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年初二 迎婿日 人最大的教养,是原谅父母的不完美

2018-02-17 文琳阅读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阅读 关注!

文琳祝各位读者朋友:狗年旺旺,身体旺旺,工作旺旺,投资旺旺,家庭旺旺!


文 / 李月亮  图 / 网络

来源:李月亮(ID:bymooneye)




父母子女这一场人世相逢,

是用来相亲相爱,

而不是相恨相杀的。




  1  

一个阿姨,跟女儿关系不好,前几天过生日,侄女外甥来了一大帮,唯独女儿不到场。


而且人家借口都懒得找,就仨字:不想去。


阿姨挺伤心苦闷,来找我咨询。


说以前家里穷,煮鸡蛋就煮一个,她和老公都舍不得吃,给女儿。


后来日子好过点,他们年年带孩子出国旅行。


前段时间女儿要换手机,她二话不说给买了个六千多的,自己用女儿淘汰下来的。


可是这么心肝宝贝地疼着的独生女,却跟她不亲,结婚后住得远远的,很少回家来,生了儿子也不让她带,她一年也见不着几回外孙。


我跟阿姨聊了半天,感觉是个通情达理有素养的妈妈,决定跟她女儿聊聊。


第二天,女儿的电话来了。


她说:我妈欠我一个道歉。


因为在她初一时,有次因为小事顶撞了姥爷,她妈当时就狠狠甩了她一耳光。


那一耳光的疼,以及比疼更难忍的愤怒屈辱,她至今记忆犹新。


她说那时自己就明白,原来妈妈更爱的是姥爷。


然后就下了决心:等我长大了,离你们远远的,你们就尽管相亲相爱吧,我和你们都没关系。


后来她对妈妈真的就爱不起来了。


每次妈妈对她好,她都会想起那个耳光。


而她妈从没为那耳光道过歉,她也一直无法原谅。


一想起来,就是恨,就是悲凉。


她跟公婆关系也不好。


因为他们曾反对儿子和她谈恋爱。后来虽然接纳了,但双方一直不冷不热,她也始终耿耿于怀。


所以有了儿子后,虽然妈妈和婆婆都想来帮忙照顾,但她谁都不接受,自己咬牙辞了职,一个人苦大仇深在家带娃。


今年儿子上幼儿园了。她也受够了老公各种冷言冷语的嫌弃,准备重新工作。


但是工作并不好找,说来也是一堆烦恼。


我们聊了足足三个小时。


从老妈到婆婆到老公到工作,她样样不如意。


  2  

我从头到尾的感受是:她是个太记仇的人,心里装满了恨,这些恨,让她的心理和人生都变得畸形。


我说你必须放下那些恨


她特别义愤:被那么狠地甩了一耳光,难道不应该记住吗,这都不在乎,是不是太没骨气了?


我有点无语。


是的,我承认,这事儿妈妈做得不对,甚至过分,你非要记得,也无妨。


但你为什么不同时记住另外一些事?


三个人吃饭,妈妈只煮了一个鸡蛋给你吃。


大雪天妈妈接你放学,怕你滑倒背你回家,那么冷的天,她到家一身大汗。


你打个喷嚏,她就心里一惊赶紧给你煮红糖姜水。


你生病她二十四小时守着,后来在医院的厕所里睡着了。


她花六千多给你买手机,自己在地摊买三十块钱的鞋,还跟人讨价还价……


这些事,你为什么不记在心上?


为什么一百次的爱,都不能抵消一次的错?


最重要的是,你拼命记得那些错,在心里紧紧攥着一大把的恨,有半点好处吗?


仇恨是最大的负能量。


它会吞噬你的幸福和安宁,会使你跟整个世界对立,会竖起一道高墙,挡住本来属于你的光。


记仇的人,没几个过得舒畅的。尤其是记父母仇的。

 

  3  

我小时候,邻居家也是穷。


有次他家来客人,炖了点排骨,还没熟,二儿子就偷偷夹出几块吃了。


本来就不多,吃了几块就有点不够数了。


客人一走,二儿子就被他爸一顿暴揍,还是我爸听到隔壁嗷嗷惨叫,赶过去解救的。


我当时看着那个鼻青脸肿的哥哥,心想他一定恨死他爸了。


但是,也没有。


第二天人家还是坐在他爸自行车后座上去学校,脸上的肿还没消,但手舞足蹈开心得很。


我就觉得这哥们心真大。


去年回老家,我见了他。说起这桩旧事,他全然不记得。


他只记得那时候日子过得惨,年年欠账,父母到处打零工赚钱,但是穷成那样,老爸还给他买过一个篮球。


“那时候排骨绝对是奢侈品,家里又有客人,我还偷着独吞,太不懂事,也该揍。” 他大咧咧地笑。


——心还是那么大。


但是,心大点真挺好的。


人家现在跟父母住一个小区,吃穿水电都他管,老爸每天给他接送孩子,老妈每天去给他们一家三口做晚饭,吃完饭老两口就带孙女去楼下玩,过得可美了。


看起来浑然天成的好日子,其实也不是那么简单。


换个记仇的人,恐怕是达不成这份和美的。


  4  

有句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觉得恰恰相反。


为人父母,天天那么多鸡毛蒜皮,谁能做到完美无缺万无一失?


所有的父母都会犯错。多多少少大大小小,总会那么一些减分项。


有时会抠门,有时会苛责,有时会情绪失控,有时会顾此失彼。


工作太忙会缺失陪伴,读书不多会不懂教育,观念守旧会引发冲突。


但是,只要不是十恶不赦,只要他们在你身上倾注了足够的爱,只要他们尽心尽力养育了你,那些错,就不值一提。


生养之恩,总大过一耳光的仇。


宽容父母的小过错,原谅他们的不完美,是人最基本的德行。


他们也许欠你一个道歉,但那又怎样?你难道没有欠他们耗费在你身上的许许多多爱、精力和财物?


换位思考,如果你心肝宝贝疼大的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儿记恨你一生,你作何感想?


人最常犯也最不该犯的错就是,记亲人的仇,念坏人的好。


你觉得该对你好的人,千好万好,错一次你就失望透顶。


你认为该对你坏的人,千错万错,好一次你就感恩戴德。


太傻了。完全是不知好歹。


最重要的是,你心心念念记着父母的错,最终惩罚的,必定是自己。


他们不快乐。你更不。


人活于世,亲人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生活里,父母都是人至关重要的依靠。


你买房,他们是最愿意帮你拿首付的人。


你加班,一个电话他们就去接孩子了。


你出差,他们义不容辞每天去照顾你的猫。


还有。


每天能见到父母,吃一口家里的饭,跟他们闲聊几句,你的内心会格外放松舒畅,你会觉得自己在这世界上,有依靠。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人内心安定的重要保障。


所以,就算从最自私的角度考虑,你也没理由揪住父母的过错不放,让自己不得安宁。


何况他们活得并不容易,惩罚他们毫无意义。


不如积极地去沟通,去化解。化解不掉,也要说服自己去原谅。


卸下心里沉甸甸黑漆漆的恨,你才能活成一个美好的人。


父母子女这一场人世相逢,是用来相亲相爱,而不是相恨相杀的。



幸福的家庭,从来不是三观相合,而是不争对错

洞见Fern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知乎上有人问: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样的?

得赞最高的回答是:幸福的家庭都不争对错。

很多人喜欢把家庭矛盾归咎于“三观不合”。

可是,哪有那么多的三观相合?

更多的时候,只是不分对错。

《辛普森一家》里有一句话说得好:

“亲爱的,如果你太好胜,永远都不会快乐的。”



01

马东主持节目时曾提及他的母亲。

他说,76岁的老母亲,

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关灯,

屋里灯亮着,只要没人在,她就第一时间关掉。

马东一开始还告诉母亲,

一开一关会影响灯的使用寿命,

一直亮着也费不了多少电。

但在发现母亲每次说“好”,

紧接着又关上之后,

马东再也不和母亲计较这样的小事。


马东说,节约用电已成为母亲的思维定势,

就算你告诉她不用随时关灯的道理,

她也改变不了自己过去积累下来的行为。

想想我们的父母亲不也正和马东母亲一样吗?

你可能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们,

隔夜的剩菜不要再吃,

可他们应声之后,接着把剩菜放入冰箱;

你可能一遍一遍和她们强调,

不要再给孩子买零食,

可她们答应之后,转身会带孙子去超市……

但很多人没有像马东那样,

做到不和父母争对错,

而是冠以“三观不合”,

嫌弃他们墨守成规,

甚至为了自认为“正确”的小事和父母争到面红耳赤。

伤害了父母的同时,

更是让彼此有了隔阂。


夏天的时候,同事小刘和我抱怨过他的父亲。

他说,母亲去世得早,

农村夏天热,好不容易让父亲来城里避暑,

结果闲不住的父亲,第二天天不亮就去广场捡矿泉水瓶。

他告诉父亲,他的做法会让别人说“儿子不孝顺”。

父亲说自己习惯了劳动,

也过不来城市老年人的那些娱乐活动。

儿子说父亲不懂得享福,

父亲说儿子看不起自己,

最后的结果是:老人摔门而出,回了老家。

这样的小事,谁对谁错,根本不需要争辩。


子女应该明白,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即使他们的一些行为在你眼里,

是不合时宜的,是有失体面的,

但想想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想想他们固有的生活习惯,

这些小事就不再是事。

《礼记》中说到“孝子之养”,

首先是“乐其心”,就是让父母心情快乐。

只要父母开心,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就顺着他们好了,

包容和理解父母,不和父母争对错,就是最好的孝顺。



02

杨绛在《我们仨》里说过这样的小事:

“我和锺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

原因只为一个法文的读音。

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

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

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人公断。

她说我对,他错。

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

夫妻相处总会有分歧,一定要争个对错,

殊不知,赢得了结果,却输了感情,

自己也落个不愉快。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对一些小事上纲上线:

你想去学瑜伽班,Ta非说买个垫子回家练;

你要去外面吃饭,Ta非说外面都是地沟油;

你说大海很漂亮,Ta非说大海淹死过很多人……

这样的事情,谁对谁错?

其实都没有错。

不过是看法不同,小事而已。

和伴侣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

争论不休不欢而散之后,

总有人问起:好的婚姻,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人可能会回答是三观相合。

好的婚姻三观固然重要,

但比三观相合更重要的,是不争对错。


刘涛和王珂的爱情故事为很多人称道,

刘涛在一次访谈中说到彼此的相处之道,

就是不争对错。

“有时候争论是不会有结果的,

但争论的过程会让大家觉得累,

心里不舒服,我觉得任何的计较都是伤害。”

生活中,没有三观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家人之间,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

比三观更重要的是:你理解我,我理解你.

遇到问题不剑拔弩张,不追究谁对谁错。


网上有一个小故事。

一对老夫妻吵架,丈夫总让着妻子。

妻子问:“明明知道我错了,为什么还让着我。” 

丈夫说:“因为我怕吵赢了,输了感情,

丢了你,我就输了人生的全部!” 

婚姻里,哪里有那么多的三观相合,

不过是你在争吵,他在笑。



03

《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中一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个女孩,在和妈妈散步的路上,

看见被人丢弃的长着绿毛的胡萝卜,喊道:

“妈妈,快看,胡萝卜戴绿帽子了。”

女孩的话,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妈妈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凶巴巴地对女孩说:

“什么绿帽子,下次不允许这样说了!”

女孩一脸迷惑,不知道妈妈为啥突然变脸,

吓得也不敢再说话。

把长毛的胡萝卜看成“胡萝卜戴绿帽子”,

多么奇思妙想的创意,却遭妈妈一顿批。

其实,孩子只是将自己熟知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

但大人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说法,

不仅会折断孩子发挥想象的翅膀,

更会阻断孩子表达自己的欲望。

知乎上一位叫@极乐的网友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三年级的小女生说自己怕鬼,

吓得晚上都不敢睡觉。

妈妈再三和她强调,世界上不可能有鬼,

让她别瞎想了。

孩子只好向爸爸倾诉。

于是爸爸问她,鬼长什么样?

孩子回答,是黑色的,一回头他就不见了。

爸爸陪孩子聊了很多,才得知,

孩子在路上经常看到鬼。

接下来,每天放学爸爸都悄悄跟着孩子,

想看看孩子眼里的鬼到底什么样。

结果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尾随自己家孩子。

爸爸立马报了警,妈妈得知后,后怕不已,

庆幸爸爸听了孩子的“胡话”,让孩子安然无恙。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强调我是大人,

小孩子你就得听我的,

我知道的比你多,我当然是对的。

却不知,孩子的世界和成人世界不同。

孩子的世界充满想象力,

大人的认知不一定适合孩子的童真。

哪里有绝对的是非对错,

孩子只不过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已。

雪化了是什么?

比起标准答案“雪化了是水”,

如果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

难道有错么?

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

家是藏爱的地方,不是说理的地方。

懂得退出家庭“战场”,

绝不是逃兵,而是智者。


作者简介:洞见Alicia,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 点击下列文字可以查阅

  1. 大年初一,这样拜年才不失礼(附祝福语大全)

  2. 不懂点经济学,还真不敢回家过年

  3. 13个关于春节的冷知识,你未必都知道!

  4. 搜狗地图发布《2018春节出行预测报告》

  5. 春晚最佳金句出炉!第一个就教你狗年脱单秘笈…

  6. 二十年前的春节才叫过年,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