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爱吃的中国人,也正在为“吃”焦虑:一起了解餐桌上的肉蛋奶生产

益美君 益美传媒 2023-10-20


社媒中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越来越容易让消费者敏感。不仅如此,如今商家更偏爱“健康营销”,就连各种饮料都要贴上一个大大的“无糖”标签。以家家户户必需的鸡蛋为例,随便打开一个平台搜索,被推荐在首页的可能不是农贸市场上卖的普通蛋,而是各种无菌蛋、无抗蛋、土鸡蛋。以前大家还在为吃饱努力的时候,便宜是王道。但现在面对各种产品,消费者会有很多疑问:“同一种食品,价格差在哪?特别是肉蛋奶,很多都由工厂快速集中养殖生产而来,安全吗?网络上说的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等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肥胖等问题如此普遍,是我们的饮食习惯有问题吗?”尤其在年轻人聚集的社媒中,能明显感受到大家对工厂化养殖食品的焦虑。而这也间接反映出:一直以来,中国消费者都不够了解工厂养殖。在这个节点,天人文化联合AGFEP(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发布《中国禽畜工厂养殖:对营养、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影响》(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畜禽工厂养殖:对营养、环境和动物福利影响》研究报告


微观层面,这份报告有助于国人重新认识工厂养殖产品,而后建立起完整、健康的食物观,甚至改善饮食习惯。

宏观层面,深刻分析我国禽畜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并给出了建设可持续农业食物系统的建议,对整个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畜牧业如何持续推进对人类健康的提升

我们深度对话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樊胜根,

听听他怎么说

👇👇👇



01

工厂化养殖是趋势,

来自工厂的食品没有那么糟


报告中提到,随着居民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化趋势明显, 工厂养殖主体数量也在不断扩大。

2020年中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7. 5%,,比2015年增长了13. 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化率最高的是肉鸡和蛋鸡,2018年分别为80. 7%和76. 2%。先前很多网友好奇,为什么很多市场上卖的鸡肉那么便宜?是不是肉有问题?很多人科普过,肉问题不大,是集中生产降低了成本。其实不仅是中国,大多数国家都将工厂化养殖作为畜禽养殖主要方式。因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畜禽进行集中化、大规模的养殖管理,可大幅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尤其与传统的农户养殖相比,尤其考虑到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工厂化养殖能最大程度保障整个社会的蛋白质供给。善待畜牧动物等于善待人类自己,工厂现代化的无疼痛的屠宰方式很值得推广。深度对话中国农业大学樊胜根教授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做过一个研究,他们收集了19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万5~9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数据,结果发现:中国青少年是过去35年里全球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增长将近9厘米。这也得益于我们的孩子现在有条件摄入足量蛋白质。

2010-2019年中国肉蛋奶人年均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比


另一方面,由于标准化生产,生产过程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产品也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而且标准来自国家,无论是饲料环节,还是养殖环节,都有明确的政策规范。报告中也给出了相关数据:“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数据显示,2020年,饲料、兽药等收入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 1%,;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 8%;全国生鲜乳违禁添加物连续12年保持“零检出”;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检合格率达到99. 8%以上。换句话说,有相关部门层层把关,从工厂里出来的肉蛋奶不会那么糟糕。在居民饮食普遍追求“量”的阶段,工厂化养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向前,食品安全标准不断更新,当消费者开始重视质量中“质”,需求变得多元,工厂化养殖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尤其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市场信心也会遭受打击。肉蛋奶作为国民饮食最基础的一环,其工厂化养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02

当养殖规模化率继续提升,

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提出,畜禽养殖规模化率从2020年的67. 5%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的78%。同时,相关部门也已明确,保量的同时还需重质。换句话说,在继续提高畜禽养殖规模化率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亟待改正。这些问题很值得普通消费者去关注,每一个都跟我们能否“吃得幸福”紧密关联。首先是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国家已明令禁止促生长类激素使用,但抗生素的使用、不合理的饲料配比等问题仍让消费者担忧。众所周知,这些都可能导致残留物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其次是环保问题在相关法规约束下,大规模养殖排放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已基本落实,但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区域面临较大的消纳压力。畜牧业产业链过程中的碳排放问题也值得大众引起重视。
深度对话中国农业大学樊胜根另外,畜禽生产集中在工厂,一定程度上也在冲击着农村的小型养殖产业,影响到小农户的收入和社会共同富裕的推进。同时,更加单一的工厂化生产经营模式,不利于食物供应链韧性的提升。还有很多人关心的动物福利由于养殖密度高、环境狭小,动物容易受到疾病、压力和伤害,这也在影响着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当前政府部门的养殖政策和支持补贴进一步向规模化养殖倾斜,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日常获取食材的渠道大概率还是来自工厂。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畜牧动物,不要盲目跟风。很多人可能忍不住问:以上这些问题会不会越来越严重呢?其实通过报告不难发现,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行业标准规范正在不断改进、升级。例如针对激素、添加剂的滥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明确提到,从2020年开始,饲料添加剂中禁止任何生产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严格执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依法加强饲料中超剂量使用铜、锌等问题监管。同一份文件中还写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液体粪肥机械化施用。最近几年,类似的调整政策有很多,这体现了官方推动畜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畜禽工厂养殖:对营养、环境和动物福利影响》研究报告对此,报告也提出了很多建议:例如,不断完善行业标准和规则, 加强监督引导, 推动全行业畜禽产品的质量提升。优化农业支持和补贴方向,鼓励经营“模式”创新,促进工厂养殖向着环境友好、带动小农户共同富裕转型升级。通过宣传,引导居民树立“大食物观”,促进消费者膳食结构调整。对于普通消费者,大部分时候比较难关注到这些信息。如果没有及时、充分的了解,个人焦虑只会进一步被加剧。饮食习惯是个人选择,但个人选择会被各种碎片化的信息左右。《中国禽畜工厂养殖:对营养、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影响》的发布,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工厂化养殖的渠道。

只有全面地了解,才能自主判断,做出最适合个人、家庭的选择。


03

消费者不仅要吃得健康,

还要吃出幸福感

    

其实这份报告不仅是在向公众揭示当下中国畜禽工厂化养殖的现状,解答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还表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工厂化养殖的发展需要更多政策法规引导,除了政策投入、科技投入,居民饮食也在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和人类健康之间也有着密切联系。尤其当下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仍存在不小的问题,调整空间巨大。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食物摄入量相比,2000~2020年间,农村居民畜禽肉摄入量由低于推荐值增长到高于推荐值,而城镇居民的人均畜禽肉摄入量一直高于推荐值,且超量程度高(2020年已超过推荐量58. 3%)。膳食不均衡结构失衡是最大的问题。2010-2019年,中国猪肉及制品和禽蛋人年均消费量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而牛肉及制品、牛奶(不含黄油)和禽肉人年均消费量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具体到2019年,中国猪肉及制品和禽蛋人年均消费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1%和207%, 而牛肉及制品、牛奶 (不含黄油)和禽肉的人年均消费分别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33%和 93%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应该多摄入牛肉和牛奶。我们不应该刻板对照西方标准,相反,我们可以探索植物蛋白和替代蛋白等,比如大豆制品、鱼类等替代品,发展和形成适合中国人群需求的健康可持续膳食模式。再结合人口基数,这巨大的市场需求对养殖行业的影响难以估量。过去十年间,尽管我国国内肉类供应整体平稳,然而同时,我国肉类进口总额占世界肉类进口总额的比重从2010年的2. 46%飙升至 2020 年的29. 73%。

 中国肉类进口占世界肉类进口总值的比重


消费者的需求可以拉动工厂养殖朝着营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转型,降低养殖对资源环境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
当居民饮食结构更合理一些,关于“量”的压力开始缓解,产品质量、环境污染、动物福利等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现在我们不仅要吃饱,吃得健康,更要吃出幸福感。
幸福感的来源,不仅是食品安全,不仅是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信任,还有消费带动的正向循环——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工厂养殖行业需要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政府、科研人员、农企、农户、投资者等主体共同推动,还需要消费者的参与。
《中国禽畜工厂养殖:对营养、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影响》的发布,不仅是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更能够帮助广大消费者深入了解畜禽生产,建立起健康的食品观、消费观。
更希望通过这份报告,每一位消费者真正开始关注健康膳食,关注环境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