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里有面儿,北京人这辈子都这样!
今儿个小编说说,北京人的有里有面儿
这句话的含义里,先说的就得是规矩。
说实在的,
北京的孩子多少都有点儿混不吝,
但再怎么混,出去遇见长辈该叫什么,
还是得尊敬着叫。
“您”字儿要是少了,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因为北京家庭从小儿就是这么教育的,
不您不言,
甭管是跟谁,这个您是尊重,是礼貌。
哪怕是陌生人,一句“师傅,您好”
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北京人讲究论辈儿不论岁数大小,
净是有那个辈分小岁数大的,
但是该叫什么咱还是得叫什么。
除了说“您”,听北京人说话您肯定还有个感受,
那就是好像跟谁都能搭上话,聊两句,混个脸儿熟。
有时候您这儿聊着呢,结果旁边儿人都看呆了,问:“认识啊?”
您来一句:“嗨,人家跟咱说话咱就跟人聊两句呗。”
语言上是一种,生活上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比方说饭桌儿上吃饭,
不能敲碗边儿,不能直接把筷子杵在饭里,
这些是吃饭前的规矩,
吃饭时候,不能嘴里一边嚼着东西一边说话,
最大的禁忌:不能吧唧嘴!
碰上您再爱吃的菜,
也不能可着一个菜吃,会被人说您没起子。
上面儿的规矩要是哪个孩子调皮不听话,
说也说不听,那家长可能一把筷子就呼上来了!
一下儿就得让你长记性。
上面说的这些,
北京孩子打小儿是被这么教育的,
也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成长起来的,
因此不管北京孩子走到了哪儿,
都不跌份儿不露怯,
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心里门儿清。
这句话的含义里,还有面子。
可这面儿绝非只有面子那么简单,
更多的含义是为人处世的通透达练。
与虚荣不同,这里的面儿并不是吹嘘自己坐拥金山银山,
以此获得别人尊重,更多情况下是互相给面儿。
比如说北京人在路上遇见那种朋友的朋友、
有过一面之缘的人,
哪怕根本不记着对方叫什么,
那也得互相乐呵着打个招呼再走。
再比如说走亲访友,
去人家串门儿就没有空手的道理,
尤其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如此。
有句俗话说得好:礼轻情意重!
您手里提着东西去,显着自己懂事儿,体面,
也显出对拜访他人这件事的尊重。
再拿请客吃饭举例
咱北京老话讲“三天为请,两天为叫,
当天为提溜”,您要不想别人挑眼,
请人吃饭一定得提前打好招呼,别露怯失礼。
要是婚礼请客,更得提前一个月,上门去邀请人家。
与此同时,这句话还有点儿没法概括的东西
比如人家帮了您,那您一定得登门带着礼物感谢;
比如人家来您家,您肯定得沏茶倒水不怠慢;
比如谁家孩子在外面跟人打架了,
家长来了肯定都得先说自己孩子的不是,直接上来就撒泼的还真没见过几个。
再比如您朋友当着别人干了不合适的事儿、说了不合适的话,
您肯定不会当面训人,而是私下跟您这位朋友指出其不足。
这都可以称作为有里有面儿。
而且您发现没有?有里儿有面儿往往是在一块儿说,很难界定到底什么是有里儿什么是有面儿
如果让小编说一下自己的理解的话,
那可能就是既能让自己舒坦,也能让别人开心,
不让人说咱这事儿办的不地道!
想必看到这儿您也觉出来了,
有里儿有面儿是一种尊重,
有里儿有面儿是一种礼貌
有里儿有面儿是一种周到,
它饱含着待人接物的礼数,
更体现着老北京的规矩与讲究。
这,就是专属于北京人的有里有面儿!
今日互动:北京话“不颤”您知道什么意思吗?欢迎您留言,如果您拿不准或想知道更详细解释,请在四九城微信公众号回复“不颤”。
-END-
来源:北京早知道
相关阅读:
“我抽你信不信!”被劝轻声这个孩子竟大骂!疑似家长更是神解释“他还是个孩子”
北京史上最矫情女司机!交规怎么学的?无知者无畏!逗乐了所有人!
车牌号为“京E*****”的司机,开“龟速车”终于要被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