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起眼,但它才是北京人最爱吃的东西!
过去,一入冬北京人基本上就吃这四样菜:萝卜、白菜、土豆、咸菜。北京的咸菜分“咸菜”和“酱菜”两种。咸菜指的是用盐、花椒、大料等佐料腌制的;酱菜是指用黄酱、甜面酱等腌制的。
如今北京很多市场都能见到这种卖咸菜的,一辆三轮车,扣个玻璃罩子,写着祖传密制或正宗传统等字,卖的咸菜大多是酱萝卜,淹豇豆,八宝菜等小酱菜说实在话,不难吃,但绝不能说好吃,只不过是大多数普通人调剂口味的佐餐小菜,料不精,工艺也谈不上,应名是八宝菜,其实里边除了萝卜,就是豇豆,黄豆,小辣椒,冒猛子吃出个花生仁算你走字。
卖咸菜的人见有买主就会操着山南海北的口音说,你买点咸菜吧,俺这可是正宗北京味儿、正宗家传。
正宗北京味儿?还字儿了味儿了的,北京,北京,你知道后门桥在哪吗?
过去,咸菜这东西大概分三个档,第一,自家腌,这是大部分,但凡过日子,应为那时经济都困难,都穷。
第二档是小副食店卖的,一般家庭也常买,酱油,醋缸后面柜台上摆着一排,大淹萝卜,大酱萝卜,好一点的还有,小酱萝卜,五香萝卜干,佛手疙瘩,酱辣椒,切的特别细近似透明的什香菜,当时也有朝鲜辣菜,还有一种熟疙瘩,蒸熟了,切成小方丁,用芝麻酱拌了,别有风味。五香干疙瘩也很特别,非常干,上面挂满白盐霜,永久不坏,吃时用水泡才成。韭菜花,酱豆腐,卤虾酱,秦椒糊,都是散装零卖,常有人手里拿个窝头,买二分钱秦椒糊,倒过来搁窝头眼里边吃边走了,这可不算丢人现眼,当时太常见了。
第三档,就是酱园子的,北京最好的当数六必居和天源,现在大家都常吃这两家的酱菜,可过去那不是穷人能吃的起的,怎么也得是小康人家,象现在的白领。早先还有个桂馨斋,他家的冬菜最好,独一份,用的是西郊蓝淀厂的白菜,据说工艺复杂,赚不了多少钱,馄饨作料三要素,冬菜,紫菜,虾米皮,如果没有冬菜,还能是正味吗?
老北京的酱几乎是无所不酱:鬼子姜、蒜苗、莴笋、萝卜、黄瓜、甘露、花生仁、核桃仁、杏仁、藕、龙须菜……
六必居,开业于明朝嘉靖年,四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他的名品太多了,甜酱黑菜,八宝菜,高酱甜八宝菜,酱甘露,甜酱银苗,很多人都不知银苗为何物,以为是蒜苗,其实是嫩藕芽,他那里的高酱甜八宝,绝对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里边有黄瓜,苤兰,藕片,姜芽,银苗,核桃仁,杏仁,花生仁,姜丝,货真价实,真正是佐餐佳品。他那里的酱瓜,切成丁,加里脊丁,花生米下锅炒,上面撒上葱白,是过去节日里才能吃到的佳肴。
天源酱园,开业于清同治八年,过去在西单路口东南角,挨着老长安剧院和当时唯一的庆丰包子铺,他家出的桂花糖熟芥,深的慈禧太后的喜爱,天源糖蒜是涮羊肉的必备作料,其他的糖蒜吃起来一股醋精和糖精味,用了这样的糖蒜,涮羊肉的口感大打折扣,只有天源糖蒜,吃涮羊肉才相得益彰。周恩来,梅兰芳,马连良都爱吃他家的酱菜。过去,这两家有一种包装很特别,小柳条篓子,底下宽,上边一个小口,装上咸菜不洒汤漏水,送礼很是方便。
他们还有一个规矩,店里不用三爷,即少爷,姑爷和舅眼爷,用人上的清廉,也是他们企业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早已,都是各个腌,芥菜疙瘩,大萝卜,胡萝卜,雪里蕻,哪年不是腌一大缸,一冬令天下来,都快变燕么虎了。
腌咸菜是个体力活儿,基本上用大缸腌,放一层菜,撒大盐,压紧,再放一层菜,再撒一层大盐,不能透进空气,否则容易变质,最后压上热水烫过的石头,就开始腌制了。
说到咸菜的种类,常见的有用芥菜根腌成的水疙瘩、水疙瘩皮;荠菜腌制的雪里蕻、用苤茢腌成的苤茢丝;用萝卜腌成的萝卜条等。
“水疙瘩”可是老北京人最爱吃的咸菜。摆那水疙瘩切细细的丝儿,搁点肉丝儿,搁点黄豆,辣椒一炒,好吃,下饭。
还有,秋喽,摆小灯笼椒用盐腌透,拿线穿上晒,晒透,干干儿的,赶冬天,用油一煎,微许发黄,又辣又香,略薄带点苦头,这叫白辣椒,根本没地买去。
再者,等开春,咸菜吃的差不多了,咸菜汤熬了,做咸汤面,吃过咸汤面的才是地道老北京那。
水疙瘩
水疙瘩皮
雪里蕻
酱疙瘩
水疙瘩加工成的酱疙瘩,口感软糯,酱香浓郁。在它的基础上又可以演化出辣丝等不同口味。酱疙瘩还可以加工成辣菜丝。
酱甘露
酱瓜
酱八宝菜
相关阅读:
欢迎投稿:i49ch@qq.com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四九城公众号,欢迎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