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太向飞机发动机抛币祈福躲过拘留!除了指责,我们还要反思什么?

2017-06-28 张洁 媒记

80岁老太向飞机发动机抛币祈福的事件今天还在持续发酵。


事情发生在昨天中午,一名80岁老太向飞机发动机抛洒9枚硬币祈福,被同行的旅客发现后报警,南航维修部门为此对飞机发动机进行了全面检查,航班也因此延误,近150名旅客滞留浦东机场长达5个多小时。



据南航上海分公司地服部介绍,老人一行共四人,还有老伴和女儿女婿。因行动不便申请了轮椅服务,地服人员将四人送至机下。老人在行至客梯车中部向发动机撒硬币。上海市公安局微博发布官方消息,该涉事旅客为80岁妇女邱某(无违法犯罪和精神病史)。据邱某邻居反映,邱某平日信佛。



消息一出,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在讶异之余,大多纷纷谴责老太,连外媒都表示“震惊”。据中国时报网《往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 这位老人的祈福方式连外媒都震惊了》一文,BBC、Mashable网站、《每日电讯报》等先后跟进报道,国外推特用户也发博调侃……



最新消息是上海警方今日宣布,警方对该乘客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日,但因其年龄已超过70周岁,没有故意破坏的主观愿望,拘留不予执行。



面对这样的结果,很多网友不能接受,更汹涌的讨论随之袭来,而“坏人变老”也成为讨论中出现的高频词,甚至有网友评论说:我到了80也这么干行不行?


纵观整个事件,其实还有更多的疑问,比如老太抛硬币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实际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不追究的结果又能说明什么?


抛币的后果可能远超想象


老太抛硬币事件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多的关注,与事件本身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完全可以说细思极恐。


民航法专家张起淮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发动机受到损害,有可能出现发动机停车、飞机着火,最终机毁人亡。”


在“果壳网”的推文《撒币进发动机要赔多少钱》中,作者瘦鸵还举了一个发动机面市前要进行的吞鸟、吞冰雹的实验,下图是实验画面。



可以说只要飞机起飞,这架飞机上的乘客很有可能都会面临生命威胁。


除了起飞后果令人汗颜,向飞机发动机抛币这一行为需要付出的法律责任及经济赔偿,也是网友关注的焦点。

 

张起淮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表示,涉事老人的行为非常严重。从重角度来说危害了正在执行飞行任务的飞机的安全,并且在重要部位造成危害;从轻角度来说,老太太已经80岁了,乘坐轮椅上,她没有犯罪故意。“目前来看,这位涉事旅客至少要受到行政处罚,拘留5天以上,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如果损失数额较大,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张起淮还提到,老人抛币事件动用人力、物力检查发动机,航空公司的损失大约在10万左右。王亚南也做出假设,无论是否放弃起飞,发动机里面的旋转部件如果损坏,发动机的维护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



对于费用损失之巨大,瘦鸵举了一个更具体的例子:

 

要是老人家武功盖世,硬币不偏不倚穿过风扇,穿过前几级压气机叶片,钻进了发动机内涵道一个犄角旮旯里,这弄不好就得拆发动机。飞机就得拖进机库,好几天没法上班。航空公司的航班可不是机关干部,一架飞机一个坑,每天都是要挣钱的。要是没人举报,发动机一启动,叮的一声,发动机里某一片或几片叶片就会受损,一万美金一片起,不包含工时费。

 

事情处理结果还没出,就有网友为老太操心:这……北京一套房能解决问题吗?(捂脸哭)

 

巨大的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经济损失,都是网友关心抛币事件走向的原因。毕竟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架飞机上的乘客,但我们无法确知是否会遇到这样一位抛币祈福的老太。


老太抛币事件为何会发生?


说到投币许愿,其实并不稀奇,而且相当有群众基础。

 

“新京报”在《老太登机时向发动机投币祈福致航班延误…陋习又玩出新境界》一文中也有提到:投币“祈福”跟中世纪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逻辑差不多,都是人类一厢情愿的“购买神界服务”,只不过投币“祈福”比赎罪券更不讲究。投币者不在乎交易对象是谁,而是只要我这钱花出去了,好运迟早会以某种方式返回来。

 

这种祈福许愿其实已经带来不少现实问题,老太抛币只是比较极端的一例。

 

成都商报曾刊文《观光水池被游客扔满硬币,打捞难还影响池中鱼》,报道成都宽窄巷子记忆四川馆观光水池的投币许愿乱象。景区工作人员苦不堪言,借新闻报道喊话游客:这真的只是个普通的水池,池子里三个烛塔也只是装饰物!

 


从革命烈士纪念碑、恐龙骨架展柜到鳄鱼池,到处都有可能成为祈福宝地。“新京报”为此“提议”:如果人们实在改不掉撒钱的习惯,我建议各大景区顺应“无现金社会”的潮流,广设二维码。(这场面想想也是蔚为壮观……)



乱象之所以存在,说到底还是因为信者居多,尤其事件主角还是一位八旬老人,更难以所谓常理来解释。

 

不过,新闻媒体和网友的困惑还不止这些。如果说老年人信以为真,作为陪同监护的家人为何不阻止?

 

封面新闻指出,由于老年群体自身的特殊原因,他们身上的问题,只能更多由外部的防范来化解。比如,这起事件中,老人有老伴和女儿女婿的陪伴,按理说不应该发生这种事。

 

除了祈福习惯和监护人的疏忽,机场安全的漏洞也是难以绕开的话题。

 

张起淮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提到:“虽然说机场安检不没收硬币,也不要求托运,但是凡是坐轮椅都需要申请,然后由机场工作人员来护送,推到飞机上去。那么在老人抛硬币的过程中,护送人员、登机口工作人员为何都没有发现呢?”


公众号“停机坪”也对民航业在防范FOD这项工作(FOD,全称为Foreign Object Debris,即可能损伤航空器的某种外来的物质、碎屑或物体)上是否存在盲点进行讨论,认为客梯车下的工作人员确实对发动机区域存在盲区,应该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并建议客梯换成全封闭式:


除了向发动机抛币这样的事件,围绕飞行安全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不久前新京报就有报道,一名女乘客因擅自开启飞机舱门处的应急滑梯导致航班取消,被拘留12天,或被索高额赔偿。


有网友为此建议,应该加大关于航空器危险区域和在航空器上危险动作的宣传力度:就拿机场来说那些广告是不是可以换一部分为大家展示航空知识所用?



是坏人变老,还是现有制度跟不上老龄化?


除了讨论老太抛币事件为何会发生,在整个事件背后,人们还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


比如“停机坪”提到:如果没有人举报会怎样?旅客的举报、协助对民航安全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回过头看,这可能是老太抛币事件中最幸运的一点。不少网友对举报者大加称赞,认为应当予以奖励。


再比如有人提出,现在当务之急难道不是检查一下老太以往的乘机记录并检查飞机?!?



还有知乎网友问:老太为啥会认为往发动机扔硬币有祈福的效果?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有人告诉她?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就有点细思恐极了……


除此之外,更多讨论还是围绕法律对老太的“不追究”,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法律和制度困境。


网友@赵盛烨认为,“警方不予处理,看似人性化,实为遗害”;@龚晓跃指出“违法成本好低”;更多的还有对“法不责老,法不责幼”的质疑:



不过质疑抛币事件中的法律公平问题,或许并没有必要。“三表龙门阵”在《如何躲过抛币老太太》一文也提到:

 

“法不责老”显然是情绪的宣泄。“刑法”上是这么写的:“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黑老年人没意思,重点是如何保命。


真正的问题所在被“叔的刀法”指出:这恐怕是真实的法律和制度困境,所谓“坏人变老”,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社会可能面对一个“法外人群”: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60岁甚至80岁了,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支付能力去对抗执法对抗法律——如果你愿意,或者迫不得已的话。老人,法律上还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事实上却可以通过独特的抗争方式(比如警察执法的时候躺地)得到豁免,自然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不公平,进而上升到群体性歧视和偏见。


这背后反应的主要问题,是老龄化社会的法律和制度困境。


面对正在加速的老龄化进程,封面新闻认为,这件事其实是给整个老龄化社会提了个醒:他们与新事物的摩擦或不适某种程度上将难以避免。如何降低这种冲突所可能带来的社会风险,帮助老人更好的接受与接触新事物,或是老龄社会必须补上的一课。


这也不全是老人的“锅”。就像“三表龙门阵”所说:“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不同的人,在这个社会很容易互道一声傻逼。”对于向发动机抛币具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其实很多青年人也未必可知。



当我们说“坏人变老”时,可能更多还是出于对现行法律和制度困境的无奈,而不一定真的针对老人本身。尤其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我们还会面临更多这样的状况。但问题是,我们现行制度的推进速度赶上老龄化进程了吗?


这正是“坏人已老”话题的症结。


我们都可能有孩子,我们也都有老的一天。但我们的社会,应该如何面对老人与小孩?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法律又可以如何推进?以及,我们真的都没有责任吗?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高考满分作文

《深夜食堂》

广电新媒体转型

《欢乐颂2》热文

亚马逊书店

高考热文集锦

追星大号被封杀

国产剧抠图乱象

传媒影视30部

动画片

《思美人》

黑客盯上好莱坞

B站商业模式

陈峰

《欢乐颂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