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這些舊戲院,尋找屬於香港的時代記憶 |看家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1938年的香港大戲院
今天的電影院是離不開商店林立的大型購物商場的,無論在哪座城市皆是如此。在電影工業進入數碼時代以前,香港的戲院是單獨出來的一幢樓,建築風格各異,每座戲院都有本身的獨特個性。
如今,放映電影的場所大多數改稱戲院,裏裏外外都流露著現代化的氣息。設施完備先進,裝潢時尚舒適,更加強調高格調的消費品味,人們也更追求舒適。獨幢的戲院少之又少,基本上都成了大型消費場所的附屬品,是大型商場的標配。
百老匯 PALACE ifc
都說香港昔日的戲院是有人情味的,前幾年香港電影資料館特別舉辦了一次「舊日戲院昔日情」展覽,以數碼方式收集並展示,與公眾一同緬懷香港舊戲院文化。今天,我們也藉著當年的展覽內容,一同回憶一下吧。
昔日戲院映廳極大,分兩層或三層。不少戲院階梯的設計都落足心思,比如麗聲戲院通往樓座的流線形弧梯便是一例。
銅鑼灣豪華戲院夜景
皇都戲院前身為璇宮戲院
利舞台戲院
今天的戲院多數是多映廳迷你戲院的格局,每個映廳座位數目由數十至數百座不等;昔日的大戲院,座數動輒過千,座位通常分堂座和樓座兩層或三層,宏偉格局是今日的戲院不可媲美。
堂座(樓下)一般分為前、中、後座,樓座(樓上)又稱為「超等」,個別戲院座區更有「特等」、「優等」、「側座」,名目繁多,票價以視野優劣而定。堂座的中、後座,當然要比前座貴;而「高人一等」的超等,票價自然也「更上一層樓了」。
精明的觀眾會一早輪候前座座位,以求買得前座最後一行、最貼近中座的座位,以低價錢換取較佳視野。後來分區逐漸消失,座位變成劃一的堂座,最後全場統一票價。
1964年部分戲院堂座座區的行數分佈:
裏面少不了手藝人的印記。比如過去電影廣告是需要畫師一張張繪製出來的,師傅一般都需要苦練半生。
那些年,香港曾經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夢工廠」,國語片、粵語片、西洋片,應有盡有。戲院,見證著香港影視業的黃金歲月,也是香港文化中燦爛奪目的一部分,如今戲院門外大排長龍的場景少見了,能生產出一部讓影迷如癡如醉的電影也是難上加難了,只能繼續在記憶中浸泡、回味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這項香港非遺民俗,你見過嗎?
疫下「雲拜年」:外賣送禮、電子利是你用過沒?
香港民間團體新春行動,最想慰問的是⋯⋯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