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臧勇:学校要为学生阅读加强引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

2017-12-08 北京阅读季 北京阅读季

“阅读+”主题系列对话

校长论坛:

引导青少年阅读

促进精神成长

12月7日上午,第七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阅读+”系列对话之四“阅读引导与成长变革”在天桥艺术中心举行。活动邀请了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臧勇教授、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杨文芝、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芬兰拉赫蒂市校长Marju Markkanen以及芬中创新与教育协会会长梁旭,就话题“如何引导青少年阅读,服务青少年成长,创变阅读价值”展开对话讨论,为全民阅读如何与书香校园建设进行联结与创变提供思路和方法。



臧勇:如何引导青年人阅读经典

各位嘉宾,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北京科技大学的臧勇。

我今天准备从四个方面来讲一下我对阅读的理解:


第一个问题:


青年人为什么要读经典?

犹太人曾经说过:“我们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个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里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里的书。”余秋雨先生也对阅读有很多很多体会,也有很多很多说法。我们中国古人更有一句话,说一个人的成长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对于青年人来说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走万里路好像困难了一点,我们不如先从读万卷书开始,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就是我们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期,正是我们阅读的黄金时期。为什么这么说?第一个我觉得大学生他有一定的基础,他可以实现自主阅读,他有良好的环境,更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可能有的同学认为,这个时间我要去打游戏,我要去干别的,那么我将来是不是我工作了之后,我晚上来阅读,我退休之后再阅读?千万不要等到那时候,因为我就是快退休的人,我就是工作很久的人,这个时候要想阅读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再一个,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什么叫经典?我觉得经典就是成千上万人阅读过的,而且都认可的作品,值得大家反复阅读。书很多,我们怎么选择?我觉得就是要阅读经典,这是最简便的途径。经典中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现在学校教育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立德树人,什么叫德,何为德?何为中国的德?我们的经典里就有很多说法。比如《大学》里面说德者本也,就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我们立德实际上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阅读经典,就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全世界都能够接受的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德,什么是我们特有的文化本质。所以阅读经典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好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阅读是青年人将来治学的一个根本,一个基础。古人曾经说过,一个青年人,一个人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里面都有关系的,其中博学之,就是做学问你要知道学问在哪,你要博学,只有博学了才能够进行下面的活动,博学怎么来?很简单就是靠阅读,更多是靠阅读经典,博学应该成为我们阅读的一个动力,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感受古人的智慧。


阅读也是个人修身的基础,一个青年人要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我们自身的修养,阅读既能提高我们的水平,同时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接受前人的智慧,提高我们的行为习惯、个人修养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就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他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面一直在坚持阅读,毛泽东主席无论在战争时代还是在和平时代都一直在阅读,他们之所以能成大事,和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


第二个问题:


青年人应该读什么?

就是读经典,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过时间淬炼,经得起反反复复阅读。这些著作当然也很多,虽然大量的淘汰了,但是剩下的也很多。我们青年人到底该读什么呢?我觉得三类是可以最优先阅读的。第一个是革命文化,第二个是世界先进文化,第三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经典不用说了。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红色的中国,处在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我们就要知道共产党从哪儿来,怎么得天下,为什么能得天下,我们怎么发展。这里面的红色经典还有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等等。


读哲学、社会科学的作品。社会科学的作品告诉你一种思维方法,它告诉你针对当时的那个社会它所特有的矛盾的解析方法、分析方法,还有解决方法,这个东西对我们将来所有的事情,你的为人处事,你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都有启示作用。比如说《社会契约论》、《资本论》等都有它当时的历史背景,都非常好,值得大家去读。


再有一个我觉得对于我们工科学生,或者正在读大学的,正在做专业的研究生,这些人更多的还可以读一读专业的经典,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我们读生物学的,没有读过《生物起源》,没有读过其他的经典,我觉得是很不好的事情。每门学科都有几本这种非常经典的基础性的著作,还是要读一读,对我们打下专业基础,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来搞好我们的研究是非常有好处的。


第三个问题:


青年人应该如何阅读经典?

经典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东西,所以我们读书,读经典的书大致上有三个心。第一个用平静的心去读,既然它不带功利性,我们就不要老想着这本书对我有什么用,能不能让我赚钱,能不能让我找到一个好工作,抛开这些问题。你要如果想赚钱我觉得你去看看那些成功学之类的,经典著作会用一个缓慢的潜在的过程让你受益,你还是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鹜地学。


要用专业的心去读,毛主席读书,他说一本好书一般要读几遍,十几遍,而且他是带着疑问,我的个人观点是读出一本经典书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我们可以通读,这样一个把前前后后的结构脉络捋清楚,第二个就要细心的读,对每一个问题都要搞清楚。第三遍就是带着疑问重点去读,不可能每一遍都从头去读。


还要制定计划,说白了这个计划既不能够急功近利,更要持之以恒,不能说今天有的人一个学期读了十几本经典,我说很滑稽。第一个他肯定坚持不下来,第二个他读了这十几本书,他也不会对其中的要义、精神有很好的体会,我觉得每天读那么几页,天天读下去,当然你可以给自己放个假,周末可以不读,但是你要有一个计划。千万不能突击一下或者将来再读,这个就不好了。


第四个问题:


学校应该如何引导

青年人阅读经典?

学校是引导青年人阅读的一个主力军、倡导者,应该负有重要的责任。当然现在全社会阅读气氛都很好了,今天我们举办了这个活动,还有我们的“朗读者”一类的,但是我们的学校还是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


虽然现在的阅读机构很多,但如何引导阅读,我觉得问题还很多,路还很长。因为现在文化产品很多,阅读媒介更加多元化,但是这些东西往往带来的是什么?是知识的碎片化、鸡汤文横流,这就更显出我们引导阅读的重要性。


我觉得学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一是加强引导,我们可以在第一课堂上,第一课堂上时间不多,我们可以在里面找一些主要引导的东西。第二是在北京科技大学有第二课堂成绩单,除了上课得的学分之外,其他的是不是有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我们也有一个指导,指导里面其中就有阅读的书单。第三是发挥好网络新媒体作用。


二是创造条件,学校的条件现在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学校的条件更多的是专业书籍,其他书籍,我觉得学校可以研讨一下怎么发挥图书馆作用,在图书馆里面配置一些人文社科的大家感兴趣的经典的图书,图书馆里面的专业书籍也已经很全了,补充人文社科类的也适合更多人阅读。


三是营造气氛,现在全社会一直在营造阅读的氛围,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可以利用学校做抓手,把气氛营造起来。比如说举办一些读书会、学习型智库等。我曾经在一个学院里参加活动,他们根据机关的特点提供了一些书单,效果就非常好。当然了,如果我们能够学以致用,能够用我们的读书指导我们的实践会更好。



往期精彩阅读

书香地铁,用阅读唤醒疲惫的灵魂

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联结社会力量,创变阅读价值,走进阅读新时代

北京阅读季书香长廊: “阅读之旅”全景展现全民阅读丰硕成果

经典传承文脉  书香扮靓京城

“阅读+”主题系列对话:阅读创变,深耕文化价值

方军:互联网知识经济 全景与机遇

三川玲:让知识更有价值 让读书会更有魅力

雷文涛:这12条经验聚集了有书2000多万粉丝

张萌:知识IP市场的格局思维

曾孜荣:12幅画读懂中国饮食文化

知识付费的红利期已过?这些大咖都说NO!



微信编辑 | 赵博磊

编审 | 张佳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