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只存钱不借贷 | 棱镜
来源:人民视觉
作者 | 周纯子 肖望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北京上班族萧琦(化名)没想到,自己的“还债”之路,居然还如此曲折。
今年一季度,她去向银行申请提前还贷,被告知该行一季度不接受此类申请,最早也要等到二季度;二季度再去申请的时候,被告知要等一个月之后方可去银行网点办理。
萧琦2017年贷款150万买下了首套房,房贷利率为4.165%。前几年无论是大额存单还是银行理财,收益率都能轻松超过房贷利率。但从去年开始,大额存单利率一路下跌,银行理财出现亏损,跑赢房贷利率已经非常吃力。她最近购买的一款30万元理财产品,折合年化收益仅1.9%,这更坚定了她要提前还贷的决心。
“银行说提前还款已经排队到一个月后了。”8月末,另一位想要提前还贷的业主也无奈的告诉作者。
和萧琦的心态类似,越来越多的居民考虑减少负债,不再急于贷款买房。叠加股市、基金行情今年以来波动加剧,亏多赚少,拒绝贷款外,越来越多的人还开始抢银行的定期存款了。
于是,反映到今年银行中报的趋势就是,居民存款飚增,住房按揭贷款却不再一路高歌,首现负增长。
“上半年存款增长提前完成全年目标,零售贷款则仅完成计划的30%多一点。”招商银行行长王良在2022年中期业绩会上坦言。
在“存款易、贷款难”的处境之下,让银行雪上加霜的是,贷款利率的降幅远远超过存款利率的降幅,银行面临的息差压力不言而喻,而这是银行利润的根基。
购房热情不再,按揭贷款首现负增长
居民购房热情汹涌,使得住房按揭贷款成为过去数年银行业零售业贷款的支柱。这一情况在今年上半年首现逆转。
据作者梳理,相较于上年末,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的按揭贷款余额分别减少146.4亿、126.1亿元、51亿元、12.4亿元。
招商银行上半年按揭贷款虽然增长138亿元,但是同比少增400多亿,降幅趋势明显。
相较于此前按揭贷款额度告急、居民等额度要排队2个月甚至半年的情况,四川成都地区一国有大行分行人士表示,当前房贷额度充足,但新增乏力;另一方面,由于理财收益不佳,加上前两年房贷利率处于高位,不少居民正开始考虑提前还款。
深圳某城商行客户经理向作者介绍,由于提前还款客户增多,原本提前1个月申请即可,现在要排队至少两个月才还得上。其中,有不少客户其实是办理经营贷置换房贷。“前两年深圳房贷利率达到5.8%,现在利率是4.6%,但经营贷利率才3.7%、3.8%。”假设一位客户按揭贷款500万元,做经营贷置换一年利息就能省下10万元。
“我们分行上半年在按揭业务上也是赤字。”某国有大行华东地区个贷业务主管方婧(化名)提到,这意味着,每个月新增按揭贷款无法覆盖掉自然还款部分,因此业务压力非常大。
她向作者分析,受上半年楼市和房地产企业的连锁影响,目前房贷市场是一个僧多粥少的状态。通常在一个新开楼盘的案场,能看到二十几家银行驻场,甚至同一家银行都有四五个分支网点去竞争。“以前只要我们进驻这个盘,签一两个亿都是闭着眼睛的事情,现在只能签个几千万的样子,哪怕是我们做开发贷的楼盘,也只能切到一小块业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住宅销售面积58057万平米,同比下降26.6%。价格方面,2022年上半年,住宅销售额为57683亿元,同比下降31.8%。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自2022年年初开始便跌入负增长区间,且跌幅双双一路扩大。
另一方面,历来被视为资产质量最好的按揭贷款的不良表现也有所抬头。据作者不完全统计,16家主要银行的住房贷款不良余额达1110.88亿元,仅今年上半年新增住房贷款不良为192.58亿元。
除了按揭贷款之外,另一类高定价的信用卡贷款产品在上半年也开始失速。例如,招行上半年信用卡贷款增长142亿元,同比少增300多亿元;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则直接下降108亿元。
“当前信贷需求是比较疲软的,这是客观现实,也在我们预期以内。”中信银行副行长王康在业绩会上提到,特别是2月份开始,经济下行压力总体较大,加上一些外部因素干扰,以及国内疫情点状散发带来的不确定性,包括房地产市场尚未修复,因此从消费到按揭贷款需求都比较弱。这对于整个行业都是比较重大的挑战。
居民存款大增10万亿,银行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同比多增2.88万亿元。
王良分析称,上半年资本市场特别不好,客户买股票、买基金的投资减少;加上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波动加大,客户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愿望有所减弱,很多客户喜欢到银行存定期存款,其中三年期定期存款最受欢迎,客户存款需求很旺。“这些都反映消费、投资、理财、购房的市场变化趋势,大家都把钱都存在银行。”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客户存款余额达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67亿元,增幅为11.23%。王良称,招行上半年已提前完成了全年存款目标。
根据作者统计,16家上市银行新增存款规模超12.75万亿元,平均存款增速达8.46%。其中,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的存款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兴业银行存款较上年末增加 3359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 2180 亿元;平安银行个人存款日均余额比去年同期高20%。
方婧告诉作者,以往每年拉存款都特别累,但今年进入6月份以后,明显感觉市场的资金面比较充裕,尤其是个别村镇银行风险事件后,客户对国有大行的信任感更强,存款的自然增长非常好。3月末的时候,她们的存款增速还只有4%左右;到了6月份,增速已达8%。
据她分析,此前部分客户买房需求比较大,这两年在经历了楼市下行周期之后,大家开始对买房持观望态度,存款需求在上升。
央行二季度的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居民的储蓄意愿在上升,而投资意愿在下降。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度上升了3.6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7.9%,比上季度下降了3.7个百分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近期在发布会上介绍,由于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局部地区有所反复,居民对流动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居民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预计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居民的投资意愿将逐步恢复,消费意愿将稳步回归。
定期存款成新宠,大额存单全靠抢
存款逆势增长的背景下,一些收益相对更高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尤其受到居民和企业的欢迎。以邮储银行为例,其上半年个人定期存款新增7747.8亿元,而个人活期存款减少1266.5亿元。
中信建投在近期的研报中指出,上半年因为经济大环境的问题,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叠加资本市场出现较大调整,零售客户风险偏好降低,导致存款定期化趋势有所显现。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年初提升1.9个百分点至52.6%。
王良在业绩会上也提到,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等困难局面,叠加局部地区疫情暴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存款定期化趋势日益明显。展望下半年,存款竞争日趋激烈,存款定期化趋势或将持续。
“大家都希望能提前锁定三年期相对较高的利率。”方婧告诉作者,随着利率进入下行通道,预期未来存款利率会进一步走低,这也是当前定期存款备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以大额存单为例,前两年国有大行的利率普遍还在3.9%左右,如今已经降至3.15%。即便如此,依旧挡不住居民购买的热情。方婧介绍,目前大额存单额度非常紧张,基本上月初就售罄了。考虑到客户的抢购意愿,其所在行把额度切分到每周,让客户在手机银行上面定时抢购。
事实上,对于大行而言,大额存单的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还是亏的,只能“赔本赚吆喝”。“因此我们的策略是不能把大额存单资源花在一个大客户身上,我们希望客均持有量在20万-30万之间。”方婧提到。
王康在业绩会上也提到,下半年要严控存款成本,对高成本资金,比如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都采取限额管理,严格审批。
这意味着,居民想要拿到稍微高一点的利息更难了。
贷款利率“内卷”,再低也“不借”
为了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今年以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三次下调,其中1年期LPR累计下调15个基点,5年期LPR累计下调35个基点。
在持续降息、降准的措施之下,央行数据显示,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较去年同期下降 0.42 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的低位。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业绩会上介绍,从上半年的贷款利率看,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的利率持续下降,新发生贷款的利率仅为3.65%,比上年下降34个基点,“这个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王良也提到,由于多重利率的下调,货币政策的宽松,优质资产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利率下调幅度确实比较大。市场上也出现价格扭曲的现象,优质企业贷款利率低于存款利率,票据利率也出现了一些违规的套利现象。
位于江浙地区的一家城商行人士告诉作者,前几年他们行的抵押贷款利率还在6%左右,现在一些农商行、信用社声称能做到3.7%,导致今年不少客户前来该行解押,“即便给他们申请打折到4.5%也很难挽留”。
一位股份行对公信贷经理也向作者提到,目前市面上国有大行针对一些优质企业的5年期的贷款利率甚至能低到3.4%,已经比一些理财产品的利率还要低了。“同业实在太卷了!”他感慨。
但即便利率底线一再降低,该信贷经理还是明显感觉到业务越来越难做。他所接触的不少企业都在亏钱或者收益明显下滑,大家的再投资意愿很低,即便是2%利息的货基类产品都抢着去买,“宁愿买理财也不愿意去做投资”。
息差越收越窄,银行何去何从?
一方面,贷款利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同业竞争激烈,存款成本不降反升。一降一升之下,对靠利差赚钱的银行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今年以来LPR多次调降,二季度受到各地疫情反复影响,有效信贷需求下降,叠加存款成本较为刚性,净息差进一步收窄。他们测算2022年第二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7个基点至1.97%。上半年累计来看,上市银行净息差较2021年下降9个基点至2.00%。
以净息差水平一直领先同业的招行为例,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招行净息差下降14个BP达到2.37%,“这是我行多年息差水平比较低的阶段”,招行管理层甚至用“断崖式”下跌来形容。
其中,招行上半年的有息负债的成本同比上升了1个BP,二季度存款成本环比一季度上升了6个BP。为什么在整体货币宽松、核心存款增长增势很好的情况下出现这种变化?王良解释称,由于定期存款产品受欢迎,招行适度投放一些大额的定期存款产品,比如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带动招行的存款成本有所上升。
王康也提到,息差下行是整个银行业今年面临的普遍情况。贷款方面,从去年底开始,政策性利率 MLF、LPR 连续下调,同时信贷需求不旺,因此银行贷款的竞争一度比存款更加惨烈,同业普遍降低贷款定价进行信贷投放;存款方面,存款成本相对比较刚性,尤其是 1-5 月存款成本易上难下,因此上半年同业存款成本普遍偏高。
多家银行预计未来净息差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原因是在当前的政策导向之下,贷款定价未来仍会下降。此外,今年以来LPR多次下调,降息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释放(例如参照5年期LPR按揭贷款利率的调整大部分是从明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根据中信建投的测算,今年5年期LPR一共下调35个基点,预计对明年净息差的一次性影响在5个BP左右。
在上述一系列挑战之下,银行股的估值和仓位在近期也迎来了双底部。
华泰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当前银行板块的PB估值为0.54倍,处于2010年以来的历史低位,多只银行个股估值水平创历史新低。此外,受经济预期和地产风险压力,二季度银行板块偏股型公募基金持仓较一季度下降 1.37个百分点至 2.66%,处于 2013 年来低位。
扫码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文章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
第1023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