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汽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等特点,在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近些年,汽车行业在国内坚实的工业基础和对外扩大开放下,发展异常迅速。


从整个产业规模来看,2018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2019年1-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3.6万辆和637.2万辆。

然而2018年对于不少汽车人来说,也许不是一个好年,由于需求的萎缩,整体汽车市场呈现了负增长的态势。
但通过谷川联行的数据我们发现,下降趋势并没有对国内汽车生产的扩张迁移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与国家以及地区“稳中有变”的政策调整以及助力密不可分。相信未来汽车行业会呈现更加良性的发展态势。


那么在汽车生产方面,近年来该行业在国内的区域发展又是怎样?汽车生产的相关企业又会产生了怎样的区域迁移?地区的政策又有了怎样的调整?哪些地区对汽车生产更具吸引力?通过谷川的数据分析,或许都能找到答案。


1.

区域生产,规模发展


一个地区企业储量代表着该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基础以及发展实力。


通过对近年来汽车企业的咨询量和分布量来看,汽车生产制造集群效应明显。数据显示,北京汽车企业咨询占比13.28%,天津占比9.43%;上海占比6.54%,江苏9.50%,浙江5.99%;广东占比7.80%;四川占比3.54%,重庆2.42%;湖北2.15%;
而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三省汽车行业咨询量却并没有意料之中那么高,辽宁汽车企业咨询量占比1.94%,黑龙江0.54%,吉林0.41%。


数据显示出,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汽车企业聚集明显。


2017-2019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企业咨询地区分布情况【图】



其实早在前些年,我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益就初步显现,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等六大产业集群。
各大区根据自己的发展特点也形成了独特的汽车区域品牌,比如以北京、天津为中心,聚集了北汽集团、北汽福田、长城汽车、北京现代、天津一汽等大中型传统车企;以广东、深圳为首的珠三角,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等,拥有多个知名车企品牌总部以及汽车生产基地。


 

2.

中心城市辐射力度强大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产业集群有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追溯区域内企业聚集高地的形成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各生产制造大区中心城市的关键作用。中心城市汽车企业向周边城市外迁,将带动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的迁移,区域不断扩张发展,众多区域品牌逐渐形成。


我们来看看数据显示,北京迁移天津的项目量占比为23.59%;长三角地区为首的上海意向迁移地,江苏占比14.58%,浙江占比7.81%;珠三角地区为首的广东,湖南占比3.49%,江西占比3.06%;中西部为首的的四川,意向迁移地 重庆、湖南、湖北都为1.92%。







3.

转型升级“高质量”需求


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会产生周期性的扩张和地区迁移,而在迁移的过程中,一是源于内力即企业自身的迁移扩展需求,二是源于外力,即迁移意向地的市场、政策等吸引力。


而由于我国近些年汽车飞速发展产量达到饱和,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调整已是当务之急,我国地区的规划调整是否体现了这一点?在今年上半年企业选址中,汽车企业迁移又有没有体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呢?意向地区的吸引力是否体现了我国汽车转型生产的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根据项目量咨询情况看,2019上半年汽车企业意向迁移地,天津占比12.16%,山东11.37%,江苏9.54%,广东6.44%,浙江5.80%。



而这些地区上半年汽车行业大事记也颇为亮眼 :


天津:某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拥有艾康尼克、国能、华泰、恒天、萨博等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区内的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华北基地、长城等重点车企正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进军。



山东:北汽新能源汽车项目所在地姜山镇高标准规划了面积2600公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和机械制造及汽车配件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开发1630公顷。 



江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



广东: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下一步需要加强的工作首先是抢抓5G的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需要5G技术配套,广州要加快抢占5G发展机遇,加大投入,让基础设施走在前面,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打造基础。


新能源、智能化,这些都是我国汽车行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方向,也是全球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上述汽车企业意愿迁移地区的发展规划满足了我国汽车产业后期转型升级的需求,进而吸引了众多处于转型关键期的企业。 这也间接说明,我国汽车产业正以良性态势发展,进行着相应的转型调整。
 

4.

全球竞争力提高


虽然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但我国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在全球竞争力依旧有所提高。众多国外的知名企业采购我们的电池,促进了国内核心企业的发展。
通过谷川联行的数据,我们发现在2019年上半年,美国、英国、新加坡、澳洲、德国、韩国等国家在我国都有入驻,意向地为福建、北京、广东、上海、天津等地区。


汽车产业具有极强的区域效益,国内近几年根据地域发展特点也形成了相应的汽车“区域品牌”。而近一两年我国汽车行业呈“负增长”趋势,“高质量”转变已是当务之急,而相关地区也在积极进行行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响应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号召。


我国的汽车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力亦有所提高,但未来全球行业竞争方面,依旧任重道远。


想了解更多地区行业政策?扫码添加“派叔”,邀您加入全国产业行业交流社群!
我们将定期发布行业报告、最新热点、政策汇编... ...请在添加时备注相关产业:全国机械设备产业交流社群;
全国医疗健康产业交流社群;全国汽车制造产业交流社群;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交流社群;全国新材料产业交流社群。


 扫码关注“谷川创见派”,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