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职称之困: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
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论文造假。长期以来,论文成了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硬杠杠”“金标准”,不管是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还是申请课题、评选院士,都要“数论文”。就连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的临床医生也被套上了发论文的“金箍”。不同于医疗资源充足、医生时间相对充裕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医疗资源紧张,临床医生光看病就忙得身心俱疲,难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撰写论文。这次撤稿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客观而言,扭曲的考评体系也是诱因之一。
>>>>职称评定代表了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说,职称是一个人职业技能、学识水平、工作实绩的证明和肯定,是任职、升迁、领取薪资、享受待遇的一个依据,也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一个体现。
对医生的职称和晋升而言,过去主要是看年资、学历、发表的文章、拿到的科研基金等等,而对医生临床看病能力、手术能力或对患者的服务能力,以及医疗效果都不太重视。这让很多医生觉得又爱又恨,一方面想争取,另一方面又觉得职称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背离工作太远,从而引起了一些不满。
>>>>职称评定是否应该放弃学术要求?
如果,一名医生的价值依据他的临床表现来判定,医生还有必要抱着职称不放吗?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开始借鉴苏联对科学技术人员的管理模式,实行技术职务任命制。职称不是荣誉的象征,职称晋升的本质应该是促进技术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定,将愿不愿意做科研的都圈了进来,这种大众化的职称评审制度是当前我国医生职称评定最大的困局。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档案体系,保证医生最终依靠技术和临床的工作状态来进行价值判断,这才是改良职称制度的根本,也才能从源头上治理医学科研造假。
最后讨论
就医学科研而言,此次造假事件背后再次被提醒的一个事实:这一类纸质凭证是这片土地上最有力量的敲门砖和通行证。涉及到很多科研人员的任务和考核指标,所以说它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来说“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然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次让学术界愤慨的事情曝光出来,是不是就进入了“不曝光,不解决”的死胡同了呢?你怎么看?
热门图文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