咒(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在制造业没落后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罪犯的天堂),十堰的幸福时光也在进入本世纪后开始消退。


随着三线建设的结束,企业回归市场经济,原来的一些产业布局对发展形成明显的掣肘。十堰市地处多山地貌,土地资源不足,加上城市本身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二汽的发展需要。


1992年,二汽更名东风汽车,随后又把总部迁往省会武汉,在十堰只留下一个商用车基地。随后,东风汽车在湖北省形成武汉、襄阳、十堰三个产业集群。2011年,这三地的年生产汽车产值分别都在一千多亿元的规模,而到了2015年,武汉的汽车产值已经远超襄阳和十堰,十堰整车产量达42.7万辆,但产值只有襄阳的一半。“东方底特律”名存实亡。


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十堰的人均GDP甚至曾一度超越省会武汉,如今却只有武汉的1/3。


在东风总部搬迁时,在十堰市坊间和当地互联网论坛上,弥漫着不少抱怨的声音,认为是武汉动用行政资源进行自我建设,影响了地级市的发展。


而民间这种类似的声音,也是和柳州极其相似。



“九头鸟”的破局之道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民谣讲的是湖北人的聪明和善变,同为“湖北佬”的十堰人在面对困境时,也正在谋求破局之道。


和柳州打响与酸雨的战斗一样,十堰也是从生态环境方面开始入手。十堰打的是“绿满十堰”大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及农村人居环境保卫攻坚战。


通过污染治理,保护环境,在发展保留在十堰的汽车产业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做好水文章。


2017年,十堰利用武当山、神农架、太极湖、丹江口等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年收入达到434亿元,旅游人数达到5558万,成为十堰市的第二大产业。根据规划,十堰旅游产业将达千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汽车产业。


另外,十堰市依托丰富的水资源 ,引入两个重量级企业:农夫山泉和挪威富士水(VOSS),预计两年内产值达200亿元 。


此外,十堰这些年努力摆脱东风汽车单一支柱的影响,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产业。2018年,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东风汽车只占其汽车产业的50%多一点。


目前,十堰市拥有汽车企业近千家,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生产企业6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全市汽车产能达100万辆,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形成了重、中、轻、微、客、低速货车、各类专用车等全系列商用车的发展态势。


2017年,十堰市将“建设现代汽车城”作为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将通过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实现汽车产业高端化、专用化,把十堰建成国际商用车之都。其具体目标是“十三五”末全市汽车年产销量突破6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使东风公司和地方汽车工业产值各占半壁江山。


在建设“现代汽车城”上,和柳州也是有相似之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成败可以借鉴。希望柳州在产业发展中,吸取别人的经验与教训,少走或不走弯路,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微评柳州报道  文:秋池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影响百万柳州人的新规要来了!

点击图片阅读 |把狗杀了,就大快人心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