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香港號稱美食天堂,市民日常外出就餐選擇多多,就算疫情居家,各類外賣平台也能讓人大飽口福。不過,近日愛點外賣的市民也許會有點不方便,原因是外平台foodpanda的送餐員,因為不滿公司下調送餐費,接連兩日發起罷工,期望與公司談判,而foodpanda試圖遠水救近火,要待諮詢德國總公司後才能回應。
18日,勞資雙方經過兩輪共14小時談判,就基本服務費計算方法達成共識,送遞員結束罷工行動。foodpanda承諾,從22日起,將在平日增設繁忙時段獎金;如果實際送餐距離與foodpanda計算距離的差距超過1公里時,每單將補發5港元。以此計算,每筆訂單最高可賺200港元。
不同於內地,香港的「外賣小哥」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大部分由印巴裔擔任。作為少數族裔,如果不在香港土生土長,他們大多不會粵語或普通話,也看不懂中文,不管學歷多好都很難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因此,門檻低、沒有語言要求的外賣員成為不少印巴裔人士落腳香港的第一選擇。曾經有媒體採訪到一位巴基斯坦裔外賣員,他在巴基斯坦取得碩士學位,曾經有多年教師經驗,待人彬彬有禮,屬於高素質人才,但是來到香港後因為母語非英語,同時不會說粵語和寫繁體中文,曾經的學歷和資質並不受認可,最終只能成為外賣員,每天日曬雨淋賺錢養家。
讓少數族裔欣慰的是,香港的外賣平台接受「步行」的送餐方式,這對於初來乍到、還沒考下摩托牌照的外來者無疑雪中送炭,而自行選擇工作時段的設置也讓他們可以兼顧家庭。因此,在不少低學歷少數族裔眼中,送外賣,無疑是一份「筍工」。
這兩年在疫情和社會風波雙重夾擊下,香港失業率一度攀升至15年內最高,沒有求職優勢的少數族裔首當其衝。不少人失去工作,一時也難以尋找到合適的崗位,為了維持生計,紛紛轉戰外賣平台成為送餐員。疫情期間外賣員數量膨脹,最高峰時期增長了五成。但是市民點外賣的數量並沒有那麼多,甚至有不少人擔心外來的包裝有病毒,選擇在家自行烹飪。供需關係失衡,帶來的是激烈競爭,隨著越來越多失業人士加入外賣大軍,他們的接單量也逐漸減少。疫情前月收入三到五萬元大有人在,如今卻只能暴跌至萬元上下甚至幾千元,這在生活成本高昂的香港無異於杯水車薪。
此次foodpanda罷工,核心的原因也是因為錢。根據外賣員一方的要求,要求最低服務費水平每張單不能低於50元(電單車手)及30元(步兵及單車手)。同時希望公司能以道路地圖(即實際的送遞路程)取代以航空地圖(即直線距離)來計算送遞路程的費用。這樣可以增加每次送餐的服務費。
除了經濟困境外,遭受歧視也是很多少數族裔時常會遇到的難題。疫情嚴峻期間,就有外賣平台Deliveroo客戶在附註要求,不接受印巴裔外賣員給其派送訂單,引起軒然大波,最終以平台永久終止該顧客的賬戶收尾。曾經有調查顯示,超過四成少數族裔曾經遭受過歧視,同時有三成半受訪市民表示不願意與他們結交。此次外賣平台罷工,也是香港少數族裔生存的一個縮影。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