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
导语
本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餐饮业食物浪费问题非常严重,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迫切需要社会各方提高对餐饮食物浪费的关注,从民众到餐饮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携手合作,切实减少食物浪费,逐步树立并践行绿色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来源:WWF&中国科学院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举办了《2018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发布会暨“中国减少食物浪费联盟”筹备研讨会。活动旨在联合多方对话形成减少食物浪费社会共识,构建“减少食物浪费联盟”,共同为减少食物浪费出谋划策。活动得到中华环保联合会的支持。
《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展示了项目组历经两年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四个代表性城市366家餐馆进行的实地调研结果,并对其中的浪费原因、产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调研发现,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93克/人/餐,浪费率为11.7%,人均食物浪费量因城市、餐馆类型、就餐目的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但城市餐饮浪费人均浪费量不容乐观,总量惊人。初步测算,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在1700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其中,大型餐馆、游客群体、中小学群体、公务聚餐等是餐饮食物浪费的“重灾区”。减少食物浪费需要政府、消费者、行业组织、餐饮行业等多部门主体的共同努力和行动。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葛全胜所长说:“此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合作,将科学成果转化为面向各界的科学性与可读性兼具的报告——《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清楚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及其背后的影响,告诉我们该如何行动,唤醒更多人对食物浪费行为的正确认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卢思骋谈及食物浪费对环境的影响,他说,全球现有农业生产使用了70%的淡水资源、33%的土地和30%的能源,排放了20%的温室气体,以及随之带来了对水、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对森林等自然栖息地的转化和毁坏、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但用这样的环境代价生产出来的食物,却有大量在餐桌上给浪费掉了。
世界自然基金会市场项目主任金钟浩表示,通过这个报告,世界自然基金会愿意与社会各界一道,形成共识,采取联合行动,减少食物浪费和损失,使我们的消费和生产能够限定在一个地球的生态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共同创造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报告摘要
食物浪费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食物浪费不仅仅意味着食物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所投入的水、土地、能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以及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食物浪费问题日益凸显,在餐饮领域的食物浪费问题尤为突出。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基础弱、底子薄,当前社会这种挥霍式的食物消费及其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本报告重点从消费者视角,即通常所谓的“餐桌浪费”视角,对我国城市餐饮消费领域(包括餐馆和学校食堂)的食物浪费现象开展研究和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于项目组2015 年在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 座城市进行的大样本实地调研,通过食物称重、问卷调查、人员访谈等多种调查方式,对我国城市餐饮业的食物浪费现状、驱动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报告研究发现:
对四个城市(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餐饮业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人均食物浪费量约为每餐每人93 克,浪费率为12%。人均食物浪费量因城市、餐馆类型、就餐目的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中小学校园食物浪费问题值得关注。调研结果显示:某大型城市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量明显高于城市餐饮业的平均水平。各种供餐方式中,盒饭食物浪费最为严重,浪费量高达每餐每人216 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学生对校园餐饮的满意度较低,良好饮食习惯和食育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食物浪费问题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威胁;除此之外,食物浪费对居民健康和社会风气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食物浪费意味着土地和水等资源的无效投入和温室气体的无序排放。
解决目前我国突出存在的食物浪费问题,实现食物的理性消费,要从各利益相关主体出发,多管齐下,加强制定遏制食物浪费的政策措施、制定多方行动方案、提升公众消费理念,共同推动食物消费模式向“安全、健康、合理、绿色”的可持续模式转变。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