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一間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否可以準確反映這間公司的財政狀況呢?理論上,應該是的。但實際上,如果對財務分析或者會計準則缺乏認識的人,就很容易被一些表面數字所誤導。
香港今年經濟預測增長5.4%
例如一間公司在做生意上的所得利潤只1,000萬,相對去年同期,只有些微增長,甚至負增長,但是財務報告所顯示的最後盈利卻是5,000萬,相對去年有大幅增長。原因是這間公司今年度4,000萬特殊數字上的盈利來自資產重估,並非真正盈利。如果你單單看5,000萬這個數字,會錯認這間公司表現得很好。最近,香港財政司司長發表經濟增長預測,估計相對去年有5.4%增長(編者注:港府此前預測2021年經濟增長5.4%~6.5%)。在現時環境,如有5.4%的真實經濟增長可謂不錯,政府的確應該嘉獎。但這增長是否真的實質是整體社會經濟活動的增長呢?大家可以細心分析一下。
對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本地生產總值)這個經濟學名詞,一些沒讀過經濟學的人不容易明白,所以我不會作詳細描述,但要指出這是包括了整體消費和基建及資本支出的數字,即是說政府用了幾千億支援本地疫情及派錢等等措施,都包括在內,而基建支出亦都同樣包括。但是這兩樣並非真正經濟動力復甦的增長,而是政府大量支出公帑做出來的數字,而這兩個數字粗略估計佔大約 4%多。即是說如果扣除這些人為因素,真實經濟活動的所謂增長大約在1.2%~1.3%。這情形同政府派錢「保就業」計劃期間,就業率可以保持不變,一樣是人為因素。
還有,1.2%左右所謂經濟活動增長是相對去年同期最低潮的時候比較。就等於一個考試取得90分的人,他考到92分,進步只是大約2%。但是如果一個一向考試得10分的人,突然間考到12分,他就進步了20%,增幅令人非常振奮。
上市公司做財務報表的時候,當有一些特殊收益或者非經常性收益出現,令盈利大幅增長,公司必須解釋清楚,提供足夠披露資料,不要令大眾市民有錯誤解讀。但是香港社會的經濟增長預測是否足夠解釋,所謂增長究竟是這個原因,又或者是什麼原因,我相信大眾市民都不是很清楚。
當然,這些就是一般做官的常用手法,希望文過飾非去取悦上級。這些情況並非政府官員獨有,很多大公司的行政總裁,由於他們的收入除了底薪之外,花紅往往和盈利掛鈎,所以在任期之內會盡量誇大盈利,以期獲取更多花紅,甚至希望續約。事實上,飲食業和部分零售業確實相比疫情最嚴重的時期有些好轉,但這些主要都是由於抗疫疲勞而出現的報復性消費和政府派錢的效果,並非實質整體經濟活動復甦所帶動。就算5.4%全部是實資增長,亦不值得高興,因為去年的基數本來就非常低。
其實香港還有好多行業處於極度困難情況,如果一直不通關,經濟根本難以真正復甦。所以不要看到一些表面數字而沾沾自喜,爭取儘快通關,通關之後,經濟才會有真正復甦動力。
本文作者:冼國林
(作者是《葉問前傳》電影出品人、葉準(葉問之子)首徒。世界詠春聯會副會長。財經影視名人,著名時事評論員,英國特許銀行學會會士、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財務及會計文憑、美國奧克拉荷馬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城市學院法律研究文憑及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法律學位。)
號外!號外!
有那麼一批人,7月亮相書展後引香港主流媒體爭相報道,老少聽眾或幡然大悟、或潸然落淚,眾人齊呼:時間太短,聽不夠!
他們是「中環一筆」叢書的作者,亦是為咱們獨家公眾號奮筆耕耘的評論老師。
這次,受零傳媒國際有限公司、商務印書館、一本邀請,「中環一筆」叢書第1、2輯的作者大大們會相繼舉辦個人講座,一人一次兩小時,分享管夠,交流管夠。
受疫情管控限制,每次講座僅線下開放24位名額,先到先得。想近距離接觸講者的朋友快衝!為照顧內地與海外朋友,本次活動還開設了線上直播鏈接,不能到場的朋友可留意本公眾號信息,小編將持續為大家更新講座動態。
「中環一筆」叢書分享會,第二場活動,雷鼎鳴教授的「中美關係新常態 龍鷹相搏下的香港」,詳情如下:
時間/ 11月6日 (六) 14:00-16:00
講者/ 雷鼎鳴教授
講題/ 中美關係新常態 龍鷹相搏下的香港
報名鏈接/ https://www.mybookone.com.hk/static/activity_detail_w/YWxsLmlkLk1CQTAwMDA3.html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