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碳标签为珠宝制造镌刻低碳印记,周大福珠宝集团获得产品碳标签—华而不炫、“绿”韵绵长

周大福珠宝集团主席表示,周大福一直抱持着长远的目光营运业务,用心守护过往94年日积月累的各方信任。集团奉行负责任的营商操守,为应对地球、气候和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做出贡献。

周大福珠宝集团生产的“肖邦”机织金链经过碳足迹认证,获得产品碳标签,将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生产过程中,引领黄金珠宝行业在低碳发展之路上更进一步

1 




金石为开 

坚持低碳环保发展道路


  


为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周大福珠宝将重大可持续发展议题的管理方针,纳入业务策略中,投资智能科技、推动持续创新,把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的理念植根于企业文化和日常营运当中,并提出10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产、废气排放、水资源管理、废物管理方面坚持节能降碳,利用无害化处理、减量化处理、循环利用等技术手段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时刻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环保策略的实施下,周大福珠宝集团在低碳工作中已取得初步成效,2023财年温室气体排放密度减量30%,用水密度减量36%,生产废弃物密度减量52%。


随着科技革命开始席卷珠宝业,创新文化对推动进步和变革至关重要。周大福珠宝拥有悠久的历史且丰富的工艺经验,企业自觉肩负起传承的责任,使传统工艺得以世代相传,促进行业内的跨代工艺传承、创新和技术,如周大福珠宝已自主研发出较无害的有机溶剂,并计划将项目推广至集团旗下所有生产基地;无氰电镀药水付诸实践,使生产流程更环保。



对黄金珠宝行业来说,合乎绿色发展理念的责任采购是与供应链密不可分的重要议题。周大福珠宝以创新方法来建立信任,并为供应链定下更高的社会和环境标准。作为黄金珠宝行业领导者,积极与业务伙伴合作,以确保业务原材料,包括用于制作珠宝的宝石和贵金属以至包装盒和袋等,都达到最佳最环保的行业采购标准。


2 




擂鼓鸣金 

加强珠宝行业低碳管理

  



如今环保问题已成为全球热点,我国有着明确的“双碳”目标,在国家环保政策带领下,各个行业都开始了低碳发展,通过标准建立、技术创新、强化管理等方式降低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中的碳排放。由于黄金珠宝特殊的不可再生性,不论是前期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粉尘污染、工业废水和重金属污染,还是后期加工生产阶段的用水量、碳排放等,都将产生较高的碳足迹,同时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对黄金珠宝行业而言,环保意识与环保技术的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推广低碳环保意识可以促进珠宝行业低碳技术的研究创新,从而推进环保技术发展;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绿色供应链,加强低碳管理,使珠宝生产、运输过程中碳排放减少、降低资源利用和废物产生。低碳发展不仅可以使珠宝行业产品质量提升,同时随着环保低碳意识的普及,低碳发展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3 




一诺千金

碳减排融入产品生命周期


  



2023年,周大福集团获得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颁发的低碳产品供应商证书,为中国珠宝行业首家认证按照《行业统一推行的产品碳标签自愿性评价实施规则(暂行)》、《PAS 2050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和ISO/ TS14067:2018 《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及沟通要求及指引标准》进行,评估周大福其中一款黄金项链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由原材料获取阶段、运输过程、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至废弃回收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周大福正研究将减碳措施融入产品生命周期,减少碳足迹。


周大福

可持续发展

报告


4 




浮光跃金

促进碳标签推广与普及


  



消费理念正在转型升级,绿色消费逐渐兴起,碳标签作为市场内绿色量化指标,可以给有指标要求的政府客户和低碳追求的消费者提供更多服务,促进低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品贴上碳标签可以使消费者明确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从而有意识地选择较为低碳的产品,由此促使生产、服务企业推进低碳技术研究和环保监督管理,减少碳排放,引领各行业低碳转型升级,践行绿色、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原则,助力我国环境目标的达成。


周大福珠宝作为行业标杆,获得产品碳标签具有示范意义,鼓励黄金珠宝行业各个企业进行节能降碳行动,通过碳足迹认证,能够有效推动黄金珠宝行业在低碳事业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扩展

关于公布获得产品碳标签评价证书名单的公告

联合国气候大会开幕在即 碳标签亮相盐田区双碳成果

关于开展2023年度低碳产品供应商评价工作的通知


文章:周雪彤

编辑:金瑞

编审:蒋晓萍

声明:凡注明来源“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低碳经济发展促进会”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低碳经济专业委员会(简称“低碳委”)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最早开展低碳经济发展、最早建立低碳智库的研究机构。

低碳委致力在低碳经济发展、区域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产业低碳转型、低碳评价认证体系化建设、国际间应对气候变化及国际贸易领域发挥产学研和政府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并在中国碳标签评价、碳足迹数据库建设、低碳经济领域信息化、国际贸易、人才培训、标准制定、鉴定认证、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有效支撑。在低碳领域的标准制定、碳足迹数据库、碳足迹核算模型搭建与评价等方向均达成阶段性成果。开展了包括电子电器、机械设备、农产品、化工材料、交通出行、建筑建材、电力电气等多个行业产品碳足迹评价及其相关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和地方政府委托课题,拥有166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的中国低碳智库。一些研究报告和建议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和肯定,相当一部分成果在有关部门和各地建设中转化为现实。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和碳减排综合解决方案。

同时,协会致力于推行平台化监管,搭建了中国碳标签评价服务信息平台,成立全国首所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整合碳足迹基础数据库资源。200多名高校与研究机构专家加入协会牵头成立的碳标签产业创新联盟。支撑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在气候变化、碳标签、工业节能等相关研究项目;举办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全球碳标签商品展、中国低碳之路高层论坛、碳标签论坛等重要活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