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7岁拾荒老人,一生穷困却资助学生21年,进图书馆坚持洗手翻书

益美君 益美传媒 2022-03-30

最近,东莞图书馆里的一则留言登上了热搜。
 
在东莞打工已经有17年的农民工吴桂春,因为疫情失业。面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他最舍不得的地方,是东莞图书馆。当告别的那一刻来临的时候,吴桂春在留言册里写下:
 
“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


而在五年前,同样有一位热爱书籍的老人叫人热泪盈眶。
              
他身上的橙色上衣已经旧到泛白,衣领和后背处沾满了黑色污渍。这身穿着打扮,无疑与一尘不染的图书馆显得格格不入。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位老人的衣服又旧又脏,但他的心却比谁都干净。
 
他看上去潦倒不堪,但他其实比谁都富有。
 
他离开这个世界五年了,却值得再上一次热搜!


01

七旬“流浪汉”,

坚持把手洗干净再看书

 
他是谁?
 
2014年末,杭州市一篇名为《流浪汉获准进入杭州图书馆,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报道,让老人第一次进入到公共视野。
 
是的,他就是那个喜欢去杭州图书馆看书的“流浪汉”。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愿意注意到这位窘迫的老人,直到记者留意到他,人们看到报纸上的报道,才知道他叫“章楷”。
 
“身穿破旧上衣,脚踩一双被染黑的白色运动鞋,肩膀上搭着一根竹竿,杆上总挂着几个装塑料瓶子和纸壳子的垃圾袋”,若在五年前,有人看见这样一位坐在杭州图书馆的老人,那就是章楷了。


因为捡拾垃圾的缘故,章楷的衣服免不了被沾上各种油、灰尘和腐烂的东西,他看上去总是“脏兮兮”的。
 
然而,对于他来说,自己的衣服可以脏,但绝对不能把书弄脏。
 
每次走进图书馆,章楷先去的不是书籍的分类区,而是图书馆的卫生间。
 
他把塑料袋放在地上,双手伸进洗手池里,弯着腰,反复搓着手上因为捡垃圾时沾上的各种污秽。


就这样,章楷一定要反复把自己的手洗上几遍,把手上的水擦干,才能让自己去翻图书馆里的书。
 
他是这里的常客,对时政类的书籍尤其爱不释手。
 
“他看书,绝对不是为了看热闹。楼下的报纸杂志已够多,他每次都到三楼的文献馆来。”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早已将这位爱看书的流浪汉记在心里。
 
是啊,书,对于章楷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可以缺衣,也能少食,但绝对不能不看书。
 
他常常让工作人员为他找来几本中外名著,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慢慢咀嚼里面的故事和文字。
 
尽管他的视力因为年龄的原因,逐渐变的很差,但他却像个虚心求教的孩子一样,把书和报拿得很近,看得津津有味。
                
除此之外,章楷对书本的痴迷已经到了令人揪心的地步。
 
一天晚上,章楷在前往图书馆看书的路上,因为没有仔细看脚下的路,不慎跌倒在路边一块花岗岩上。
 
章楷感受到一股剧痛,但等着小腿上的那一处剧痛逐渐消散后,他便不把自己的伤口当一回事,像个没事人一样径直去书店看书了。直到一位热心的路人发现他满腿是血,他才被人送进了医院。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只要一天不看,就受不了。一看到正能量的文章,我就会高兴很久。”嗜书如命的他,早已将杭州图书馆变成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库房。


02

善良老人意外去世,

留下的遗产惊讶了所有人

 
然而,原本每周看书都风雨无阻的他,却从2015年11月下旬开始,图书馆再也没出现过章楷的身影。
 
不久后,坏消息还是来了。2015年12月13日这天,传来了章楷离世的消息。
 
意外发生在一个月前。
 
这天,杭州下着小雨,晚上六点钟,章楷像往常一样过马路回家。他撑着雨伞,还是穿着自己在图书馆看书时穿的衣服,肩上也依旧搭着那根竹竿。
               
一切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走上斑马线的时候,因为两旁路障遮挡了司机的视线,一辆出租车来不及刹车,撞倒了眼前这位瘦小的老人,导致他当场昏迷。
 
而后,章楷被这辆出租车撞成重伤,紧急送往医院后,他始终处于重度昏迷的状态,在重症监护室里一住就是二十多天。更令所有人痛心的是,吃了近一个月器械治疗的苦后,章楷还是没能恢复意识。
 
最终,章楷多个器官衰竭,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章楷走了,但他的故事却通过他的遗物,一点一点被揭开。
 
直到他匆匆告别这个世界,章楷的女儿才知道自己77岁的父亲,是一个多么值得尊敬的人。
 
在整父亲生前的物品时,一个小铁盒引起了女儿的注意。
 
女儿打开铁盒后,发现里面装着的不是钱,而是一堆收据和一叠皱巴巴的信。
       

  


仔细一看,收据和信封收件人处的署名为“魏丁兆”这个名字,让女儿颇为疑惑。
 
家里并没有任何亲戚和朋友叫这个名字,再加上父亲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用的是“章楷”这个化名。
 
那么,这个“魏丁兆”究竟是谁呢?
               
想起“章楷”,女儿豁然开朗,原来,父亲一直在匿名捐助着困难学子。
 
而他的真名,既不叫章楷,也不叫魏丁兆,而是“韦思浩”。
 
这张绿色的收据,已经在这个铁盒里放了整整21年。
 
收据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1994年七月二十七号,魏丁兆先生捐款360元人民币。


360元,放在当今这个时代,或许还抵不上一顿饭钱。但这放在26年前,却相当于多数人整整一个月的工资。
 
三年后,韦思浩的捐款整整多了一倍多,他靠自己省吃简用,又捐了整整800元。
               
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韦思浩仍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一些困难学子进行力所能及的捐助。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韦思浩本可以选择另一种体面生活的方式。
 
因为,除了拾荒者,韦思浩还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杭州某中学一级退休教师。


在辛勤工作42年后,韦思浩从教师这个岗位上光荣退休。
 
“他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五千多,他完全可以不用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平时,他也对自己真是吝啬极了,从不在乎自己的衣着,衣服总被他随便将就着应付过去了。”
               
而在住上面,韦思浩对自己更是苛责。
 
他从来没想过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准备一套温馨的房子,多年前当老师分配的一套老房子,他住到七十多岁也还是觉得满足。
 
而这间房又可以简陋到什么地步呢?
 
即使韦思浩已经在里面住了几十年,房间里的灯泡,依旧是多年前工地上挂式的小灯泡,屋内除了一张铺陈简单的木板床,略微像样的家具,便只剩下一张竹子编的椅子。


如果没有人到过他的屋里,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月退休工资有5000多人民币的教师住的地方。
 
女儿最初对他的这种生活方式十分不解,她们不愿意看着自己的父亲每天过着和垃圾打交道的日子。
 
女儿看着父亲的遗物,内心有说不出的心疼。

韦思浩与女儿
 
她们多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像别的老人那样,舍得吃穿,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安心在家享受天伦之乐,这样女儿也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而直到整理父亲的遗物,女儿终于读懂父亲的用心。
 
父亲的大部分收入几乎都被他捐了出去,从九十年代的三四百、七八百元,变成了后来的三四千善款。
 
父亲本可以体面地过自己的退休生活,但他选择委屈自己,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有经济困难的学子。


二十多年间,韦思浩收到了不少自己捐助的学子的感谢信。


 这些孩子都亲切地叫着他“魏丁兆叔叔”,却始终不知道,收到信的这位老人,真名其实叫“韦思浩”。

               

一直以来,韦思浩都只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十几年前,他就想好了自己这一生的归处,早早安排好了自己遗体的处理方式。
 
在一份陈旧的遗体捐赠同意书上,韦思浩简单地用两句话安排好了自己离世后的事情:本人十几年前就决定好身后捐献遗体及所有可用器官。(希望将我的骨灰)洒向钱塘江或西湖。
               
活着的他,只为了帮助求学困难的学子,没有享受过一天物质丰沛的生活,而离世后的他,却不渴求别人去纪念他,只是潇洒地离开这个世界,不带走一丝牵挂,也不留下一丝遗憾。
 
“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心中对于善良的延续”,这或许就是韦思浩这一生都在追求的“信仰”。


03

永远屹立的精神丰碑

 
韦思浩在世间走了77个年头,最终却遭遇这样的意外,永远离开了。
 
所有听过他故事的人,既被他善良和纯净的内心所震撼,又为他的匆忙离世而感到无比心碎。
 
2015年12月,也就是韦思浩离去的那一个月,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希望这个世界能留下一尊韦思浩的雕像,让同样爱书,也常常心怀善念的人,能永远怀念他。
               
钱江晚报社带头谋划的“众筹老人雕像”爱心行动便迅速启动,令人不禁落泪的是,短短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1178位热心人士便早早地达成众筹目标。
 
而设计铜像的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听说了韦思浩老人的故事后,当即表明自己不想收取任何费用,希望无偿为老人立雕像。
 
终于,两年后,“韦思浩”又回到了杭州图书馆。
 
尽管他的身体再也无法踏足他最爱的地方,但他的精神却化作了一座雕像,让前来看书的人永远瞻仰。

  
 
他生前始终在奋力读书,但他走后,千千万万人开始读起了他这本拥有无限力量的“书”。
 
雁过无声,水过无痕。但韦思浩既不是那只平凡的雁,也不是那滴微不足道的水,而是来这世间将千万人的内心搅出了真善美风暴的圣人。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财富,却一辈子也不懂得生命的真谛,有的人让自己赤条条走过一生,却始终信奉着有关于真善美的信仰。而后者,才算得上真正的强者与富裕者。
             
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个提着塑料水瓶,佝偻着身躯,手里永远拿着那根撑起困难学子未来的竹竿的老人。
 
也会永远记得,从他精神中迸发出来的,名叫善良的宝贵人性。

参考资料:
法制晚报 |《流浪汉获准进入杭州图书馆 借阅前自觉洗手》
青年时报 |《还记得“进图书馆前先洗手”的那位“拾荒老人”吗?历时两年,1178位杭州人众筹给韦思浩雕的像正式向公众展出了》
老年日报 | 《杭州图书馆看书老人韦思浩化名“魏丁兆”—— 拾荒助学温暖人心》

-END-
本文由益美君原创





益美传媒入驻平台

搜“益美传媒”即可查到


“益起美好的人”

yeemedia


关于益美传媒

传播,让公益更有力量!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旨在挖掘生活中的正能量及美好,为企业公益基金会、公益机构及项目提供专业的全链条传播服务。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苏   苏):suesue801(微信)

授权转载(益小美):yimeijun2008(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