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座岭南建筑,属教科书级别!

广东发布 2022-03-18


客家居民建筑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

会有不同的变化

围龙屋、围屋、四角楼、客家排屋、碉楼

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围龙屋


《广东印记》之“仁厚温公祠”

带你饱览这座客家民居建筑的宏伟与秀丽

带你去感受喧嚣退下后

围龙屋每一处角落的静谧祥和

聆听它在沉寂中默默地讲述

曾经那一代又一代人的鲜活故事




围龙屋是一种极具岭南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一颗印”,合称为中国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


北京四合院


陕西窑洞


广西“杆栏式”


云南“一颗印”


围龙屋在梅州

在广东省梅州市,现存的客家围龙屋多达2万余座。坐落在梅县区丙村镇群丰村的仁厚温公祠,尤具代表性。


它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公祠与住宅合一,占地2.3万多平方米,房屋厅堂近500间,这在民居建筑中极为罕见。


仁厚温公祠是梅州地区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它是围龙屋建筑群体的缩影,对研究民居建筑、窥探客家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刘伯温与仁厚温公祠

关于仁厚温公祠,有一则民间传闻,收录在《广东民间故事全书》(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编纂)内。传闻讲述的是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与仁厚温公祠的渊源。


据传,明朝初年,刘伯温南下避祸被温公收留,隐居数年后,起复。临行前,为了表示对温公的谢意,刘伯温点出三块风水宝地,嘱言在此三块宝地上开创基业,可保温姓子孙昌盛。后来,这三个地方均开基繁衍,其中第三块宝地就是如今仁厚温公祠所在。


如今,仁厚温公祠历经500年沧桑风雨,仍悠然矗立在绿水青山间。



温氏族人的家

中国人对家的概念,根深蒂固。家是一个场所,一条纽带,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她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基石,地位却无比崇高,意义重大。


而民居住宅,作为承载这非凡意义的居住建筑,又可称之为家的基石。迁徙避乱的客家人,以外人身份入驻当地,终究会面对复杂环境和人,对他们而言,家庭住所这个基石尤为重要。



自开基以来,这座围龙屋护佑繁衍了温氏族人前后19代、400余户,1000多人丁,真如化胎下铺就的缜密砖石,以及400多岁的古树苏铁所寓意的那样,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喜乐安宁。

 

400多岁的古树苏铁


建筑,因人而意义非凡,或精美灵动,或壮丽伟大。


看气魄,围屋如龙似虹;说结构精巧,仁厚温公祠又让建筑内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吹到一年四季温润的风,天气晴朗时的光照也能到达每一家门前。


夏天,大雨排水顺畅;

冬季,寒冷阻隔于围龙之外。



宗族文化

在客家人独特的内外环境下生根


每座天井下的正午阳光

仿佛不同

每个灶膛里的温热烟火

各自缭绕


当夜幕升起

亮起的零星光影

预示着这座建筑的实用功能

已渐渐消逝……


News

大家都在看


一个“不正经”的渔港……

就是这么“绣”!


舌尖上的“梅”好时光





策划 | 广东发布、方志广东

编辑 | 吴展桥

校对 | 陈大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