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的早点真讲究,让人回味无穷!
北京的人的早点真让人回味!
比方说您想今儿喝碗豆汁儿
那您一准儿惦记着牛街的宝记豆汁
甭管多远也得买一袋儿回来
给全家熬着喝
烧饼呢?
那可就多了
西四的徐记、输入胡同的马记、
常营的李小老、丽源路的老四烧饼…
再好比您要吃炒肝儿就着包子
那您得去鲜鱼口的天兴居
但要说包子的口感
还得属光明楼的小胖包子最入味儿
您就看看
想吃顿早点
基本得把半个北京城都跑遍喽
但儿时的北京并不是这样
早上出门就能看到以前北京街头巷尾的
推着小车、挑着馄饨挑儿,卖炸糕、热切糕
甚至卖粳米粥、油条、烧饼的,走街串巷
到您的院门口吆喝叫卖
您恨不得躺被窝儿里就能听见
再起来现穿衣服出去都来得及
现在可没这待遇喽
想起那时的味道,也可能是吃的单调
味觉特敏感,所以觉得特别好吃
到今天也会记得那时的味道一样
现在细想起来
真正的北京早点,真是透着一种生活态度
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中曾写到过
他的大姐每天早上起来要为婆婆买烧饼油条作早点:
“她睡不踏实,起来的特别早。
也没顾得看三星在哪里,
她就上街去给婆婆买油条与烧饼。在那年月,
粥铺是在夜里三点左右就开始炸油条,打烧饼的。”
北京人讲究但是也能将就,生活就算再穷时
吃早点,一碟儿咸菜,一个火烧
也能吃出个乐儿,吃出个彩儿来
就说这烧饼吧,这老北京早点的主食
从来都是现烙的,有一种叫马蹄烧饼
现在不知还有多少地儿做,做的地道不地道了
它是半发面的,两面儿都有芝麻,但芝麻不多
内瓤儿的面也不多,薄薄的两层皮儿
中间您可以来夹“果子”的,刚出炉的烧饼
从中剖开,夹上滚烫焦酥的“果子”
嘿,吃在嘴里,那叫一个香!
这马蹄烧饼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
它正好能包住一个果子
炸果子或者夹肉您怕油多,但烧饼的很干爽
吃完之后不油手,饼内没有多少面
吃完还不会掉渣滓
所以它适合赶路上班儿上学的人
您买上一套烧饼果子,边走边吃,吃完了
也干干净净,胃里饱饱的
北京人不是特讲究排场,环境
习惯把早点和路上的时间融为一体
顺带着就走到单位或学校了,省事儿!
如果时间富裕,吃完了干的,他们还讲究就口稀的
其中,豆腐脑儿,可是北京人一大喜好
但是现在的人可能好多都忘记了
那时豆腐脑分老豆腐
(多是汉民经营,豆腐要咕嘟出马蜂窝来
调料有泡海蜇的酱油、水泻的芝麻酱、韭菜花、
卤虾酱、酱豆腐卤等)
和豆腐脑(这是回民的买卖,
所以作浇头的卤都是牛肉汤做的,
其中有口蘑、黄花、木耳、鸡蛋、鹿角菜)
把干粮泡在老豆腐或豆腐脑里面
吃着特别舒服,特别是在寒凉的北京冬季
“豆腐脑儿”大街小巷都卖
放以前,京城回民最有名的要数
前门外门框胡同“豆腐脑白”和鼓楼后的“豆腐脑马”
北京人能一边走一边吃,凡事儿能将就
但要有能坐下来吃碗豆腐脑儿的时间
他们是讲究的,小到一口味道,哪家的最地道
这种感觉也透出了他们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北京人特别随性,但可别总认为他们是随便
其实并不是,他们做事一是一,二是二
您要吃炒肝儿,那一定配包子
“一碗炒肝,二两包子”
这兴许所有老北京人最喜欢的早点了
把猪大肠,猪肝,猪肺等内脏煮成汤
后经改良去掉心肺,勾芡加料
便成了如今的炒肝儿
有句老话儿说:“老北京炒肝,没心没肺”
早年卖炒肝的店摊众多,好这口儿的人很多
现如今,早上您可能要有大把时间才能吃上这口了
只是味道总觉得没有以前的正了
您要喝豆汁儿,必须配着焦圈咸菜
这两样是老辈儿的食客们的最爱
如今也被标榜老北京特色之一
外人是不会知道我们早餐喝豆汁儿必须两碗起
灰绿色的品相是品质地道的表现
很浓很稠,酸涩浓重的口感直叫
“爱的人久久不能忘怀,恨的人久久不愿提起”
您还必须来份焦圈就着,吃一口油油脆脆
吸溜一口滑滑稠稠
在嘴里淀粉的甜味可以消减豆汁的酸味
搭配起来真是过瘾
其实,到了今天,好多的早点市面上已经消失了
粳米粥,炸布袋、羊霜肠、烂肉面…
就算现在还能看到的,吃一次也算是“体验回忆”
虽然很早以前早点摊儿也不是北京人开的
但是那种细致,让早点变得“花样百出”
豆浆、炒肝、杏仁茶、豆腐脑、老豆腐、
焦圈、排叉儿、螺丝转…
薄脆油条和烧饼
还有扎三角、热切糕、
芸豆饼、芸豆卷、炸糕
这些当年随意能看到、吃到的
甚至是每天必食的
现在都成了心里怀念,到处寻找
仔细咂摸品味的怀念品了
就像那时的北京,快食慢煮
这时的北京,快煮快食
还能有多少老北京味道呢?
想着明早路过那些骑着平板三轮
拉着灶具和各种成品和半成品的早点摊
立马没了精气神儿
老北京的那些早点,什么时候还能舒心吃上一口
您还记得之前的“京天红炸糕”吗
一说拆好家伙恨不得全北京人都去了
这场面也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了
谁让咱北京人对早点情有独钟呢!
今日互动:北京话“跑瞎道儿”您知道什么意思吗?欢迎您留言,如果您拿不准或想知道更详细解释,请在四九城微信公众号回复“跑瞎道儿”。
-END-
北京都市生活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