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湾仔”,最强组合!

广东发布 2022-03-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东共青团 Author 粤团 × 那一座城

自从大湾仔们成团

关于这些哥哥的话题就从没停过

 

最近《大湾仔的夜》播出

哥哥们日日在广州东山口的菜市场买菜

夜夜在开档炒菜招揽客人


 

他们出现在广州东山口,骑着共享单车,笑意盈盈地路过。

 

他们去买牛杂,买碗仔翅,晚上食夜粥。

 

他们在店铺里讨论菜式,忆当年。

 

小伙伴们开始扼腕,“太有情怀了,太有童年的味道了。”

 

看来,大湾区,都有着共同的回忆和生活印记。



除了他们为我们带来的披荆斩棘的感动之外,我们对大湾区的认知,应该还有更多。

 

“粤港澳大湾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国家战略的提出,总共历时20余年。

 

也就是说,真正大湾区哥哥们的成团,历经了20多年的磨砺。

 

是真正的披荆斩棘,携手共进。

 

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这11位“大湾区哥哥”们。



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

 

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

 

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这里的11位“哥哥们”同样各有所长,极具人气。


这些湾区城市们,不仅可以乘风破浪,亦可披荆斩棘。

 

千万不要和大湾仔聊美食



 

综艺里做的美食实在是大湾区的冰山一角。


不过当他们第一次费力熬出苦瓜排骨汤、虾仁炒蛋、蚝油菜心、肉饼蒸饭,这几大件粤菜标准菜式时,虽然朴素,但确实足以代表了大湾区菜式的特色。



广府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大湾区城市与城市之间,有着相同的文化记忆,和美食传承。


除去“福建人”这个高端的食材之外,大湾区的美食,讲究一个全,讲究一个鲜,也讲究一个无所不吃。


粤菜选料广博,食材多样,广东省南临南海与滩涂,北面也有丘陵地带,多样的地貌特点促使这里善于选择不同的食材进行烹饪。



从水果到蔬菜,飞禽到走兽,乃至是昆虫以及北方居民们不明所以的水果皮和骨头等,都会走上餐桌成为一道道粤式美食。



网络上有个美食段子,名为北方人不懂的“三可以”。


“可以煲汤哦”

“可以煲凉茶哦”

“可以煲糖水哦”

 

可谓,大湾区三大美食主义。


所以,尽管街坊们总把“热气”挂在嘴边,但这11个真正的大湾区哥哥,在美食文化上,都有着相通的“吃货”文化。

 

“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

 

世界美食之都,两个在大湾区,一个是佛山顺德,一个澳门。



茶餐厅坐下来,洗洗涮涮杯子碗,这是大湾仔的仪式感;


从酒楼里的精致早茶到居民楼里的五元肠粉,这是大湾仔的海纳百川;


从五毛钱的八卦聊到国际风云全球视野,这是大湾仔的格局;



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和大湾仔聊美食。


光是主食阵营, 就要沦陷。


广州的煲仔饭,焦香浸入汤汁;



石磨肠粉,又薄又香,是大湾仔打开一天的最佳方式。



肇庆裹蒸粽,香浓厚实;



江门的黄鳝饭,香喷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还有忘不了的艇仔粥,在广州、香港、澳门以至海外各地的广东粥品店里,都是必备的美食。



以及每个来澳门都会吃的猪扒包,香脆的烤面包中放块鲜嫩多汁的烤猪扒,配葡挞。



碳水就是让人幸福,而飞禽们,则是大湾区美食文化的核心。


大岭山的荔枝柴烧鹅;



东莞厚街的烧鹅濑粉;



江门新会的古井烧鹅;



肇庆的蟹煲鸡,茶油鸡,惠州的客家盐焗鸡;



而去到深圳,则不能放走任何一只潮汕卤鹅;



在大湾区,不仅鸡要有鸡味,鱼也要有鱼味,海鲜要有海鲜味。


佛山顺德的鱼,有一千种吃法,次次不重样;



珠海的海鲜,从横琴蚝到黄沙蚬,都是传统美食,也都是人间美味。



哦,还有东山口大湾仔们最爱的避风塘炒蟹。


最经典的时刻是什么?


是月上柳梢头,人约大排档。


一盘干炒牛河,一煲啫啫煲,一份烤生蚝,一锅生滚粥。



BGM是粤语老歌。


大湾区的日常啊,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热气腾腾。


不要和大湾仔们聊美食。


这里,太好吃了。


千万不要和大湾仔聊生活




热气腾腾的不仅是大湾区的美食,还有生活节奏。


这几年,随着大湾区的发展, 一小时生活圈已经基本形成。


举个例子,若是生活在东莞,去往广州、深圳、惠州、江门、珠海等湾区城市,基本都可以一小时左右可达。



在湾区其他城市,之间的距离也在两小时左右。


随着湾区交通的发展,这个距离还会再缩短。



以广州18号线为例,两个终点站均有规划城际铁路串联大湾区城市,万顷沙站有南沙到珠海(中山)城际,广州东站有规划至花都天贵城际铁路,延伸至清远也在谋划推动中。


南沙至中山的高速公路也已经开工,将与深(圳)中(山)通道无缝对接。


自古以来,广东便是文化交融荟萃之地。


如今,多元的文化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熠熠发光的城市名片。


譬如,可以去广州荔湾区永庆坊的粤剧博物馆,走一走,看看西关风情。



亭台轩榭、假山流水,坊内还有已故功夫巨星李小龙祖父的故居,广府文化的脉络深入人心。


毕竟,叹一盅两件、看一场粤剧,是在以粤语为母语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内生活的共同模式。


香港不少老牌艺人,都钟意粤剧。大家熟知的、童年记忆里的他们,可能正是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常客。


而若是自驾一个多小时去往深圳,就是另一番景象。



深圳公园多、演出场所多、文化艺术展览多、先锋文化形态多、创新思潮多、图书馆多。


有人说,深圳人不是在上班,就是去公园,或者去看演出,路上还要阅读。


这座年轻人为主导的城市,不仅有着步履匆匆的创业节奏,也有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一到周末,各大艺术场所人山人海。


深圳湾公园为首的各大公园,也是人山人海。



其中一大波,就是观鸟人潮。


是的,观鸟。


你永远想象不到这座城市会带来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浪漫情趣。



更不用提,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生态资源和生活模式。


惠州和珠海的海,东莞的绿色资源,肇庆的山和空气,江门中山的友好和宜居,还有佛山的包容、香港澳门丰富的文化交融。


传承托载着历史的厚度,创新谋划着未来的广度。


综观大湾区11个城市,各具文化特色,可以比传统更传统,也可以比现代更现代。


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街区,一栋楼就是一个故事;



香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不少大湾仔们儿时屏幕上的回忆,随便一个镜头,都是我们的青春;



澳门,文化博物胜地,处处东西交融,各放异彩,是标准的打卡胜地;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独有的创新文化与自由文化让人心驰神往……


还有越来越宜居的其他城市。


光是看看江门儿童公园和肇庆儿童公园的国际一流呈现;



看看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的绿意盎然,天然氧吧;


看看惠州海边的闲适和美好……



这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前来大湾区生活。


在过去三年,大湾区的人口增速高达2.4%,是长三角人口增速的三倍有余。



年轻人们在这片热土之上,于传统文化和经典的积淀中,同时创意四射。


感受着创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


真的真的,千万不要和大湾仔们聊生活。


大湾区的日与夜,太惬意了。


千万不要和大湾仔聊未来




大湾区之“湾”,是向海而生。


既然是面向大海,那必定未来可期。


这里不仅有对美食和文化的海纳百川,更重要的,是对于经济和科技的一马当先,以及对于年轻人的机会和前景。


作为在“抢人大战”中当之无愧的“王者”, 大湾区不仅吸引来了人,还留住了人,留住了有着高新科技知识的年轻人才。


其中,广东省青联常委、珠海云洲智能的“80后”张云飞就是个年轻人中间的例子。


11年前,已经在香港求学多年的张云飞决定和几位同学一起,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


他选择的无人船艇项目,还处于空白状态,成功与否尚不可知。



11年过去了。


如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风潮之下。


他的无人船“舰队”已领航全球同业,乘势驶向广阔蓝海。


张云飞说,港澳大学的科研前沿性很强,但本地的产业支持不够,缺乏提供转化的机会。


“但如今政策机制牵引逐步完善,粤港澳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我对在大湾区发展充满信心。”



是的,现在大湾区,科创新区层出不穷,遍布这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广州途经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大动脉——广深高速公路,串起了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广莞深城市群。


在深圳前海,有大湾区经济智库,前海云综合服务平台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整合了人才服务、智慧停车,投资丝路、快策,还结合当下热点推出了前海云直播等热门线上应用。


聚资源、促合作、造生态,全力发展数字经济,不断夯实前海数字化产业平台,将前海打造成为全球新经济的融合器、连接器、加速器,使其真正成为年轻人和企业家的“诗和远方”。


在珠海,有大容量海上风电场。


总投资约53亿元的广东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建成投产的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场项目。


有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累计4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格力电器入选世界500强,华发、纳思达进入中国500强,每天都有新的企业在这里开始发光。


有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有高新科技园区,也有年轻人喜爱的体育和潮流主题文化。


在东莞,有滨海湾新区。


在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领域,引进了OPPO智能制造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正中科技园、欧菲光电影像产业等项目。


重点布局发展5G、AI、高端影像、智能终端、智能穿戴、智能芯片等产业,着力打造中国“芯”,破解缺“芯”之痛。


还有松山湖科学城。



目前,松山湖科学城已成立了30家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


统计2020整年的数据来看,松山湖工业产值高达近5000亿元,区内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均超85%,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33家,“四上企业”4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00家。



因为开放和多元的文化生态,越来越多的人,穿梭湾区各地做生意、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


大湾区的文化生态,和便利的生活日常,也是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这里的理由。


当资源、产业和文化,在大湾区里充分流动时,这里的人们都具备独特的视野和格局。



国际一流的艺术展和前沿科技,在大湾区里,皆可第一时间来到现场;



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亦可第一时间在这里互相碰撞思想的火花。


无数利好政策正在大湾区落地下来。


各类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让壮志在心的年轻人在这里相聚,收获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打破限制、相互融通,让从五湖四海而来的人共享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湾区社保通”的上线启动,“大湾区青年卡”的推出,12355“港澳青年服务热线”的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的建设,让拥抱“湾区梦”的港澳年轻人拥有相同的便利……


拿松山湖和南沙举例子。


以松山湖北区学校为首的一批优质的教育资源正在扎根,给引进落户的年轻人们提供方便又智慧前沿的教育。



在2022年9月,松山湖未来学校,也即将迎来他们的第一批学生。


同时,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也正在加速建设。


而在南沙,也能看到同样的关怀和落地举措。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2007年来到南沙,当时一片荒凉的南沙如今已耸立栋栋孵化器、创新工场。


让他感到暖心的是,这里为人才发展解决了实际问题。


“现在南沙把优质中小学资源引进来,还建了很多三甲医院。”高民很踏实。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而人才就是大湾区未来可期的最大动力源。


毕竟,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开放”一词被提到了53次。


而在今年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是首次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广东五年规划,全文直接点出“粤港澳大湾区”就达100余处,涵盖科技、产业、基建、开放等重要领域。


也正因如此,这才有了湾区居民畅通无阻、无感切换的行动轨迹,也有了大湾区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所以啊,重要的事情再重复一次,千万不要和大湾仔们聊未来和前景。


这里的速度,太快了。


这里的前景,无限广阔。



眼看着,2021年即将过去

大湾区的日与夜

既有厚积薄发的深沉

又有与时代并肩的勇气


白天,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步履匆匆

夜晚,于灯光下美食前,叹一口生活日常


当他们的拍摄结束时

11个真·大湾区“哥哥”的故事还在继续

或者说,才刚刚开始


这里,大湾区

正成为年轻人新的

向往之地、生活之地、梦想之地!


News

大家都在看


东莞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 | 早安广东

冬至迎台风雨?官宣来了

明天见!




来源 | 广东共青团、那一座城

编辑 | 吴展桥

校对 | 黄买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