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抢单团”归来 | 棱镜

金宸翰 棱镜 2022-12-22

2022年12月18日,浙江金华,义乌机场进口处,由永康市23家企业组成经贸团远赴阿联酋,抱团出海抢市场。来源:视觉中国

特约作者 | 金宸翰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欢迎下载腾讯新闻APP,阅读更多优质资讯


“满载而归”。


12月19日,“苏州发布”如此形容于前一天刚刚返抵上海的苏州赴欧经贸团。据报道,苏州30家赴欧招商小分队,共拜访了325个企业和机构,现场签约项目37个,举办、参加招商会29场,合计达成意向投资总额59.54亿美元;初步统计,外贸企业共拜访客户362家,获得订单30亿元,以出口订单为主。


中国境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江浙一带出海的“抢单团”近期都在陆续回归,且捷报频传:


2000万元,这是义乌企业从新加坡“抢”回的订单;


1.1亿元,这是金华20多家企业抱团赴印尼签下的“第一单”,预计总额有20亿美元;


2亿多美元,这是嘉兴经贸团赴德国、法国、日本达成的意向投资额。


三年疫情,为全球市场做好了新的铺垫。世界是以什么样的怀抱迎接陆续到来的中国“抢单团”?“抢单团”又以哪种姿势再次参与全球市场?类似这些问题,都是“抢单团”内外成员当下面临的探索。



“不管疫情如何, 要全力动起来了”


“我在隔离中就开始部署996模式开工了,筹备启动供应链调整计划。”12月14日,还在杭州酒店进行入境隔离的沈先生告诉作者。


这一波出海“抢单”,浙江团最为高光。


12月5日晚间,浙江发布通告,全省11个设区市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这是继广东广州之后根据国务院新的疫情防控新政率先启动全省范围内优化调整。


然而,在浙江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的前一天,12月4日,从事服装生意的沈先生所在的嘉兴经贸团已经出发东京,并于12月10日返回浙江。


据沈先生介绍,早在2022年11月初,自己听说嘉兴市商务局正在组织企业包机到东京参加12月7日至9日的AFF(亚洲服装博览会Asia Fashion Fair)展会,便果断报名。毕竟,这是在纺织服装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展会,日本的专业买家将AFF作为关键采购平台,也曾是许多地方商务部门每年对接的重点展会之一。


沈先生最终赶上了报名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在12月全国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之前一个月,嘉兴市商务局就已经定下了行程。多名商务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在12月初各地突然出现的政府包机团,都是早已作出决策,而非在政策放开之后的临时起意。


一方面是满载而归,一方面是持续组团再出发。


12月12日中午,浙江温州首趟赴海外“促招引、拓市场、抢订单”的商务专机启程,多家温州企业共170余人组成的温商团队奔赴意大利米兰拓展市场。这是继浙江嘉兴、宁波,江苏苏州、无锡、常州之后,又一出发的长三角区域海外抢单团。


尽管沈先生对国内当下疫情的蔓延有点担心,但他坚信发展的趋势是乐观的。起码有两则信息让他颇感振奋: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上调了对中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的预期。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复苏环境方面,“政策制定者正在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各个方面提振、增长”。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12月13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


“国际市场汇率波动变得更加莫测,加上疫情时囤积的库存需要消耗,客户比从前更看重性价比了,小批量的定制化订单变得更多。”考察归国的沈先生分析企业内外环境时表示,回来后,原材料的品类要扩展,企业生产要调整。“不管疫情如何,外部政策怎么变动,这些都要全力动起来了。”


江浙一带的外贸“抢单团”高调出征,将三年疫情后浙商重启“拼经济”的盛况展现在公众眼前。尤其在出征之际,团队拉起的红色横幅上晒出“抢单团”、“千团万人”等关键词,如同祭出了万家浙商老板组成的誓师军团。


根据浙江方面的说法是,在这个特殊时刻大胆带领“抢单团”高调出海,也是基于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释放的信号:全力拼经济!一个“拼”字,意味着决不犹豫、全力出击,迅速开创新局面,掀起重振经济新热潮,尽快消除疫情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这在后续《浙江日报》报道的《中央发话,浙江开干》一文有所提及。


值得一提的是,12月7日,浙商总会第二届理事大会在杭州举行,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接棒马云,当选新一届会长。席间,《浙江日报》当天报道的这则“浙江将组织千团万企包机出海抢订单”新闻成了热谈,盖过了总会换届这一浙商盛事,并迅速被推上当天微博热搜榜,甚至一度盖过热门的疫情防控新政。



政府组团,中小微企业“抢单”


作者从多个团组的成员处了解到,“抢单团”除了政府组建的招商和服务的工作组成员外,基本上由中小微企业主或者高管组成。浙江地方政府一名工作人员称,抢单团主要也是为了中小微企业服务,大企业自身有实力海外拓展与调整,而小企业在这个特殊时期,估计出境都是问题。


眼镜制造领域的朱女士告诉作者,三年来,他们工厂跨境订单逐渐缩减,今年基本依赖阿里巴巴平台获取小订单,而此前客户的大订单,都需要面谈才能敲定。比如原本意大利一名老客户的80万美元的订单,通过网络谈了七八个月也没落定,这次出行就是想拿下这个订单。


据《温州日报》报道,疫情发生以来,温州市大部分外经贸企业已有近三年时间未能赴境外参展、面对面与客商开展线下经贸交流。不少外贸企业反映,境外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回落趋势明显、订单转移风险加剧。


三年疫情,海外客户也调整了自己的供应商结构。保证供应链稳定性对客户最重要,确保卖货的时候有货可发。来自中国的货物在疫情期间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促使客户在东南亚和南亚寻找新的供应商。越南、泰国等市场的快速崛起,或许也包含了这层因素。


但这三年里,单单外贸企业出境这一环,相对以往因成本与隔离政策的考虑,就让企业举步维艰。


政府工作人员也观察到这种情况,尤其以中小微企业相对集中的浙江。嘉兴市商务局局长张月琴注意到当时政府组织出海商务考察之际,先后有80多人报名,但没过多久,就有近一半企业打了退堂鼓,因为“害怕国外疫情形势复杂,也怕回来的机票抢不到”。


实际上,许多包机团都是半年前就开始筹划,只是被疫情耽搁至今,而政府的介入,解决了外向型小企业主的忧虑。以嘉兴团为例,这次行程企业自付机票、酒店等费用,政府则补贴了参展费用。


更重要的是,自从政府铺路搭台后,从签证、包机以及防疫中转站等实际问题上,有政府背书,流程也更便捷。与此同时,浙江政府主导的商务团,还打开了中小企业商务的视野与前景。


据当地媒体报道,赴欧宁波团有成员反映,这次欧洲团一大收获就是,扩大了工商机构朋友圈。“在欧洲拜会了德国最大的工商组织,德国工商大会总部,我们是第一个到访德国、法国的来自中国省级商务部门的团组。”


“如果在以前,我们一家企业出国,不会拜访到这么多的商会,更不可能接触到级别这么高的工商协会。见面之后,我们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非常亲切了。”嘉兴瑞丽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费中富接受多家当地媒体采访时深有感触。


这趟行程,费中富在德国谈了一笔大单。当时,客户正在挑选一家合适的全球供应商,多方比价、货期、物流,那天双方见面后,他决定把这笔50万欧元的订单下给费中富。这是双方合作的第八年,而这笔订单,此前两人在线上磨了一个季度,也是迟迟没能敲定。



“抢单团”背后的政商合力


三年来,制造业的信心遭到挑战,而此次政商合力抢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单子,同样也抢引进来的政府招商单。


嘉兴团的相关负责人对作者坦言,出发前,一行人最担心的就是国际局势会加深欧洲市场投资浙江的顾虑。面谈,让误会解除,共识达成,外资企业投资的信心更足,招商人员的信心也回来了。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本次嘉兴赴德法、日本经贸团组共达成投资意向项目5个,意向投资额2亿多美元。


而前述18日回国的苏州经贸团,达成的意向投资也高达近60亿美元。新华日报报道,据太仓高新区招商局局长胡晓瑜介绍,在欧期间,太仓高新区招商小分队紧锣密鼓地拜访了法雷奥集团等一众头部企业,不仅让客商们对苏州、对太仓有了进一步了解,更推动总投资130亿元的项目落地,达到了良好的招商引资效果。


实际上,抢单团不仅浙江、江苏首创,上海、广东深圳、佛山、四川成都、安徽合肥、山东青岛等多省多个城市陆续有组织出海,而且,模式比较统一。


以深圳为例,早在10月底,深圳商务局就宣布包机给补贴支持跨境出海。11月有20多家外贸企业以包机的方式从蛇口出发到香港机场,搭机前往欧洲、东南亚等地去“寻商机”、“增订单”。当时,深圳的“包机出海”行动还被《新闻联播》所报道,成为不少地方帮助外贸企业主动出击、拓展国际市场的新方式。


同样以深圳为例,打开深圳市商务局网站,今年以来,其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外贸领域已形成“1+1+1+N”政策体系,并为企业抢单提供从前端到后端的全流程服务。


为助力企业发展,深圳多管齐下帮助外贸企业抢订单稳市场,近期又发布了《2022年9-12月赴境外参展包机(舱)资助项目申报指南》。其中,对企业参加广东省组织商务包机产生的包机费用,在获得省资助的基础上给予30%的配套资助;对参加深圳市组织商务包机(舱)产生的往返机票费用给予80%的资助。


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的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很多,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要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对此,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经济学者张连起等多位专业人士在央视上解读,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透露出扩大内需的强音下,还强调了几个关键词:合力、助力、统筹。


吴萨表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会坚持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扫码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文章

小满工作室 | 腾讯新闻出品

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

第1056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