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上发生的一幕,网友:这就叫教养!在北京这叫“规矩”!
大家可能还记得网友@Leader_统领曝光的“凤爪女”,于1月29日,该女子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被北京公交警方行政拘留。
北京地铁13号线望京西站,中间上来一女的,过一会吃沙琪玛,掉一地,一开始没搭理她,等吃完了又把袋子扔地上了,我真的看不下去了,让她别往地上扔,她居然站起来跑别的车厢了。都是监控,能跑哪去?
1月9日,北京地铁四号线,一老人在晚高峰期间占用地铁门位置,铺上瑜伽垫给女孩按摩揉腿。目击者称女孩可能刚运动完,又吃又喝,还指责老人:“你轻一点!
2月19日,有网友爆料:北京地铁6号线上,穿绿衣服的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俩孩子就这么在座位上踩,把四个座位都踩脏了,很多站着的乘客都没地儿坐,有人劝了也不听。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虽然这些负面的新闻让人唏嘘,但也有很多正能量的新闻让人感动不已。
近日,北京地铁上发生这样一幕。
空荡荡的地铁车厢内,一位疲惫的妈妈怀抱着熟睡的孩子,因怕孩子鞋子弄脏座位,她把自己的背包垫在孩子脚下。
2018年也有一则类似的新闻,孩子在地铁上依偎在年轻妈妈的孩子怀中睡着了。年轻的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的脚踢到了身旁的乘客,用手捂在了他的小鞋上。
直到到站下车,她才把手松开。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那么我一定会回答,像这两位母亲那样,身体力行地把善良、尊重、规矩教给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因为我相信,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源自于他的教养,而教养最直接的体现在于能够处处为他人考虑,懂规矩,无时不刻把尊重和体谅放在心中。
用咱北京话说就是做人局气、做事儿讲究,有里有面儿。
01
教养不分年龄,这些孩子的行为令人感动
在这列地铁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小事儿。
一个小时候没教养,长大后成了「熊大人」的男子,不顾车厢里其他人的感受,肆意剥起了味道很大的大蒜,还把蒜皮撒了一地。
旁边的乘客虽然不满,但碍于情面,要么白眼捂鼻,要么转身离开。
只有一位穿校服的女学生,走上前去,默默地弯腰把一地蒜皮捡起拾到手里,把垃圾带出车厢。
一个人的教养源自于她的公德心。没有人有义务要捡起地上的垃圾,但是你做了,城市就会变得更加干净。
5岁的男孩,手里还提着笨重的购物袋,但是当他看到身后的阿姨和小妹妹不方便推开门进来的时候,他急忙转身,用小小的身躯挡住了即将要合上的玻璃门,给阿姨和小妹妹让路。
你帮忙推开的这扇门,同时也打开了你的心门。
02
为了孩子好,请你务必善良
一位宁波的妈妈独自带领一岁半的孩子乘机出游,她担心孩子年纪小,熬不住长途旅行,哭闹会影响到飞机上的其他乘客。于是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还附上了一张卡片。礼物里贴心地备上小糖果和耳塞。
有如此修养的母亲,孩子也必然有教养。
整个旅途当中,女孩乖乖地坐在座位上,不哭也不闹,安安静静地吃零食和看童话书。
相比于那些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的小孩,这个小女孩从小就从妈妈身上学会了推己及人。
北京的一趟地铁上,一个孩子因为身体不适在车厢内呕吐。孩子的父亲并没有因此责怪他,而是立马起身,向周围的乘客道歉,然后蹲下身,拿纸巾把地上呕吐物清理干净。
「子不教,父之过」。这个擦拭地板的动作,不仅教会了儿子遇事不慌张,更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尊重。
无独有偶,高峰期拥挤的地铁上,小男孩可能是站累了,央求姥姥要有座位坐。
慈祥的姥姥蹲下来,贴在外孙的耳旁说:「这些叔叔阿姨,上了一天班,很累了。你现在都5岁了,可以自己站好,就不需要让座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把自己的需求摆在了第一位。在自己困难的时候,仍想着帮助他人的又有多少呢?
同样是来自姥姥的教育发生在一个路口。
面对停下来让行的车辆,姥姥要求女孩给停车的司机致谢。
于是小女孩转过身,朝着司机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才扬着手蹦蹦跳跳地离开。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教养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03
有教养的人,终究会有所回报
在这三种情景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
1.在无人关注的时候,是否会坚持自己;
2.在所有人都做一件“没教养”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从众;
3.当不得不做某事时,会不会考虑对公众的影响降到最低。
有教养的孩子,即便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也会摔倒共享单车的扶正。
试问,我们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有教养的孩子会在妈妈极度疲惫的时候,把小手垫在妈妈的额前,守护她短暂的安睡。
在北京人眼里,这叫【规矩】
有里有面儿,是一句老北京土话。有人把“有里”写成“有礼”,这是不对的。“里”,是里头的意思,和“面儿”是相对应的。
说话办事儿要有里有面儿,这是北京的老规矩。什么是有里有面儿呢?简单说,就是内外有别。
北京人干什么事儿都讲究要面子。面子,说了归齐,就是尊严。事实上,不光是北京人讲究面子,地球上所有人都讲究面子。
有人笑话老北京人,死要面子活受罪。其实,要面子并不是坏事儿。如果一个人连面子都不要了,那么,他是不是就不懂人活着的尊严了?想要面子,才会去努力奋斗,争取让自己真有面子。当一个人不要面子了,那他还可以“救药”吗?
要面子,还要有里子。这是北京老规矩的文化内涵。“里子”是心里的活动内容,它往往是含而不露,也不能露的。
比如您接待一位客人,他的一举一动,您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甚至感到厌恶。您心里可能会骂他:瞧你小子这德行!但是,您出于礼节,碍于面子,还要热情地让座儿、上茶,赔着笑脸,尽管您是那么的不情愿。这就是北京的规矩有里有面儿。
北京人爱说这样的一句话:甭管怎么着,咱大面儿上得说得过去。这种“说得过去”,一方面要维护自己的面子;另一方面,也要给对方留面子。所以说,有里有面儿说起来简单,其实,这里头却大有深沉,即有很深的内涵。
在北京,我们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美国式自由,
只知道天黑了,和小伙伴儿在胡同玩儿弹球儿,
我妈会隔着整条胡同喊我回家吃饭,
在北京,我们小时候经历过中国式宠爱,
更留下了很多老一辈儿人的规矩。
小时候,最动听的一句话:别拦着,给孩子的!
最悲剧的一句话:来,妈先帮你存着!
每到春节到能听到这两句话,
开始很不理解,为什么我的压岁钱总被我妈收着?
长大后才明白:因为家长怕我们乱花钱。
是的。在北京,节省不浪费是一种美德,一种规矩。
在北京,打小儿我们的第一堂课就是规矩。
北京孩子从小就有一个意识,如果出去被人说:
这谁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不懂规矩!家长没教好!
听到这些,那真是比打脸还难受。
在北京
爸妈从小告诉我:见面叫人,这是规矩。
北京孩子小就被家长灌输这么一理念,见面叫人!
尤其是遇到长辈,咱小辈儿必须先开口打招呼。
一句“您吃了吗?”这种礼貌是打小儿养成的,
亲切、自然,街坊四邻的关系多么融洽。
在北京
爸妈从小告诉我:对长辈说“您”,这是习惯。
在北京,“您”是一种敬语,一种礼貌。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许跟长辈你我他仨,显得没大没小,缺家教。
北京孩子打小儿被教育,对长辈,必须说“您”。
听到“您”的称呼,心里热乎、亲切、舒坦,这是一种尊重。
在北京
爸妈从小告诉我:一声“师傅”,这是尊称。
在北京,无论男女老少,有事想问要喊师傅。
比如打听道儿,您要说:“师傅,请问这个地方怎么走?”
北京人找人帮个忙什么的特别忌讳用“喂”,
谁要是找我问路说“喂”,就算知道我也不告诉他。
在北京
爸妈从小告诉我:在外面要谦让,别惹事。
不知道北京孩子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
但凡小时候在外面打了架,惹了事,爸妈一准儿说我。
甭管我的错还是对方的错,
耳朵一提拉,揪着回家就是一顿臭骂。
北京家长不护短儿,对孩子的教育大大方方,
坦荡做人,厚道待事,这是规矩。
在北京
爸妈从小告诉我:饭桌上,要有规矩。
吃饭时,老人如果没有动碗筷,晚辈是不能动碗筷的。
饭桌上不能吧唧嘴,在饭桌上吧唧嘴是被人嫌弃的。
用筷子夹菜,只能夹盘子表面上的菜,不能用筷子翻来翻去。
吃完饭,碗里要一干二净,不能剩饭,浪费可耻。
没有规矩不行!
在北京,无论生在富裕还是贫穷的家庭
爸妈从小告诉我的规矩太多太多,
而我们这一代对下一代一样要按“新规矩”
让他们也记住了下面的话!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约人要提前一天说,这样对方能提前安排好其他事儿。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不要在座位上面抖腿!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在地铁上,不要一个人靠着扶栏,别人会没地方扶。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别人在休息的时候,要懂得安静二字。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咳嗽打喷嚏时,请及时用手捂住。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借钱及时还!还不了请及时打招呼,让对方知道你没忘记。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看电影请保持安静,别踢前面人的椅子。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饭桌上即使偏爱哪道菜,也不要一直只吃那道菜。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在公共场合看视频,玩游戏等请戴上耳机!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别人在输密码时,请自觉走开或将脸转向另一侧。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有人夹菜时,请不要转桌。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排队的时候,扎马尾的女同志不要来回甩头。
在北京,爸妈从小告诉我:
聚会的时候,请不要自顾自低头玩手机。
北京的规矩还有很多,作为北京人,咱的老规矩不能丢!
这些规矩透着人与人之间的那份和谐美好,这也是老北京的为人之道!
仔细想想,咱北京人一直都在延伸着这种精神,而这种精神来源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小小的家庭氛围,也是父母那一辈儿的人带给我们的经历积累。回首往事,童年虽早已过去,但至今仍然记得那些打小儿学来的规矩。
在北京,没有规矩不行!
能体现一个尊贵的地方
不在于他拥有多少套房子
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
而是他能对这个社会有多少体谅
今日互动:北京话“揿头拍子”您知道什么意思吗?欢迎您留言,如果您拿不准请在四九城微信公众号回复“揿头拍子”,看看关于这个词的详细解释。
-END-
相关阅读:
东西城合并,成立中央政务区即将到来,北京户籍将不得随意迁入东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