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智能制造行业专题研究:智能制造引风潮

    

(报告出品:华福证券)

1 智能制造,加快制造业转型新动能

1.1 智能制造: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攻方向。制造业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 和信息化三个阶段,如今正迈向智能化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即工业 4.0。工业 1.0 到 工业 2.0 实现了从依赖工人技艺的作坊式机械化生产到产品和生产标准化以及简单 的刚性自动化。工业 2.0 到工业 3.0 实现了更复杂的自动化,通过先进的数控机床、 机器人技术、PLC 和工业控制系统实现敏捷的自动化,从而实现变批量柔性化制造。工业 3.0 到工业 4.0 实现了从单一的制造场景到多种混合型制造场景的转变,从基于 经验的决策到基于证据的决策,从解决可见的问题到避免不可见的问题,从基于控制 的机器学习到基于丰富数据的深度学习。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 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 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是一种可以让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服务 等方面变得更加“聪明”的生产方法,制造业企业要从自身发展的核心痛点出发,在 合理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基础上,智能制造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五层,层层传导,设 备层执行生产任务并上传现场数据,产线层则将现场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向上层汇报, 工厂层接收处理后向企业层反馈生产情况,企业层运用生产管理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后 向下层下发工作计划,再依次传导至设备层对生产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与检测设备、控 制、车间与企业层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递进关系。协同层则是单一企业与其所处的 商业生态环境中其余参与者的互动与协同,将各类参与者连接做到信息的实时互通, 形成综合的数据平台,达到“万物互联”的状态,更利于全产业链优化发展。

1.2 智能制造 VS 传统制造,重新定义制造业体系

相较于传统制造,智能制造能够赋予制造业体系多组织协同与高效率特性。传统 制造业体系为单一直线型,各环节互动有限,信息反馈速度慢,导致效率低。而在智 能化下的制造业体系中,它变得更加互动且环式结构,信息实时反馈与工艺、研发之 间呈双向往来关系,这有利于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定义产品特性。与此同时,自动化采 购能够降低成本与周期,而柔性化生产与营销的实时互动使得生产能够更好地响应市 场变化,从而避免了负面影响的发生。

智能制造主要在设计、加工、管理和服务方面区别于传统制造。主要体现在四方 面:1、设计更突出客户需求导向,实现需求与设计的实时动态交互,缩短设计周期。2、加工过程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组织方式更个性化,检测过程在线化、实时化, 人机交互网络化,加工成型方式多样化。3、制造管理更依赖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 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上下游企业和整个产业链的数据交互和管理沟通。4、智能制造 的产品服务全程闭环管理,提高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据 中国智能制造试点项目反馈,智能制造可帮助企业提升 45%生产效率,同时还带来 产品不良率与研制周期的降低(分别降低 35%)。

1.3 行业标准与产业应用并行,制造逐渐步入信息化

按照行业标准化角度,目前行业进入深化期。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伴随着制 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机制, 从探索期走过成长期迈入深化期。1)2015-2017 年,探索期(解决有无问题):探索 出了一条以政策为指引,标准体系构建为重点任务,综合标准化项目为手段,国内国 际并行的多部门联动协调推进的道路。2)2018-2020 年,成长期(标准成效初现):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重点从初步构建逐步转向顶层规划选代完善、重点领域标准研制、 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实施路径探索,在国际标准化关键领域取得了关键进展。3)2021-至今,深化期(关键领域标准研制与标准应用并重):前期标准研制成果逐渐成熟发 布,在关键数字化车间建设、智能服务等场景形成一批标准群,除新增关键技术领域 继续加强标准研制外,逐渐从标准研制的重心向应用推广转移。

按照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目前处于信息化引领工业化阶段。中国的智能制造 发展历程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阶段一(1958-2006):工业化带动信息化阶段, 从第一台数控机床起步,信息技术、工业智能在不断的尝试与应用,00 年之后开始 逐步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互联网建设。2)阶段二(2007-2014):两化融 合阶段,党十七大以来提出“两化融合战略,2010 年全国已基本实现信息化, 信息 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部分。3)阶段三(2015-至今):信息化引领工业化阶 段,互联网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中国制造 2025》将推进智能制 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2 智能制造正当时,产业链各环节“多点开花”

2.1 智能制造应用广泛,产业链各层级加速追赶

产业链涉及生产制造各环节,应用广泛。从产业链层级来看,智能制造可划分为 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应用层。就智能制造产业链的上下游而言,中国智能制造 的上游包括制造业的零部件和感知层相关产品。中游则涵盖了网络层的相关信息技术 和管理软件和执行层的机器人、智能机床、3D 打印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下游则是 应用层,主要是通过各种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后形成的智能工厂,在汽车、3C、医药等 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1.1 上游:制造业发展基石,逐渐向中高端市场渗透

(一)轴承:制造业“关节”,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轴承为装备制造领域关键基础件,市场空间巨大,下游应用广泛。轴承是机械传 动轴的支承,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基础件,是主机性能、功能与效率的重要保证, 是工业领域重大装备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力和运动,减少摩擦损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轴承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轴承行业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共研网数据,2021 年轴承行业市场规模 快速增长至 2278 亿元。轴承下游应用广泛,在航空航天、轨交、高端机床、工程机 械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为主轴、滚珠丝杠、RV 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产品关键基 础件。

八大轴承企业统治全球市场,国产替代空间巨大。目前我国轴承行业的具有大而 不强、相对分散的特点:1)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2)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3)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国内发展质量有待提高。根据前 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 年,国际八大家占据全球轴承市场份额比例超过 70%, 并基本垄断了中高端轴承市场。其中全球八大轴承企业包括瑞典 SKF、德国 Schaeffler、日本 NSK、日本 JTEKT(捷太格特)、日本 NTN、美国 TIMKEN、日本 NMB(美蓓亚)、日本 NACHI(不二越)。但国内轴承龙头也在逐步突围,初步形成 一定规模。人本股份客户包含大众、丰田等一众知名企业,其他厂商发展势头也十分 迅猛。

(二)传感器:制造业“皮肤”,差距依旧明显

传感器市场空间巨大,市场增速相对稳定。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 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 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根据中商情报 网数据显示,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1942 亿元增至 2022 年的 3184 亿 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13.15%。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感器产业在互联网的赋能下 日益受到重视,依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023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增至3493亿元。在智能传感器领域,中国在部分核心技术上与国际仍存差异,整体处于快速迭代 创新阶段。在自动驾驶等领域高景气的带动下,中国涌现出多个专业智能传感器初创 企业,带动智能传感器技术升级创新。中国企业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关 键技术的研发突破,中国企业在智能传感器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三)伺服系统:制造业“神经”,国产化方兴未艾

伺服系统是指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我国的伺服系 统产业起步较晚,2000 年以后随着国内中高端制造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生产制 造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需要使用伺服系统来满足其高质量和高精度产品的要求,这一需 求促使国内伺服系统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9-2022 年,国内伺服系统市场规模 由 96 亿元增长至 170 亿元,CAGR 高达 20.98%,其中,2020 年增长较快,同比增 长 33.33%。

国产新兴伺服厂商不断涌现。首先,汇川技术份额提升幅度最大,从 2008 年的 0.1%的市场份额提升至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21%,为份额提升幅度最大的国产厂商。从伺服销售额角度,汇川已远超西门子、松下、安川等老牌外资龙头。其次,国内涌 现了一批新兴国产伺服品牌,如禾川科技、无锡信捷、雷赛智能等,2022 年前三季 度市场份额已分别达到 3.4%、2.4%、1.3%。最后,老牌国产厂商经历洗牌,和利时、 星辰科技、珠海运控、步科股份等老牌国产厂商进展较慢,埃斯顿份额则有小幅提升,从 2008 年的 1.6%小幅提升至 2022 年前三季度的 2.4%。

2.1.2 中游:行业稳固提升,自主可控加速行业国产替代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投资意见,也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3年7月文章汇总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中国未来发电:2023可再生能源引领绿色 创新与开放共享发展

  2. 2023年中国储能行业系列研究报告

  3. 2023年储能行业研究报告

  4. 2023年工商业储能行业专题研究报告

  5. 工商业储能行业专题报告:分布式能源重要构成,工商业储能需求旺盛

  6. 2023固态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7. 储能电池产业链全景图谱(2023版)

  8. 锂电设备之复合集流体行业专题报告:进入加速落地阶段,设备最受益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资讯》

提供每日最新财经资讯,判断经济形势,做有价值的传播者。欢迎关注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利好,超预期!印花税减半、收紧IPO节奏、规范减持…国常会也有最新定调!影响多大?

  2. 年内反转信号出现!

  3. "三支箭"齐飞,释放何种信号?

  4. 警惕!外贸汇款骗局套路有哪些?

  5. 西藏这些村,真是意想不到!

  6. 刀郎发声!

  7. 居民血检异常,超标36倍!日本启动调查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金枪鱼价一夜暴跌24%!日本水产业慌了:中国发禁令后,有老板“大脑一片空白”

  2. 3个医学博士,干出一个IPO

  3. 知名百亿私募被强平?

  4. 要不要反对补习班?取决于你是啥阶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