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色小镇遇阻的核心原因

作者简介: 李恒新 从事政府筹融资、产业园、产业新城开发建设、PPP方面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十五年政府投融资项目经验。

来源:新七公金融汇

特色小镇的关键词是小镇,而不是特色,这是关键所在。如果是以某种“特色”为主,那么就难以全面推广复制;或者换个角度思考,能够千篇一律成功复制,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那就不是特色了。

所以这个特色,有自己的特色即可,有产业和与之关联的GDP增长就行,不可把某种照搬照抄的“特色”当做核心。

小镇这个词,一是“小”,不要搞太大。二是“镇”,把农村建设成城镇,发挥土地效率升值的供给侧改革意义,或者说,把土地一级开发的利润实现出来。


一、提高土地供给效率的供给侧意义


城镇化建设提出伊始,作为地方政府出让土地下游的房地产业一直相随左右,房地产业招致的批评,也一直围绕在城镇化建设的周围,甚至使人忽略了城镇化建设所真正发挥的提高土地供给效率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

这个意义就是通过征用农村土地建设工业园区,新建工厂投资下降了10-20%左右,从而带动生产成本下降的竞争优势;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良性拉动投资和房地产业繁荣,以及增加土地收入;农民获住房、补偿,以及就业可能性,进而刺激消费。


二、城镇化建设政策


在朋友圈里经常看到的无人驾驶大数据、电动汽车石墨烯、量子通信治基因、人工智能机器人、VRAR爱慕阿的研究进展,如果说总结一下他们目前的特点,那就是:全是赔钱货。

在科技进步尚没有能够达到撼动生产力水平的当前阶段下,城镇化建设政策的功能,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在不损害其他方利益条件下推进实现帕累托最优:一是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包括以较低成本增加出口竞争优势,增加的竞争优势创造就业。二是农民获住房、补偿,以及就业可能性,进而刺激消费。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良性拉动投资,增加土地供应推动房地产业繁荣,以及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增加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

以前我们搞基建的时候觉得,这个拉投资很厉害,但是如果消化不掉的话,通货膨胀就会跟着来得很厉害;现在我们搞城镇化建设时,下到低矮村民住宅区域去看一看,每一户居民住进新房的同时,要装修、要买新家具、买电视,买碗买桌买蒸锅,儿子女儿都敢结婚了,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拉动消费。有些观点从国家棚改和汽车消费政策的推动力度大小,来判断、猜测国家层面刺激消费政策的力度,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简单算一笔账


根据参与的十几年城镇化工作,简单算一笔账:①支付征地农民300元/平方米(及需支付养老保障金),相当于一次性支付了这平方米土地50年以上的收成。②把新工厂迁到农村刚才那块地上,原来2000元/平方米左右的工业地价,现在支付给政府500元/平方米就可以了,可能还有各种招商引资政策。③把商住建在刚才工厂那块地上,地价随行就市,应该可以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如果能够产城融合,当然效果会更好一些,产城可以互养。


测算可知,工厂的土地成本下降了1500元/平方米,无论是招商引资的新企业,还是以拆迁补偿的形式获取资金或是置换到了更大厂区的原有企业,企业都得到了实惠;按照北方的重工业厂区经验数据,不考虑搬迁摩擦损失负面因素和新厂设施便利正面因素的简易假设条件下,企业建厂投资下降了10-20%左右。于是,这是在科学技术没有本质提升条件下,提高中期GDP的帕累托最优的现实最好办法。


四、可能的弊端不是没有,而是很多 


有可能发生的弊端不是没有,而是很多:粮食安全、滞胀腐败、社会波动,而且还要有一个数量限制,它不可能无限制城镇化下去。

改革进入深水区,好比给行驶的汽车换轮胎,需要操作员具有高超技术和宽广胸怀、稳健心态的伟大意志。


五、从产城融合到特色小镇


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已从最初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发展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的产城融合阶段,并提出了“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小城镇方向。

无论是特色小镇、美丽振兴,其核心都是城镇化建设,在实质上,其主要利润只能来源于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并整理为国有建设用地,从而通过转变土地性质而实现的生产力水平提高。


六、城镇化建设,特色小镇与土地一级开发


从产城融合到特色小镇,不同升级版本的城镇化建设,都必须包含把农村建设成城镇的过程。不涉及一级土地整理的产城融合或特色小镇项目,虽然可能本身并不违规,但该项目并不属于城镇化项目;而是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业与其他低利润行业的复合产物,无法享受土地供给效率提高而产生的利润空间,激烈竞争和利润空间狭窄导致了项目举步维艰,这一原因是小镇类项目倒下的主要因素。

我们回顾这类失败的小镇类项目,其核心原因只有一个:

忽视了城镇化建设环节中的土地效率提升作用,

导致了利润率低,利润率低,利润率太低!

甚至有些特色小镇项目,从策划开始,就是亏损的。

——这才是有些特色小镇项目失败的核心原因。


特色小镇靠规划?必败无疑!

有些人误把规划当策划。于是找来几家规划公司PK方案,折腾到最后结果如何呢?以失败告终!根据我的经历,下面说说我对规划与策划的看法:

       

       

做特色小镇也好,田园综合体也罢,在策划与规划谁先进行,又谁重要这个问题上,还有很多地方政府或公司根本不懂得策划与规划谁轻谁重!


很多地方政府或公司特别喜欢找一些学院派先做个概念规划,把图做漂亮些,主要应付政府,领导喜欢就好。这些概念规划其中根本没有市场分析、总体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创收回报等这个项目的策划灵魂。


学院派概念规划主要是按传统套路进行,把别的公司的规划文本中的文字与图片改一下,甚至连图片也不改,几天时间就可以做好了,但为了糊弄外行,有些几天时间就可以改好的规划,他得说成几十天才能做好,这样才好要个好价钱。


其实,一个有顶层设计的策划是非常难做的,策划五大产业,千个子产业植入,设计产业现金流,设计特色小镇的交易结构,各种ppp项目包装进入,做资金结构化安排,设计股权架构。


而且收费还不及规划费的30%,就这样,一些公司还是不愿多出策划费而得一个顶层设计的策划,以为规划可以一步到位,可以省去策划费。


一个项目要想完美与成功地落地,后面项目开业后会带来巨大的收益与回报,如没有专人策划师深入项目当地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地方人文历史,分析周边市场需求及消费力数据,了解同业竞争对手经营状况等等,不做足这个前期工作,加之策划团队在这个行业没有非常实操能力与成功案例,而把一个项目随便地交付出来先规划,这是不可能有满意的好结果的!


在国內多如牛毛的农林田特文旅项目中,多少人用泪与钱付出多大的惨痛代价?值得引以为戒!



很多选学院派规划,主要是看上国企背景,有实力有资质,实力当然不假,但,有一点是大多人忽略的,这种国企的规划师在背景优越环境下,求安定,公务制准时上下班,及少深入民间与山山水水之中生活体验。


当往往草根派阶段的策划人就不同了,一他们全出身于文旅行业,深入了解山山水水;二他们对行业特点、市场、未来需求了如指掌;三在创意上是天马行空,老板奖励创意;四是他们为了一个创意没日没夜苦思冥想,翻遍各种典籍,几天几夜可以不回家。有几个学院派的人能做到?持别是大城市学院派的人能做到吗?


我这里没有批评之意,在改革大浪潮中,不进则退,仅有警示之好意!学院派只是研究理论超前,但要付诸实践就不是这回事了,这些规划师几乎没一人有涉农林田园文旅行业做过,缺少这方面的实操经验,怎么会出好成果呢?


所以,他们的规划之中几乎99%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不切实际及符合市场需求。当项目方最后才发现这规划方案不能落地时,这才知道未先策划吃大亏了,但又不想再化价钱做策划了,为了省钱,只能找些小公司在原来规划上修修补补,这种修修补补是越弄越糟糕,越弄越四不象,这种明知错,还是硬着头皮上的做法,吃大亏是必然,在全国都是通病!四处皆有之!


策划是项目的灵魂,结合PPP打造富有天、地、人性结合的特色小镇。用PPP模式打造:特色小镇+全域旅游+产镇融合。社会专业分工不同,专业之人,做专业之事。


大凡一个成功的项目,必须是先由专家对该项目市场分析、精准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创收回报等策划之后,依据这个灵魂及总体思路,再来指导下一步规划。


项目直接进入规划,必然会导致洗煤球式改来改去,无论怎么改,项目缺少灵魂,最后也是无法落地的。大多政府或公司总是误把规划当策划,于是找几家规划公司PK方案,折腾到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一哄而上,听说特色小镇在浙江成功了,一窝蜂组团去浙江考察,听说田园综合体无锡成功了,又一窝蜂组团去无锡考察。这浙江无锡成功了与你何干?

大凡成功之项目是多种因素造就的,如江浙经济基础本身就好,社会资本有钱发展,无钱出力出智慧!但人家是在建制镇仅多数为历史古镇产业基地上又各具特色地错位发展,在地域的厚重文化下,造就了人民开放的精神、包容的心态与诚实守信的民风,加上国家政策的绣球从天堂抛下,天造地设般的又上一个新台阶!成功决非偶然!

历史文化沉淀红利与现代国策机缘缺一不可。浙江特色小镇与无锡田园综合体在国家没有政策出台之前,人家早已就成功了!在江浙做什么都会成功!如果把西北或者西南又或者东北与江浙在时空与区位置换一下,你也在同一个时间与节点上做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看看结果是否一样?


袁家村在西北是成功的,如把袁家村的案例复制到长江以南,水土能服吗?文化可以复制,但根难移地,成功的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需区位优势、文化、天时、地理、人和、政策、智慧、专业、模式等缺一不可之诸多因素。

所以,我们不能看到别人成功,就去跟风,去硬套生搬地学,一定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民俗,以顶层策划,业态落地,一定是我做我的,让别人永远来跟我之风,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大收获!

还有一种老板,自身对农林文旅行业一窍不通,也参与到特色小镇与农业项目上,耳根还特软,找一家公司做出规划,然后又找一家规划公司来评价,这家公司指指点点后,他又觉得有道理,这家公司说董事长你出的价钱太高了,我们打五折做的比他还要好,于是这个老板心又动了,把上一家规划费用扣一半,又答应这家來做规划。

这样,他的办公桌上就有不同的版本,版本多了,他更拿不定主意了,然后又找一些老友,当地规划设计院的,旅游局的,报社记者等等五花八门行业的人征求意见,这些人都不会说以上这几个规划版本好话,因为人都有私心。




2、失败二、生搬硬套

有些人山寨惯了,懒得独立思考,克隆成风。听说浙江某小镇很成功,克隆一个;到国外考察发现某小镇不错,克隆一个。

最近很多人跑到杭州学习考察特色小镇。浙江的特色小镇,如基金小镇、互联网小镇等,其出现离不开浙江独特的产业环境与发展阶段。有人在一线城市整合一点基金类的概念素材,就在全国各地到处圈地搞基金小镇,其实适合搞基金小镇的城市没有几个。

     

 特色小镇的某些内容是可以复制的,但不能全盘复制。特色小镇的定位,必须因地制宜,结合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一个好的特色小镇是长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上去的。


3、失败三、创新过度


有人为了突出特色小镇的“特”,创新过度,过犹不及。最常见的是片面理解“差异化”,认为差异化就是要做到绝对的唯一性和排他性,这是个可怕的认知误区。有些事情绝对化到一定程度,其实已经不可行了。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比如,有的专家可能是为了显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恨不得总结出108种特色小镇,囊括各种稀奇古怪,乱花渐欲迷人眼,不明觉厉。


其实,不管从什么角度分类,主流的特色小镇就那么十来种。过度追求标新立异,容易把小镇搞成非主流的很小众项目,走进窄胡同,甚至死胡同。


还有一种过度超前的情形是,有些企业做特色小镇时过于理想化,脱离了企业的发展阶段与综合实力。项目要“因时、因地、因人”,人们通常重视“因时”“因地”,忽视了“因人”。




4、失败四、只玩概念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不是房地产,不能本末倒置。

       

有些开发商为了忽悠政府拿地,炮制了一些貌似特色小镇的概念,其实只是换了马甲的房地产。等到“伪特色小镇”原形毕露,政府生厌,开发商可能也拿不到后续的土地。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形,企业被政府的“优待”吸引。比如,政府要打造某名人故里,或者某特产主题,就规划了相关特色小镇,并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这种情形下,企业看中政府的“优待”而忽视了市场的可行性,如果投资者没有深入分析,一冲动就进去干,很容易被套牢。

  

5、失败五、盲目选址


特色小镇投资过热,会导致一些人丧失正常的理性判断,在抢地大战中,盲目拿下一些其实并不合适的用地。

       

有些地块生态环境的确不错,看上去很美,却是投资陷阱。特色小镇不是传统的旅游地产,其核心是发展产业,选址不能像旅游地产那么随意。更何况,上一轮旅游地产热潮中因选址不当而半死不活的项目还少吗?

       

特色小镇的选址,有两种理想的情形:一是位于大都市圈,并有轨道交通或城际快速路与主城连接,这是特色小镇的首选;二是位于大型旅游目的地,有良好的可介入性,并有足够旅游人次流量支撑(或在开发期内有巨大增长潜力)。

     

 如何才能活下去?

       

如何才能做到不死?还真没有什么神丹妙药。人间正道是沧桑,最大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


1、大策略看市场

 特色小镇之所以这么热,是因为有政策因素驱动。企业向来对政策敏感,闻风而动,无可厚非。但过多关注政策,有时也容易迷失,何况政策的连续性并不可靠。政策风口效应一旦消失,风口上的猪就会摔得很惨。

       

经营企业的根本,还是要回到市场这个基本面上来。

       

小策略看政策,大策略看市场。

       

必须抓住真风口、真行情,莫把流星当恒星。

       

文旅类的特色小镇的真风口、真行情是什么?当然是市场,是全民旅游时代井喷式的消费升级,是全国各地方兴未艾的全域旅游热潮,特色小镇是有泡沫的,而全域旅游是没有泡沫的。


2、必须先找魂


先有策划后有规划。策划的第一步就是定位,包括战略定位、市场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形象定位等。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拍脑门想出个漂亮口号那么简单。

       

定位之后,就是大创意。所谓大创意,就是结合区域文化与特色资源,创造性地提出支撑定位的最核心的超级亮点与引爆点。没有大创意,项目策划就会流于平庸,往往大而全,满天星斗没有明月。

       

有了定位和大创意,之后才是体系化的专业工作,如产品体系、业态组合、开发策略、运营模式、经济分析等,这些工作倒相对容易,当然要结合丰富的经验。

       

总之,策划必须以定位和大创意为统领,而不是直接去做那些体系化的专业工作。这就是“找魂”的奥妙。


3、资源整合是关键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是内容为王,而不是平台为王。策划好一个特色小镇,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资源整合工作更为重要。

       

特色小镇的投资主体本质上是运营商,而不是开发商。运营商的主要工作就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资源包括产业资源、IP资源、运营资源、渠道资源、人才资源等。整合资源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最为关键。

   

4、长计划短安排


特色小镇倡导的是产业思维,主张去地产思维,但也不能绝对化。产业与地产是主与辅的关系,不是正与邪的关系,不必把地产妖魔化。

     

 一个成功的小镇,应该是启动之后不久就具备自我造血机能,实现正向的现金流。资源再好,如果资源变现能力太弱,导致过度重资产化,也会拖累企业。

     

 因而,在策划之初,就要做好投入产出分析和开发策略设计,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既要做到长远的产业与区域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要满足近期的资金回笼。否则,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是难以为继的。


5、先开磨具后找地


 最后一点提示,就是先开模具后找地。

     

 之前大家的习惯是先拿地,拿完地再请人策划规划,决定项目具体做什么。先“开模具”——也就是先谋划好将要做什么样的特色小镇,之后,再按照这种小镇的要求,寻找适合的地块。其本质是首先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而不是就项目论项目。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2019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中国313个城市经济财政情况

  2. 中国地方政府信用排名:广东最高,天津垫底

  3. 中国省份经济全景图!谁是中国“经济一哥”?

  4. 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

  5. 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2019

  6. 2019中国创新100强县区排行榜出炉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读报时间】2019.04.15星期一

  2. 中国313个城市经济财政情况

  3. 中国地方政府信用排名:广东最高,天津垫底

  4. 一位副省长的金融见识(强烈推荐)

  5. 数据告诉你,奔驰车主在“哭诉”什么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做好自己,别解释

  2. 真正受过教育的人, 应该有这样的思维方式

  3. 这些中国权贵后代被送往美国后成了落魄一族!看看有那些落魄的权贵后代在美国的生活

  4. 7分钟短片,没有一句对白,看哭上亿人:这辈子,你有没有为谁拼过命?

  5. 音乐欣赏:《黄河大合唱》唱响80周年 承载着一代代音乐人的民族之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