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这盏茶,传说“救”了乾隆?!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韶关的茶,千年以前就闻名于世,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唐朝。
唐朝时期,韶关名相张九龄主持开凿大庾岭,辟出梅关古道。
而后“茶圣”陆羽,沿着梅关古道进入岭南考察时,在《茶经》八之出篇中记下了“南岭茶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是岭南茶的发源地在韶关的权威历史记载。
陆羽《茶经》相关表述
与陆羽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诗人柳宗元,就曾收到韶州刺史周君巢所赠的韶州生黄茶,并欣然赋诗一首。说明当时韶州生黄茶是可以作为礼品相互赠送的珍贵茶品。
北宋名臣,“庆历四谏官”之一的余靖是土生土长的韶关人,曾多次写诗为家乡韶关茶叶“带货”。《游水南寺》一诗中“双刹耸浮云,层轩绝世尘。松溪千盖雨,茶圃一旗春”描绘了仁化县水南寺僧人开辟茶园景象。
他也曾赋诗描述其与时任韶州知州的潘夙(字伯恭)一起采茶、煎茶的过程。可见宋代时期韶州的茶园十分常见,韶州人日常也会进行采茶、制茶、写花笺等雅乐活动。
资料显示,明清时期韶州府已成为广东重要的茶产区之一,韶州府所辖六县均有产茶,其中四县所产之茶被明朝廷列入贡茶。在广州“一口通商”的历史背景下,韶州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陆路通道的集散、中转枢纽节点,茶叶也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浙江、福建和湖南,居全国第四位。
1841年出口茶叶清单(广东省博物馆藏)
到民国时期,韶关名茶已有乐昌沿溪山白毛茶、仁化白毛尖、乳源红茶、罗坑红茶、南华茶、黄坑茶、始兴红娘茶、清水茶等,还有茉莉花茶窨制的相关记载。
还有许多文人雅士对韶州茶赞颂不已,其他历史典籍上记载的也不少:明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载有:“乐昌有白毛茶,茶叶微有白毛,其味清凉”;清代光绪、宣统年间的《曲江志》《韶州府志》称罗坑茶“色红味醇,经宿不变,功专消暑”……民间更是流传着大量与“茶”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
屈大均《广东新语》
提到“曹溪茶气味清甜,岁凡四采,采于清明、寒露者佳”。
作为广东“北大门”,韶关地处北纬25°的南岭南麓,是出产好茶的黄金纬度带。
这里山崇岭峻,云雾缭绕,气候湿润,生态环境极佳。天生就喜好山地、丘陵,热爱酸性土壤的茶,在韶关生长可以说是如鱼得水,昼夜温差大及漫射的紫外阳光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自带“芳香型”的标签。
茶是山的恩赐。山山不同,而茶茶有别。
韶关山之多、分布之广,看似长得一样,但又“脾性”各异,不同的环境和土壤生产出来的茶叶“一山一味,各有千秋”。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风味,相信总有一个山头能够满足你。
所谓“高山云雾出名茶”,沿溪山地处云雾缭绕的九峰山境内,大大小小的茶园处于400-800米的山脉中,是乐昌白毛茶的主产地,又称为沿溪山白毛尖。
乐昌白毛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朝,陆羽就专程从广州来到乐昌考察沿溪山茶,还在乐昌西石岩洞内壁题“枢室”二字。
乐昌西石岩陆羽题刻“枢室”拓片
从韶关市中心到仁化县开车一个小时,继续上山到红山镇烟竹村黄岭嶂却要两个小时。虽多了一倍的时间,但却能品一口清茶,闻一缕花香,饮上一口自带兰花香味的白毛茶,似将丹霞春色揽于舌尖,浓、醇、鲜、爽、香。
仁化黄岭嶂
仁化白毛茶芽尖
红山银刀白毫银针(白茶)
数百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藏在深山老林中,深深地吸收天地精华,最高树龄达800年以上,茶岩顶就因长满野茶树而得名。
镇上深洞村、洛阳村、坪溪村等村庄四周密林环绕,茶树漫山遍野,所产的洛阳茶叶具有无可比拟的内在品质,其茶多酚的含量高达46.9%,茶香气韵久久不散。
茶农采摘老树茶
手工的老树茶备受老茶客喜欢,一上市即“秒杀”
新鲜手工茶
翁源珠江源茶场
凭借一个“早”字,每年上市时间早于浙江15天,让茶客喝到龙井43号“头啖汤”,备受浙江茶商青睐。
车八岭的魅力不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的土壤中混合有岩石充分风化后形成的片状砂石,这类土壤透水性、蓄肥适中,孕育了众多优质有机红茶和有机绿茶。
车八岭有机茶示范基地
云髻山茶区在黄磜镇的茶峒村一带,这里被青云山和云髻山环抱,湿润多雾,自古盛产茶叶和油茶,在华南茶区小有名气。加之有新丰江泉水的灌溉,所产的有机高山茶拥有其他地区无法复刻的“云髻山品质”,茶色明亮,有特殊的蜜味,耐人寻味。
上世纪70年代,南亩公社掀起了大规模茶叶种植的热潮,茶叶一度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出产的“南亩绿茶”得到广泛认可,至今仍是老茶客们难得的奇货。
南雄南亩镇山与山间茶园
南亩茶花灯
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泡好茶,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完美结合。如果说灵山秀水赋予了“韶关茶”鲜活的生命,那么,韶关人的勤劳智慧与精湛技艺则赋予了它生动的灵魂。
作为广东最早种、制茶的地区之一,曾经韶关饮茶之风大盛,以茶会友、以茶怡情等各类茶事、茶俗走进韶关人的日常生活。民国时期西河地区就有“西线”“西郊”“聊斋”等十多间茶楼、茶室,当时的新闻报纸都写道韶关的茶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日复一日的茶香浸染,许多韶关人也学会了如何以茶待客,用一盏盏清茶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仁化长江镇独具特色的“杨泰和米饼”亦是由茶饼演变而来,并成为韶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好茶自然要配好茶具,韶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江柴烧陶艺烧制的柴烧陶艺茶具有软化水质、净化茶汤的效果。
韶关茶虽不像碧螺春、凤凰单丛那样名声在外,但不管哪一种,都有自己的流行圈,是许多人的“心头好”。
截至目前,韶关市茶叶类产品中,乐昌沿溪山白毛茶、仁化白毛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48个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仁化红山、曲江罗坑分别获评广东省十大茶乡,5个茶叶生产基地被评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3个茶叶产区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韶关“茗茶”
2023年韶关茶文化系列活动,打响韶关茶区域公用品牌
韶关茶企代表推介韶关茶
韶关茶集体亮相2022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
在省内外“茶王评选”“斗茶大赛”中,“韶关茶”组团出战,屡获大奖。最近在2023年“粤茶杯”第十五届广东省茶叶质量推选活动中,来自韶关乐昌市、始兴县、新丰县的茶叶榜上有名,为韶关茶叶收获了“金字招牌”。多次在外地展销会、博览会“刷脸”,俨然成为了一张张香气四溢的韶关名片。如今茶叶产业已发展成为韶关一大支柱产业,2022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8.39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初步形成了集茶叶标准化种植、工厂化加工制作、茶园观光、采摘制作、茶旅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全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
期待韶关茶,成为下一个像“鸭屎香”那样的茶饮爆品。握一杯在掌心或沏一壶伴案前,愿你细品,一口惊艳,回味绵绵,岁月悠长……
News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