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军民融合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2017-12-10 孙文琳 文琳阅读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植入国家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把国防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文化、人才、科技、信息、资本等各个领域的融合,为实现国防事业、军队现代化和国家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既是强军之道,又是兴国之举。


军民融合发展,是国家针对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的长远考虑而进行的战略布局,是在社会历史、文化、国防工业基础、经济建设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体现。军民融合的发展进程受发展动因、目标、模式、体制机制、措施保障和法规政策等因素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演讲时表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国际局势仍然处于紧张环境中,叙利亚内战、朝鲜核问题、中国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端等问题也代表了持续紧张局势将成为常态。国防军工作为肩负维护国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角色变得越发关键,而军费开支的合理增长则为该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军工行业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一、中国军工行业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军事力量仅次于美、俄居世界第三位。回顾新中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是新中国外交、政治、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经济、政治等重要时点,将新中国军工行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薄弱期。建国初期,经过多年战争,我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工业基础都相当薄弱,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其工业产值世界排名仅26位,军用品基本靠战争缴获以及及从苏联进口,而相对应的美、苏、德等发达国家军队已进入了机械化时代。同时,由于朝鲜战争等因素影响,让本应该投入基础建设的资金更加缺乏,此时的中国由于没有完整工业体系,国防工业极度惨淡。


第二阶段,初建期。自50年代开始,中苏正处于外交蜜月期,中国军工企业从苏联大量进口武器装备与生产机械,建立了相对简陋的工厂。中国最早的军工体系就是苏联援助的结果,解放军可称为“苏械军”,从54手枪到59坦克,从歼5战机到四大金刚,满眼的“苏械”。随后60年代苏援断绝,由于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吃装备不行的血亏实在太多,刻骨铭心,中国的军工发展进入了完全自主研制阶段,此时中国军工企业从修理维护装备发展到仿制苏联武器装备的零部件,于是逐渐形成了生产链与研发链,从而在60年代后期形成新中国军工产业体系,但此时的中国军工产业虽有部分自主创新,却因原有技术基础薄弱而未能实现跨代突破。


第三阶段,低谷期。自60年代底,新中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科研、生产单位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常规装备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拉大。此时,不仅军队的训练和许多日常工作也受到很大干扰,许多武器项目的科研与生产也出现急躁冒进的情况。中国国防工业在这一阶段未能出现质的突破,原先与世界先进水平已缩小的差距又重新拉开。


第四阶段,停滞期。1978年末,在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同时,由于深圳特区的建立,中国打开了面向世界的窗口,而我国军工部门也走出了国门。但此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不过几十亿美元,还要优先满足经济建设,1985年6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军队要忍耐”,直到八十年代初,中国的主力装备还基本停留在六十年代的水平,无论是基础的工业能力,还是海陆空军的一线装备,都已经落后整整一代,

使得中国军工技术与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没有被缩小。1985年开始百万大裁军,之后,中国开始了军事变革,从武器系统革命、编制体制革命、军事思想革命的变革到作战样式,开始走中国特色之路。


第五阶段,发展期。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期,中国科研及国防产业受到更多政策关注与资本聚集,尤其是最近10年,中国每年都有一些重大的军工科研突破,弥补了过去基础研究的众多弱项,在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军用电子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10年来,我国军事工业发生较大突破。陆军,一批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坦克、战车、火炮装备部队;空军,国产第三代飞机批量入役,一系列新型导弹进入战位,正在形成完整先进的作战体系;海军,三代舰艇、作战飞机陆续交付入役,先进信息装备得到深度应用,走向深蓝不再是梦;二炮,核常兼备、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已经成型,反击作战能力震动世界。

10年来,我国每年有上千项与信息化相关的高层次科研成果问世,以信息化为特征的国防专利比例已连续6年超过50%,一大批信息化水平较高的新型作战平台、新型信息对抗装备的研发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10年来,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北斗”、“神舟”、“嫦娥”、“天宫”相继飞天,打破了国外的一系列技术封锁与垄断,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国家;我军航天员操纵“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上演“太空之吻”,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0年来,我国军工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我国的国防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创新、跨越发展的推动下,中国进入军工行业黄金期。


二、我国军工行业分类


目前中国军工行业的基本分类主要有六大类别,具体可核定为核工业、航空工业、航天工业、船舶工业、兵器工业以及信息电子。


(一)核工业


核工业指从事核燃料研究、生产、加工,核能开发利用,核武器研制、生产的军民结合型工业,涉及领域及其宽泛。主要产品有:核原料、核燃料、核动力装置、核武器(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核电力,应用核技术等。核工业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和地位。一个国家的核工业发展水平,能集中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个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


核工业的发展需要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等工业的支持,从而也促进了它们的发展。核工业所要求的耐辐射、耐高温、抗腐蚀、超导体材料将开辟新材料的发展途径。核技术中的活化分析、示踪技术,提供了其他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研究、分析手段。核工业的发展还促进许多新的科学领域,如辐射化学、放射化学、辐射剂量学、核医学、核电子学等的发展。核工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可以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多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同位素仪器仪表以及辐射技术等核技术,在辐射加工、食品保鲜、辐射育种、灭菌消毒、医疗诊断、示踪探测、分析测量和科技生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是研制、生产和修理航空器的军民结合型工业,通常包括航空飞行器、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机载武器等多种产品制造和修理行业,以及独立的或隶属于企业的研究设计单位、试验基地和管理机构等。主要产品有:固定翼飞机、旋转翼飞机、偏转翼飞机、地面效应飞行器、飞艇、气球、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机载武器、地面保障设备等。航空工业是技术密集的产业,是建设独立自主巩固国防的重要基础,在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航空工业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冶金、化工、材料、电子和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提升了国民经济。航空技术用途广泛,可以转移应用于广阔的非航空领域,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航天工业


航天工业特指从事研制与生产航天器、航天运载器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工业,航天工业是技术密集、高度综合、广泛协作、研制周期长和投资费用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作用的工业部门之一,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军民结合型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航天工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两弹一星促进了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航天部门在电子工业系统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外测、测控、电子元器件等专门研究机构,集中了一批专业人才,推动电子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航天工业也带动了中国许多行业的科研发展,特别是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我国开发的1100余种新材料中,约80%是因航天需求而诞生的。航天工业引导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向高层次转化,使得研究所、企业、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优化了产业结构。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工业将进入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新阶段。


(四)船舶工业


船舶工业,是承担各种军民用舰船及其他浮动工具的设计、建造、维修和试验及其配套设备生产的重工业。一方面为海军建设提供全套现代化舰船装备,另一方面又为国民经济中的水运交通、能源运输、水产渔业和海洋开发等提供必需的物质手段,在确保国家的国防安全和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海洋开发业等重要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从近十年中国造船业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正在明显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一大阻力就是产业链不完善。船舶工业在数字化造船、数字化设计等方面的水平较弱。提高船舶工业信息化,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建立总装化、模块化、专业化的现代制造模式是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


(五)兵器工业


兵器工业是在一定生产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冷兵器到热兵器的发展历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枪炮制造、火炸药制造、坦克制造和弹药制造等从国民经济中分离出来成为新兴而又重要的独立部门,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兵器工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论是兵器产品的品种、性能和质量,还是兵器工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现代常规兵器包括坦克、装甲战斗车辆、枪械、火炮、火箭、战术导弹、弹药、爆破器材和工程器材等,具体可以细分为坦克装甲车辆、火炮、火箭炮、火箭弹、导弹、炮弹、枪弹、炸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引信、火工品、火炸药、推进剂、战斗部、火控指挥设备、单兵武器、夜视器材等产品。


我国的兵器工业建设,服从于国家独立自主的基本国策,强调有节制地生产武器装备,不参与军备竞争。在和平时期努力发展民用产品,特别是1979年以来,认真贯彻 "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 的方针,充分发挥生产技术装备,运用兵工科学技术,大力开发民用产品,开始向军民结合型的生产体系转变。


发展兵器工业的意义在于可以提升产业结构。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许多来源于军事武器的研发。而兵器工业是高科技密集产业,是高投入高收益的行业,往往可以拉动科技,教育,重工业,轻工业,各行各业。另一方面,军工行业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促进产品技术升级进步。现在科学技术往往与民用互通,对军工的投入也促进了民用企业的进步,并分担了其部分科研经费,减少了企业的负担。


(六)信息电子


军事电子信息装备涵盖雷达、通信、导航、电子对抗等多个种类,除了作为独立装备提供给军方外,其装载平台几乎覆盖了陆、海、空和各种主战武器,形成复杂的武器集成系统。军事电子信息装备的设计、试验测试和验证必然是多学科集成的综合过程,产品研制过程中,需要机、电、热和磁等机电参数耦合设计和相应的行业特色制造技术手段,来保证产品的电讯、机械和物理等综合性能,多专业协同要求高,流程相对复杂。


军用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军事技术的核心领域,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主战装备作战效能获得质的飞跃,产生了如预警机、反辐射导弹、信息战装备、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等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新型武器装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使武器装备的整体作战效能倍增。如今,军用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国家都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增强国防实力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三、军工产业发展现状


军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投资、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均能对经济发展带来重要作用。根据军工产业的设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投资和技术支持等特点。


(一)我国军工六大产业主要产品,涉及的行业:



军工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发展与各个行业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国家的军工发展,必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发展,要求国家要有足够大的市场、有强大的工业背景作支撑,而在这方面,中国的工业基础在国际上是名列前茅的。军民融合概念落地为中国军工行业的创造优势。


(二)我国军工集团发展情况分析


1、各军工集团军品业务现状

十二大军工集团是中国军工行业的主体。六大行业中,各集团公司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工,军品之间基本不存在竞争。



2、各大军工集团民品业务现状

从网上数据显示,中国十二大军工集团的民品收入已经超过了军品,早在2006年中国军工系统民品收入就占到军民品总收入的65%左右,军工集团的民品收入的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四、中国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一)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


自2015年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在国家鼓励和政策支持下许多民营企业加入军工配套体系,打破了军工的封闭环境,将国防科技工业根植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道路经历了“以军为主、军转民、军民结合、快速发展和全面发展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取得了相应成果。



2017年可谓是“军民融合”发展最好的时期。随着中国经济实力逐步提高,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军工投入,尤其最近几年,中国经济赶超美国,未来五至十年将会是军工行业高速增长期。一方面,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到了有一定实力来支撑军工投入的阶段;另一方面,军工也需要有投入与发展。


1、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



由于之前我国军工行业发展情况较为落后,装备工业研发多,生产少,造成大量武器装备短缺,而国家将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使得整个军队装备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严重落后的。如今随着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已然加大对军事力量的强化和关注,然而要填补上之前的缺口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再加上科技升级带来的新装备投产与老装备的更新换代,未来五到十年仍会对军工行业有较高的市场需求,且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持续时间。


2、军工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产生巨大的政策红利



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筹备中的陕西富阎新区获批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对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但是实践中面临着一系列改革政策的落实和落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时地指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7个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2月9日,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意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其中包括进一步扩大军工开放,推动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扩大军工单位外部协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二)我国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优势


1、军工装备有后发优势。无论美国还是俄罗斯,军工装备有个共通的特点在于军工技术迭代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作为后发阵容,我们在装备制造的前期直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人无我有,从技术层面达到领先水平。


2、民营企业低成本优势。民营企业转做军工,无论是人员成本还是研发成本,相对国营企业都更为低廉。在这层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补给好的制造经验和优秀的专业人才,进行产品的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中国制造同样等级的装备造价只有欧美国家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以航空母舰的制造为例,美国造船厂目的单一,只单纯生产军舰,因此他们的固定成本较高;但中国有民船产业分担成本,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舰船制造的积极性,故而制造的速度远超过美国。


3、民营企业在公司管理、成本把控等方面的能力更加突出。国有军工企业相较于自负盈亏的民营企业而言对于成本变动的敏感性不够尖锐,因此从长远来看,国营军工企业的利润可能不会持续保持在同一较高水平上。民营企业介入军品市场,能够很好地把控产品成本,从而实现军民优势的互补。



军民融合政策主要方向分为军转民和民参军。军转民侧重于企业股份制改造、资产证券化和国防工业核心技术军转民用;民参与则更倾向于民企参与体系配套和军工企业改制、军民用技术科研合作及产业化方向。


(二)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成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重要举措 




对国有企业而言,无论是军转民还是民参军,都意味着当前体制的约束在被逐步打破,尤其是标志着国企内部设立的机制正在好转。国营企业体制长期以来保持着其独有的刚性,在管理上较为严谨。军民融合一个重要的阶段性进程是军工混改,而混改实际上同时叠加了国营企业内部改革的双重效果,改制后的国营企业可以引入员工的股权激励和持股平台等激励机制,帮助锁住企业内部核心人员,从而进一步提升国营企业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过程中能解决国有企业无法解决或不愿意解决的问题。



而民营企业所能享受到的最大红利无非是获得了进入军品市场的权限。由于军工行业涉及到国家军事力量,其各种信息具有极高的保密性,难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调节和演进,故而过去的军工行业是最后一块保持“计划经济”的领域,具有单一的垄断性。但通过军民融合战略的落地实施,现在这个数千亿体量的市场正逐渐向民营企业敞开了怀抱。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比如混改招标强制要求民营企业占有一定份额,政策推动的力度空前的强劲。除给民营企业参与军工制造的机会,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军工研发体系中外,军民融合还为民营企业引入更具活力的竞争机制,可以大幅提高武器研制水平和补充军工生产产能。

  

随着武器装备价格、价值提高,已经不能单单依靠财政资金来解决所有问题,军民融合口号的提出一方面解决了核心问题,另一方面实现国防工业未来发展的换档,推向更公开透明、与国际接轨的方向。


(三)军民融合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一直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2016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定位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军工是“混改”“6+1”试点行业之一,科研院所改制是军工“混改”的特色。


政策方面连续推动军工改革,在国企“混改”、军工成为 “6+1”试点领域的背景下,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或将提速,旗下上市公司有望得到集团优质资产注入。资产证券化是贯穿军工改革的主线,引入外部民营资本,盘活军工企业原有固定资产,多元投资主体格局将是军工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2017年6月22日,国防科工局发布2017年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提出6个方面30项年度重点工作 。



1、军工企业混改情况:




2007年,国防科工委、发展改革委、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推动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但是,由于国防军工产业属于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所以涉及保密以及政策面等原因,资产证券化率较低,且股份制改造进程缓慢。


在国防科工局发布的2017年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强调了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的重要意义——深入推进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同时,军工集团积极推进资本运作,设立专项基金、引入战略投资者、科研院所改制等方式已经成为混改重要环节。


2、2012-2016年军工行业并购情况:



2012-2016年期间,军工领域中作为标的企业被并购的数量约为50家。并购数量方面,2015-2016年增幅迅猛,船舶工业涉及交易的数量最多,占并购案例总数的54%。其中,涉及国有上市公司并购案例数量在2015-2016年间同样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例如2016年中国电子通过资产收购方式吸收中电广通、2015年中国动力,这与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军工企业混改有较大关系。


交易类型方面,2012-2016年主要有收购、增资、资产收购与合资设立4种方式,其中收购作为企业间并购首选方式占据总量的64%,增资以22%数量占据第二。


并购金额方面,五年间平均并购金额达到4.53亿元/例,其中2013-2014年单笔交易金额较大,平均达到6.96亿元/例;相比之下2015-2016年交易数量虽然远高于前期,但交易金额却与2013-2014年相当,单笔投资金额较小。一方面是受到军民融合政策影响可以给标的企业较高估值,另一方面中国企业面临要求不断提高的市场,自身实力亟待通过并购提升。



3、2016年新募集资金地域分布


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地,全国多个省市成立了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并发起设立多支军民融合产业基金。


4、2016年至2017年军民融合产业基金设立情况:


军民融合基金是贯彻落实军民深度融合国家战略,是为支持军工产业“十三五”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和产业发展的资金,所以对于目前我国集团军民融合发展、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改革都起到关键作用。


2016年各机构新募集具有投资军工行业意向的基金共18支,比2015年多设立募集4支;与2015年相比,投资机构在军工方面的募资金额迅猛增长,涉及规模近300亿元人民币,单支基金规模从1亿至百亿不等;其中实际已完成规模达220亿元左右,募集完成度约为73.33%。新募集基金注册地以北京和宁波居多,两地基金数量约占总量的48%,2017年9月由佛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能建集团公司共同组建单只规模最大基金——佛山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基金签约。


(四)我国军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军工行业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无论是在营业总收入、资产规模、增长态势等方面,还是在技术能力、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将成为我国培育增长新动能的重要引擎和未来3~5年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领域。


1、从经营状况看

军工行业总体规模仍处于上升通道但增速逐步放缓。在营业总收入方面,军工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从2010年的1995.01亿元增长到2015 年的5168.50亿元,年均增长20.9% 。2016 年前三季度,军工行业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总收入3661.37亿元,同比增长9.0% 。在资产规模方面,军工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0 年的2989.82 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0 129.91亿元,年均增长22.6% 。


2010 ~ 2015 年我国军工行业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增长率



 行业利润仍处于高增长态势,资产收益率呈降低态势2010 年以前,军工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虽从2000年的7.68 亿元增加到80.79 亿元,增速震荡、波动幅度较大 。2010 年后,我国军工行业利润总额快速扩张,增速总体仍处于增长态势。2011 ~ 2015年利润总额进入相对稳定增长期。其中,2011 ~ 2014 年利润总额增速增长较快,从9.4%逐步增加到61.6% 。从季度数据看,除2015年第四季度增速下降外,当前增速仍处于高位。如,2016年第二季度增速高达70.3% ,为近10多个季度的最高值。


2、行业利润

仍处于高增长态势



2010年以前,军工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总额虽从2000年的7.68亿元增加到80.79亿元,增速震荡、波动幅度较大。2010年后,我国军工行业利润总额快速扩张,增速总体仍处于增长态势。2011~2015年利润总额进入相对稳定增长期。其中,2011~2014年利润总额增速增长较快,从9.4%逐步增加到61.6%。


2、2000 ~ 2015 年我国军工行业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呈降低态势


一直以来,我国军工行业的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且2003年后呈现逐步降低态势。2003 年军工行业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达到近 15 年来的最高值6. 51% 。此后,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呈逐年波动式下降,2015 年资产收益率下降到2. 57% ,2016 年三季度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至 1. 91%


3、我国军工行业现状分析

(1)技术能力已从“跟踪时代”进入“并肩阶段”,某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从技术能力看,我国军工行业发展已由技术跟踪进入并肩发展阶段,且在某些领域已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如:第五代战机歼-20、空投无人机反雷达打击系统、弹炮一体近防系统、岛礁视频综合预警系统等一批军工产品,显示出我国军工产品的自主研发能力实现新突破,也表明我国军工行业已成为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重要支撑。


(2)军民融合局面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推动机制已建立

从军民融合发展的角度看,12大军工集团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聚焦创新驱动和技术转化应用,初步形成军民互补、开放融合的发展局面,对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如,航天科工集团建立了国内首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基础设施设备。又如,航天科技集团与多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释放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红利,与地方形成推动“军工+”合作机制。


4、中国军工产业的供应体系

分为装备与配套生产、武器供应和采购三个层次。 



5、我国军工产业未来预测


(1)产值预测


从军品产值来看,预计2017年中国军工产业产值将达到8536亿元,近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70%,2021年中国军工产业产值将达到19347.85亿元。


(2)我国武器装备采购需求趋势及预测


从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发布的装备采购需求来看, 2017 年前三季度发布的项目信息数量高达990个,而 2016 年全年的项目信息仅为1081个,2015 年全年项目为767个,2014年从11月上线开始共发布643的项目信息,复合增长率达到18.91%。总体来看军备采购呈现明显增长趋势,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00项。


(五)我国军民融合情况


1、各军工产品结构层次民企参与数量


从产品结构层次来说,一个完整的军工产品从上到下分为装备总体——分系统——整机——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部组件五个阶层。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生产对象集中于底层基础零部件,能够做到分系统及以上的寥寥无几,即目前大多数民营军工企业仍然位于金字塔的中下层。某种层面来说,民营企业目前扮演着为国有大型军工集团提供辅助功能的角色,民营企业获得大量整体装备、分系统订单的可能性较低。


目前部分民营企业手中有一定的系统或分系统订单,但数量较少且行业小众。国家未将主力发展方向倾向于民营企业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人才与技术配备不足,发展潜力不足以具备强大的制备总体的能力;另一方面,军工企业肩负着维护国防力量的重任,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份责任过于重大,难以担负相应的风险。故而民营企业发展方向侧重于基础元件的制造与提供,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军工行业分类




3、我国军民融合现状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必须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既要发挥大型国有军工集团在创新资源、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又要发挥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不同类型企业在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持作用。目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仍存在诸多急需破解的问题。


(1)军民融合发展的合力尚未形成

目前,军民协同主体间存在体制壁垒、军民创新资源交流与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军工企业集团内部看,“一单位两制度”相对比较典型,即针对军品和民品实行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管控体系、技术标准,系统性和协调性相对不足。由此,必然造成行业内法规标准、政策文件、管理制度的多种类、多体系并存,且大量不必要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用标准阻碍了军工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生产融合。


军工企业内部也存在较为突出的企业、事业体制并行,科研、生产业务脱节现象。从军工企业对外合作看,十大军工集团都十分重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陆续与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但目前军工企业融入地方还存在一些障碍。如,地方政府规划和城建部门没有为军工企业预留足够的安全控制距离,无法达到相关保密安全要求,因而造成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政策落地效果不理想。


从军工行业的行业管理看,军工行业的特殊性使作为行业指导管理部门的国防科工局及行业重要客户的军队装备部门,更多地关注国防建设要求而相对忽视经济建设诉求。同时,制订国家科技计划和国防科技计划的相关部门缺乏有效协调,军民间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健全,资源共享格局构建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尚未实现真正融合。


(2)“军转民”动力不足

军工行业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工业、船舶制造业、核工业、电子工业和兵器工业等子类别,行业的特殊性使其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产业间协同效应、统一国防利益和经济利益都面临很多困境。具体体现为:社会化大协作开展不足。


(3)“民参军”门槛障碍

军品与民品虽然在产品性质、用途及相关性能指标方面有所不同,但就其研发、生产及一些基础共用产品和技术本身,则并无二致。实践中,“一种资源双方共享、一种投入多种效益”的效果并未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从军工集团的角度看,军工集团多为大型国企,在转化相关科技项目方面对市场的灵敏度不高,很多技术也无法在市场化中全面实现其社会价值。军队装备采购部门和军工集团长期固有的合作关系形成较为牢固的部门利益和封闭观念,同时还需面临国资委对其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等经营业绩方面的考核。因此,在竞争性采购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将相关任务“内部消化”以扩大自身经营规模成为军工集团发展的唯一选择。这就导致大量以军民两用航空航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动力技术为核心的民营高科技难以进入武器装备科研领域,造成社会力量难以进入军工领域为国防建设服务。


从民企、民资的角度看,“民参军”的主要动力在于民企、民资看重的是军工行业不断扩张的市场空间、相对确定的增长预期和适当的利益回报预期。但现实中“民参军”存在诸多高门槛制约,特别是在保密资质认证、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认证、武器装备采购需求信息与科研生产信息的定向发布与封闭管理等方面,针对民营资本的隐性壁垒依然存在,严重制约了“民参军”的进程。而且,军工行业的相对封闭性也使国有军工企业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经验积累形成了较强的技术竞争力和完备的生产体系,导致民企、民资相较国有军工单位缺乏竞争力,进而阻碍“民参军”的步伐。此外,从参与动力看,民企利润最大化的诉求与特种军品核心战技性能的要求并不匹配。总体看,“民参军”的范围有限、层次不高、影响不大。


(4)自主创新能力差距较大且原始创新动力不足

军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国军事竞争能力和国防综合实力的物质基础、根本保障和关键体现,而且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也会成为我国科技、经济竞争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托。从行业发展的实效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军工行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还无法满足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同时,部分行业领域的相关突破性技术在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过程中,受制于工业化制备方法的不成熟,还面临成本高、产品不稳定、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真正落地形成大规模生产和产业扩张可能还需较长时间。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尽管军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抢占军事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支撑,是提升我国国防和军队作战能力的基础。但受限于国防需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家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知识产权权属不明晰及创新失败的包容性相对不足,军工企业更倾向于技术引进与模仿而原创动力严重不足。军工领域的行业壁垒和相对封闭性,一方面导致民口中的很多创新成果无法进入军工领域,另一方面“研产分离”的存在使主要承担科研任务的军工院所长期游离于制造企业之外,不利于军民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战略下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从技术的角度看,军用产品虽然技术水平要求较民用的高,但由于缺乏量能支撑,因此难以吸引世界顶级创新团队进入该领域创业。而民用产品虽然市场需求量大,但往往技术牵引不够,因此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差且在产品升级换代时无法紧跟技术发展趋势。


(五)全球军工企业状况


(1)军工结构比较


从产品结构来看,2000年全球军事工业的十大企业中已经有6家企业的军品销售额超过各自产品销售总额的50%。同时,这十大企业的总销售额约为2038亿美元,其中军品销售额约913亿美元占45%,民品销售额约1125亿美元占55%。在中国,军工集团的民品收入已经超过了军品。早在2006年中国军工系统民品收入就占到军民品总收入的65%左右,军工集团的民品收入的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2)全球军费开支情况



2017人大会审议2017年度军费预算增长大约7%,以2016年9543.54亿元预算为基数,2017年中国的国防费将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大约折合1450亿美元,但是,这也仅相当于美国的24.6%。人均国防费用对比西方国家更低,仅相当于美国的1/18、英国的1/9、法国的1/7、俄罗斯的1/5;军人人均数额是美国的13.58%、英国的22.98%、法国的22.8%、德国的14.3%。


(3)全球军费与我国军费开支情况



目前,我国国防投入占GDP的比例仍然较低,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军费预算占GDP的比例仅为1.28%,显著低于美、俄等世界军事强国以及印度、越南、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考虑到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提高,军费预算未来的提升空间较大。在周边局势不稳定的局面下,2017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7%,约 10211亿元,预期未来5-10年内,我国军费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到“十三五”末期,我国国防预算将达到13000亿元


(4)国外军民融合特点 



(六)我国军民融合最成功的三大领域


1、无人机




无人机是一种非常新型的技术,也是非常实用的技术。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我国无论是在军用行业还是民用行业都已经有了世界性的瞩目成果,出口的军用型的无人机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广泛的出售给了世界上许多的国家。


2、船舶行业



船舶行业和军工装备联系相当的紧密,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也为船舶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我国船舶工业有望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当前,世界船舶工业正在加速向劳动力、资本丰富和工业基础雄厚的区域转移。近5年来,中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稳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有4年位居世界第一、1年居第二。今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业3大指标再次站稳世界第一的位置。


3、人工智能



根据中国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全球总量的41%,中国排第二,占23%;美国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50.10%,中国紧随其后,占33.18%。虽然现在美国还坐在人工智能领域第一的宝座,但外界普遍预期,中国将赶超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该报告同时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投融资速度与获投率高美国一筹,中国的环境更适合创业。


五、军民融合政策最新动态


(一)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

12月4日国务院印发《意见》通过七个方面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意见》是10月18日会议后首个军工纲领性文件,深化了未来军民融合及军工资产证券化的推进方针,将对未来一段时间军工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分析人士表示,军工板块迎来重磅政策利好,短期内有望成为二级市场的一大亮点。


《意见》主要围绕“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等重点领域,突出解决深层次和重点、难点问题,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意见》从七方面提出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措施。


1、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2、加强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基地、设备设施以及技术基础资源等军民共享;

3、促进军民技术推广力度、有效转化;

4、支撑太空、网络空间、海洋等重点领域建设;

5、推动军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发展典型军民融合产业;

6、进武器装备动员和核应急安全建设,强化武器装备动员工作;

7、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随着《意见》的出台,军转民、以军带民、军贸升级等多措并举,“大军工”版图已经浮现。


军转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和考核约束下,军转民市场有望取得较快发展;


以军带民:军工国产化是刚需,我国部分基础薄弱的产业有望借军工能力自主化东风,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并带动需求更为广阔的相关民用产业发展;


军贸升级:《意见》提出要优化军贸产品结构,提升高新技术装备出口比例,在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支持下,我国军贸市场前景广阔。


(二)两部门联合发布2017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10月为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促进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成果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近日,工信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发布了2017年度《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和《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


2017年度“军转民”目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等6个领域,收录150个项目。


“民参军”目录针对陆军装备建设需求,围绕先进材料与制造、动力与传动、指挥与控制等19个领域,收录200个项目。


目录内容概括


国家、地方和军队有关部门将据此组织开展推介推广活动,同时鼓励社会有关科技服务机构围绕目录技术项目,提供供需对接、技术孵化以及投融资等服务。


(三)军民融合加速推进


我国国防工业由四大支柱支撑,即国有军工集团、地方国有军工企业、军工高校和民营军工企业,结构上已经进入四大支柱同时出力的阶段。其中民营军工企业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从准入门槛来看,通过查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科公开信息得知,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27%;《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揭示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民口单位已达总数的三分之二。目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总装承制单位资格的企业总数超过3000家,涉及军工行业的企业更是达到4000家以上,但尚不能满足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


2014年底,总装开通运行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让社会资本进一步进入助力建设现代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中。根据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统计,截至2017年,注册企业已达到 11791 家,现场认证的 5716 家,其中民营企业 3709 家,占 64.9%。“民参军”企业队伍在政策的引导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

  1. 【读报时间】2017.12.10星期日农历十月二十三

  2. 刚刚,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楼市!时隔20年,“二次房改”要来了?

  3. 中国卖了30年房子 实体经济快没了 经济越差,房价越跌?!90%的人都想错了 下一个十年房子谢幕 什么崛起呢?

  4. 谜一样的楼市,怎样通过房产市场看透房屋价格本质?

  5. 三大机构预测明年房价不会跌!我们还该不该买房?

  6. 小品《陕西西安》,把人能笑翻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点击下列文字可以查阅

  1. 大数据看中国:透视国民表情

  2.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3. 德国强大的真正逻辑是, 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4. 马云: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

  5. 中国父母的11个恶习,是如何毁掉孩子一生的?

  6. 我为什么宁死也要远离底层社会?(深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