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基建的脱碳之路:数据中心与5G减碳潜力与挑战(2020-2035)
❑ 导 读
在中国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实现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来源 | 绿色和平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日前,绿色和平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计量检测中心(广州赛宝计量检测中心)共同编写了《中国数字基建的脱碳之路:数据中心与5G减碳潜力与挑战(2020-2035)》,希望探讨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能耗和碳排放趋势,提升政策制定者及行业对于节能减排挑战的认知,以助力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尽早实现以100%可再生能源为目标的低碳转型,为数字经济整体迈向“碳中和”提供扎实的基础。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和“绿色化”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主旋律。随着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如何实现“数字化”与“绿色化”相协同,让数字技术与基础设施最大化服务于中国的碳中和转型亟需关注。
2020-2035年中国数据中心与5G能耗增长预测
一方面,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将促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升级改造,减少能源与资源消耗,实现生产效率与碳效率的双提升。另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将带来能源需求与碳排放的增长。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形成新的数字产业体系。这些数字技术背后的数字基础扩张迅速,能源需求与碳排放问题备受关注,减碳挑战不容忽视,为持续扩张的数字基础设施制定零碳发展路径十分紧迫。
2020-2035年中国数据中心与5G碳排放增长预测
在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技术发展将带来显著的减排效应。当数字技术与重点行业不断渗透融合,数字技术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与碳排增长脱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技术进步本身带来的能效提升,5G技术的单位数据传输能耗更低,并有助于降低智能手机、物联网和其他终端设备的电池消耗,深度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可以促进数据中心节省大量能源消耗。
二是带动产业链结构的优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对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和上下游体系的改造将大大强化产业链的协同增效,使各行业垂直领域的连接更加紧密、反应更加智能、整体更加高效,从而大幅减少物耗和能耗。
三是替代原有生产和消费方式,如高清视频会议可以替代国际差旅以及出行需求,从而减少交通排放。
在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到来之际,面对数字基础设施的能耗与碳排放挑战,各国政府、信息通信行业以及头部企业已经开始筹备应对措施。
应《巴黎协定》的要求,2020年欧盟委员会提出支持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并将在2030年前实现数据中心和信息通信产业的“气候中性”。
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国际电信联盟(ITU)、全球电子可持续发展倡议组织(GeSI)和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SBTi)于2020年发布了ICT行业基于科学的减排目标,具体为2020年至2030年期间,ICT行业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45%。目前,代表全球30%移动连接的29家运营商集团已经承诺致力于实现该减排目标。
截至2021年1月,全球包括Google、Apple、Facebook在内的41家科技企业已率先设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其中约20%已经实现了100%可再生能源目标,另外约50%的企业将在2030年前实现。
在中国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实现数字基础设施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使数字技术对于中国全社会各行业的减排效应发挥到最大,数字基础设施行业应率先开始绿色化转型,其自身的高耗能和高碳排问题需要被重视和思考,亟需避免高碳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锁定效应以及巨额搁浅资产的风险,以实现发展和环境的共赢。为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产业向碳中和与100%可再生能源转型,建议相关部门从四个方面着手: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低碳导向,出台针对数字基础设施产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产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考核体系,将双控目标与新建数据中心的审批政策挂钩,将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产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机制,促进产业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扩大产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的范围,并完善绿色电力证书机制。
健全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产业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机制,引导资本流向,并发挥公共资金对于绿色低碳数字基础设施的撬动作用。
具体内容如下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