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折叠智能终端行业深度研究:折叠产业链迎大升级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徐涛、胡叶倩雯)

1.折叠屏行业概览

产品定义:可折叠智能终端

可折叠智能终端设备:是指通过铰链、柔性屏等可弯曲零部件实现显示形态可折叠的智能终端产品。终端应用:目前主要围绕智能手机产品进行开发,同时整机厂商也加大了对可折叠平板电脑、可折叠笔记本等产品的开 发力度。


产品形态:根据大小、功能定义的不同,可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三种折叠形态:

横向内折:折弯半径小,需使用寿命更高的柔性屏幕,实现难度大、技术成本高,可较好保护屏幕。横向内折分为内屏和外屏,外 屏适用于传统手机的使用场景,内屏提供更大显示面积,结合手机与平板的双功能,适用于商务使用场景。

横向外折:显示更便捷,但易损坏;横向外折折叠屏手机价格通常比横向内折价格低。横向外折仅配备一块外屏,屏幕显示面积更 大,更适合于观影、游戏、商务等使用场景。

竖向折:展开时手机大小与传统智能手机相差不大,折叠后体积变小,方便携带。竖向折为追求轻便而设计,外部小尺寸屏幕可在 折叠情况下提供通知、闹钟等简单功能,更广泛适用于大多数用户场景。

产品历史:2019年为折叠屏手机量产元年,2021年多厂商陆续加入

2012年,京瓷发布KS8000,折叠手机初具雏形(注:由两块独立屏幕构成,并非目前意义上的单屏幕折叠手机):最早的折叠手机是 2012年京瓷发布的KS8000,采用拥有两块独立的3.5寸TFT-LCD屏幕,每一块的分辨率都是800x480,合体之后的可视尺寸是4.7英寸, 可以在单屏模式、平板模式、多任务模式之间切换。

2.市场规模及终端品牌跟踪

历史规模:全球出货量由2018年约20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280万台

出货总量上看: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由2018年19.8万台增长至2020年的280万台,CAGR达+276%。下游渠道上看:前期,由于折叠屏手机产能有限,手机厂商多采用“线下实体体验+线上预定购买”的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2019年, 中国有90%以上的折叠屏手机通过线上渠道销售。考虑到线下仓储物流成本较高以及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养成,我们认为线上消费仍有望 占据主流,但线下渠道仍具备较强的宣传推广作用。

现有品牌布局之【三星】:折叠屏手机领导者,三大系列稳定迭代新品

三星开折叠屏手机商用之先河,三大产品线齐头并进,稳定迭代新品。分产品线看:Z FOLD系列:面向高端商务人士,目前已迭代3代,起售价分别为15998/16999/14999元,其中Galaxy Fold为第一款大规模商用的折叠手机;GalaxyZ Fold3为全球首款UDC折叠屏+全球首款支持SPen的折叠屏+全球首款IPx8级防水折叠屏。

现有品牌布局之【华为】:国内龙头,出货量百万级,引领国内市场

产品发展:国内折叠屏龙头,主打高端商务机型,目前正补齐平价便携机型。产品定位方面:目前华为折叠屏手机有两大产品线,其中公司Mate X系列机型定位高端商务,已迭代至第三代,三代产品起售价分别为 16999/16999/17999元;2021年12月23日发布P50 Pocket则主打轻奢及女性市场,起售价8988元。

现有品牌布局之【小米】:产品主打性价比,推动市场持续下沉

产品发展:折叠产品主打高性价比商业旗舰,推动市场持续下沉。产品定位方面:小米首款折叠屏手机于2021年3月推出,采用横向内折方案,定价9999元(12GB+256GB),定位于高性价比商务旗舰产品。群智咨询预计小米 有望于2022Q1推出升级版第二款折叠屏机型。

出货展望:预计2020-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CAGR 90%+

出货总量:预计整体市场2021年约750万台,2025年有望超6500万台,5年CAGR90%+。我们看好折叠屏手机市场技术成熟度提升后的成 本下降,未来随价格中枢下移,折叠屏手机市场有望高速增长。据群智咨询,2021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有望达750万台(同比 +188%),我们预期2025年有望超6500万台,2020-2025年CAGR90%+。(报告来源:报告研究所)

3.BOM拆分与技术升级难点

折叠屏手机BOM拆分:VS 非折叠屏手机

以三星 Galaxy Fold的BOM表为例,其总成本较S9+非折叠手机增加260.9美元,提高约70%;关键零部件及成本增量主要来源于:显示模组:成本提高139.8美元,成本占比提升约13pcts,是成本提升最大的模组,原因在于柔性化、减薄化的技术难题及成本限制, 柔性屏幕保护盖板因面临技术挑战而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非折叠屏手机的触控导电层材料不再适用于要求大尺寸、柔性触 摸的折叠手机屏幕,材料更替有待解决。

折叠屏手机BOM拆分:折叠屏手机间的横向对比

横向对比三款折叠屏手机(三星Galaxy Z Flip 5G,三星Galaxy Z Fold 2,Huawei Mate X2)的BOM拆分:显示模组方面,竖向折成本更低,横向折成本更高:竖向折屏幕面积较小,显示模组较横向折成本更低,BOM占比约30%;横向折 成本更高,BOM占比约40%,横向内折由于多配置一块外屏,屏幕面积更大,显示模组材料成本更高;横向外折,由于外折拉伸功 能膜层较内折挤压功能膜层对屏幕要求更为严苛,工艺制程更复杂,技术成本更高。

折叠屏手机痛点:性能、价格、重量需权衡,均有待优化升级

根据产业链调研及用户反馈,我们总结折叠屏手机的主要痛点有:折叠屏显示模组问题 – 折痕严重、耐曲挠性差、触控灵敏度及寿命差等:折叠屏手机显示模组与传统手机差别较大,采用柔性AMOLED面板。因材料及技 术不完善,容易出现屏幕裂痕、故障、漏液、起胶等问题,未来的技术提升方向:不出现折痕、能够承受频繁的折叠(耐曲挠性)、防污防划痕功能、更 高的触摸灵敏度及寿命、优异的透光性等。(对显示模组结构、保护盖板材料、触控导电材料等提出新要求)

关键部件升级之显示模组:柔性OLED主导,目前完成初级迭代

传统手机使用LCD或OLED屏幕,折叠屏根据其特性需要使用柔性OLED屏幕:市面上大多手机采用AMOLED屏幕,AMOLED(Active-matrix 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具有自发光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 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就会发光。AMOLED分为刚性和柔性,根据折叠屏手机可弯曲、可折叠的特性要 求,折叠屏幕使用柔性AMOLED屏幕。(报告来源:报告研究所

关键部件升级之OCA光学胶:工艺难度大增,单机OCA量价齐升

折叠屏的折叠场景下,OCA光学胶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机械支撑,实现应力 缓冲,工艺技术难度大幅增加。在传统使用场景下,OCA主要应用于显示触控领域,主要作用为粘结不同 层结构、油墨段差填充、全贴合增强显示效果。而在折叠屏使用场景下, OCA的首要任务是为触控显示的各个功能层提供机械支撑、实现应力缓冲。

关键部件升级之模组减薄化:提高屏幕折叠效果和寿命,减轻整机厚度

传统偏光片方案存在厚度问题,无偏光片显示器技术有望解决:传统AMOLED中,圆偏光片起到减少反射的作用,但会导致显示厚度增 加50-100um,并会降低显示亮度。2021年4月,三星推出无偏光片显示器技术POL-LESS OLED(京东方称为COE,天马称为CFOT), 这种结构由On Cell Polarizers(OCP)和Color On Encapsulation(COE)组成。通过使用POL-LESS OLED技术,可以在减少反射的同 时,显著降低屏幕厚度约20%,并提升亮度,面板供应商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其成本结构。

其他部件升级之续航方案:双电芯+柔性电芯,快充无线充+LTPO等

折叠屏手机形态下,更大屏幕带来更高功耗需求,未来续航问题或从多方面解决:提升电池容量:双电芯+柔性电芯等成为可行方案。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缓慢,故折叠屏手机电池容量提升的解决方案主要是增加 电池面积。目前折叠屏手机多采用双电池方案(较普通手机电池有小幅提升),但其劣势在于存在设计空间瓶颈,部分区域无法铺设电 池。为提升续航空间,三星在一项专利中,在折叠手机的铰链部分也装配了可以弯曲的柔性电池,以提升电池容量。目前LG化学、松 下、三星等均积极布局柔性电池领域,但目前大多尚无法商业化量产和真正替代刚性电池产品。

4.产业链公司布局现状

柔性OLED显示面板

格局现状:OLED投资布局集中在韩国和中国,其中三星显示独占鳌头,以京东方为首的大陆厂商正积极追赶。全球来看,2019年三星占据柔性OLED市场81.6%份额,LG占据7.4%份额;大陆方面,京东方引领,华星光电、维信 诺、深天马等跟进,其中,2019年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全球柔性OLED产能占比分别为9.5%/1.3%/0.2%;中国台湾厂商 如友达、群创、鸿海等扩产谨慎,基本在原本产线上做技术升级;日本厂商则是选择小规模投产。

格局展望:我们看好国内厂商的柔性OLED产能爬坡与市占率提升,预计2022年中国有望成为OLED最大产能国,其中 柔性OLED产能全球占比达40%+。

保护盖板CPI供应商:格局现状

CPI:由日本住友化学、韩国KOLON等公司垄断,国内鼎龙股份、丹帮科技、时代新材、中天科技、新纶科技也开始布局,但尚未 实现量产。韩国KOLON:科隆工业于2016年7月率先研发出CPI膜,目前薄膜产品已供应给三星、华为、摩托罗拉、柔宇等智能手机厂商, 2021年被应用于小米的首款可折叠手机Mix Fold,以及联想的全球首款可折叠笔记本电脑联想Thinkpad X1 Fold,使CPI首次用于 中大型可折叠显示面板。(报告来源:报告研究所

保护盖板UTG:格局展望

UTG原片格局(非减薄路线):通过下拉法或溢流熔融法制程直接生产出超薄原片。目前能够批量化生产超薄玻璃的原材厂尚属少数,以 德国肖特为主,同时日本电气硝子、美国康宁也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高技术壁垒下强者恒强趋势明显,我们认为肖特等海外龙头厂商有 望凭借技术储备以及率先导入客户的先发优势持续领先;国产超薄柔性玻璃仍有待中长期进一步突破。

OCA光学胶:格局与展望

美日韩厂商起步较早,掌握核心技术,把控高端品牌市场,国产厂商在返修市场逐步切入。

触控导电膜:格局与展望

纳米银线:工艺技术及产业化布局较为成熟,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共同竞争。国外主要包括Cambrios(最早从事纳米银线导电膜研究和量产的企业)、C3nano,国内主要包括华科创智、诺菲纳米、微晶科技等。

铰链:格局与展望

铰链是可折叠终端的核心结构之一,需要用到MIM、液态金属等多种工艺,目前主要是由韩国供应商提供成熟方案(如KHVatec、SConnect等),主要采用国外成熟方案,安费诺则为OPPO Find N供应铰链;大陆领先厂商亦有相应技术及客户储备。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2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36kr:2021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研究报告

  2. CB Insights:2021年全球独角兽研究报告

  3. 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4. 企业金融科技应用调查报告:中国内地部分

  5. 德勤:SAAS行业产业趋势洞察:乘风破浪会有时

  6. 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企业级SSD行业发展洞察

  7. 德勤:2022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

  8.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2年3月文章汇总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文琳资讯
        1. 最新!离沪须持"双阴证明",上海防控新方案出炉!新冠惊现新变种XE,传播速度快9.8%!

        2. 刚刚,美国狙杀中概股,中国证监会回应!影响多大?

        3. 突发!证监会罕见盘前发声,又有五家公司列入"预摘牌名单"?证监会:正常程序!公司紧急回应

        4. 央行发文!支持!

        5. 严打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三部门发文规范网络直播行业

        6. 各地松绑楼市背后的残酷现实:不涨价就没人买

        7. 楼市报复性回暖,即将到来!

        8. 国航、南航、东航累计亏损超400亿 三重周期叠加下民航业继续承压


《文琳阅读》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疫情过后,最好的活法:1个字!

  2. 中国的国际关系专家如何区别于出租车司机?

  3. 上海买菜战术手册(史上最全、必须收藏!)

  4. 疫情下的上海街头…

  5. 《HOME · 家园》唤醒心灵的纪录片

  6. 音乐欣赏:《疫情过后》,火了!

  7. 软糯入味的肉末茄子

  8. 英文写作 | 四六级写作拿分连接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