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生的职称之困: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

2017-04-25 中洪博元医学实验帮

近年来中国论文连续多次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不仅是对医生及其他领域研究人员学术道德的关注,更是对医生这个行业职称评定的争议。


>>>>以论文论英雄,谁之责?

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论文造假。长期以来,论文成了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硬杠杠”“金标准”,不管是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还是申请课题、评选院士,都要“数论文”。就连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的临床医生也被套上了发论文的“金箍”。不同于医疗资源充足、医生时间相对充裕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医疗资源紧张,临床医生光看病就忙得身心俱疲,难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撰写论文。这次撤稿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客观而言,扭曲的考评体系也是诱因之一。


>>>>职称评定代表了什么?

从某种程度上说,职称是一个人职业技能、学识水平、工作实绩的证明和肯定,是任职、升迁、领取薪资、享受待遇的一个依据,也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一个体现。


对医生的职称和晋升而言,过去主要是看年资、学历、发表的文章、拿到的科研基金等等,而对医生临床看病能力、手术能力或对患者的服务能力,以及医疗效果都不太重视。这让很多医生觉得又爱又恨,一方面想争取,另一方面又觉得职称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背离工作太远,从而引起了一些不满。


>>>>职称评定是否应该放弃学术要求?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评聘分开,也就是说要淡化医生的职称身份,根据他的实际能力与工作岗位来聘用,并据此发放薪水。这种观点也许带来了新的思路——既然职称已经失去了评价一名医生能力的作用,我们还有没有必要保持现有的职称体系?现在,有很多声音呼吁职称评定时放弃考核外语、降低论文要求。但是,放弃了学术要求的职称评定,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现有的医生评价体系毕竟是一种较为成熟的职称评定体系,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医生的能力又如何来考核?有没有建立起更好的考核方法和制度?如果没有一个考核制度,难道又回到过去靠“举荐”的老路,公平性又如何体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职称评价是该进一步探索科学性、有效性和公正性。在发达国家, 每名医生都有非常完整的技术档案。比如,一个麻醉科医生做气管插管的平均时间是多长;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得怎么样,都有专人予以记录。如此,最后给这名医生打分时,让人心服口服。我们国家也需要重视这些实际工作状况的评价,让医生各善其职,能做科研的鼓励做科研,能搞临床的在临床上发挥作用。

如果一名医生的价值依据他的临床表现来判定,医生还有必要抱着职称不放吗?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开始借鉴苏联对科学技术人员的管理模式,实行技术职务任命制。职称不是荣誉的象征,职称晋升的本质应该是促进技术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定,将愿不愿意做科研的都圈了进来,这种大众化的职称评审制度是当前我国医生职称评定最大的困局。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档案体系,保证医生最终依靠技术和临床的工作状态来进行价值判断,这才是改良职称制度的根本,也才能从源头上治理医学科研造假。


最后讨论 

就医学科研而言,此次造假事件背后再次被提醒的一个事实:这一类纸质凭证是这片土地上最有力量的敲门砖和通行证。涉及到很多科研人员的任务和考核指标,所以说它们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来说“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然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次让学术界愤慨的事情曝光出来,是不是就进入了“不曝光,不解决”的死胡同了呢?你怎么看?


热门图文TOP5

1、聊一聊“107篇撤稿论文”大家评论的那些事

2、医改时间表已确定!医生们又要忙了!

3、出国看病好?还原美国医疗的“真实内幕!

4、青千申请在即,直面中外学术界的尴尬生存环境与机遇!

5、国自然、SCI写作、实验、执考等干货,必有一款适合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