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结构转型下的锂电池材料发展趋势
前 言
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结构转型正在加速。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推动能源革命,追求“无限能源”。因此,如何可持续、低成本、大规模地获取和使用更多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推动能源革命,既是国家双碳目标达成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提升“信能比”核心两面中的关键一面。
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是通过第二条路径提升“信能比”的关键环节。发展新材料,使用新材料,是突破能源使用效率的底层基础,也是我国摆脱关键材料与技术封锁的重要途径。目标“无限能源”的能源革命势必将是未来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大计,新能源领域的新材料正在迎来长久的高景气周期,充满无限想象空间。
材料与化学体系的持续更新迭代,向“高能量密度”与“高性价比”发力。
近年来锂电行业涌现了众多新型材料,从多角度尝试破局现存桎梏。
p 通过全面梳理锂电池各部分生产制备过程中用到的各种材料和辅材,挖掘未来锂电池产业链中的潜力新型材料。
p 若想取代已经成熟量产的主流材料,需要至少在能量密度、高压工作、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有一项有突出优势,方有取代潜力。
1、正极新材料:高镍三元的优势和市场格局
三元继续高镍化趋势,9系超高镍或在2024年落地。
p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与较低的综合成本,是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理想选择。随着特斯拉4680电池和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量产,高镍三元电池批量上车,进入快速发展期。
p 在富锂锰基、半固态电池材料规模商业化之前,三元正极材料的高镍化趋势有强确定性,未来9系超高镍将进一步提升高端动力电池性能。
p 目前NCM811已经进入规模量产并批量上车的时间点,而厂商也在延续着高镍化路线,向超高镍(Ni90及以上)的三元产品演化。
p 高镍三元的生产制备对三元正极产线提出更高要求,技术壁垒较高,高镍三元正极的头部企业有先发优势。
2、正极新材料:富锂锰基
三元材料之后,富锂锰基材料或是层状结构正极的下一代选择,但当前尚无商业化基础。
p 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对锂电池的容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比容量和更高电压的正极材料正在成为正极的发展方向;富锂锰基材料以廉价的锰为主要过渡金属元素,放电比容量可以达到250mAh/g以上,如果能够现存问题,将能够替代三元正极材料与部分铁锂正极,进而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与3C电子领域,潜力巨大。
3、负极新材料-硅碳负极
硅基材料的掺杂可大幅提升电池负极的锂离子嵌入潜力,有效提升电池容量。
p 特斯拉4680电池的量产开始带动硅基负极材料的需求量激增,2022年出货量已经达到1.5万吨。硅基材料的应用,在能量密度外,主要还是针对石墨负极在快充场景产生的锂枝晶问题:高压大电流充电过程中容易发生锂沉积、析出,形成锂枝晶,可能会刺穿隔膜,危害电池安全。
基膜+涂覆一体化的企业更能迎合产业对高性能薄膜的需求。
p 固态电池是未来锂电的发展方向,但它的商业化节点预计将在10年之后。在此之前,产业对隔膜的需求将维持高位。
p 隔膜行业的竞争壁垒高,强调前期的重资产投入与客户资源,对应的产品毛利率也比较高,恩捷的隔膜毛利可达50%。头部基膜企业已经纷纷布局涂覆工艺,涂覆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将为这些企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在基膜的基础之上,继续消化涂覆的高利润,以继续保持隔膜厂在锂电产业链中的高议价能力。
固态电池优势明显,但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商业化阶段尚未到来。
p 相较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更高(高能密度的正负极材料),安全性能更高(机械强度更好,热稳定性更强),电池重量和体积降低(不再需要电解液和隔膜);
p 但固态电池技术尚未成熟,界面阻抗与锂离子迁移率问题尚需解决,距离量产商业化仍有较长的距离,未来大概率沿“液态-半固态-固态”的路线循序渐进。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编辑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