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韶关这盏茶,传说“救”了乾隆?!

广东发布 2023-09-23




作为20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郡,许多人提起韶关浮现出关键词或许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马坝人的故乡、禅宗文化的祖庭、一代名相张九龄的故乡、鬼斧神工的丹霞地貌……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韶关的茶,千年以前就闻名于世,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唐朝。



唐朝时期,韶关名相张九龄主持开凿大庾岭,辟出梅关古道。


而后“茶圣”陆羽,沿着梅关古道进入岭南考察时,在《茶经》八之出篇中记下了“南岭茶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是岭南茶的发源地在韶关的权威历史记载。


陆羽《茶经》相关表述


与陆羽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诗人柳宗元,就曾收到韶州刺史周君巢所赠的韶州生黄茶,并欣然赋诗一首。说明当时韶州生黄茶是可以作为礼品相互赠送的珍贵茶品。


北宋名臣,“庆历四谏官”之一的余靖是土生土长的韶关人,曾多次写诗为家乡韶关茶叶“带货”。《游水南寺》一诗中“双刹耸浮云,层轩绝世尘。松溪千盖雨,茶圃一旗春”描绘了仁化县水南寺僧人开辟茶园景象。


他也曾赋诗描述其与时任韶州知州的潘夙(字伯恭)一起采茶、煎茶的过程。可见宋代时期韶州的茶园十分常见,韶州人日常也会进行采茶、制茶、写花笺等雅乐活动。


资料显示,明清时期韶州府已成为广东重要的茶产区之一,韶州府所辖六县均有产茶,其中四县所产之茶被明朝廷列入贡茶。在广州“一口通商”的历史背景下,韶州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陆路通道的集散、中转枢纽节点,茶叶也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浙江、福建和湖南,居全国第四位。


1841年出口茶叶清单(广东省博物馆藏)


到民国时期,韶关名茶已有乐昌沿溪山白毛茶、仁化白毛尖、乳源红茶、罗坑红茶、南华茶、黄坑茶、始兴红娘茶、清水茶等,还有茉莉花茶窨制的相关记载。


还有许多文人雅士对韶州茶赞颂不已,其他历史典籍上记载的也不少:明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载有:“乐昌有白毛茶,茶叶微有白毛,其味清凉”;清代光绪、宣统年间的《曲江志》《韶州府志》称罗坑茶“色红味醇,经宿不变,功专消暑”……民间更是流传着大量与“茶”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



屈大均《广东新语》

提到“曹溪茶气味清甜,岁凡四采,采于清明、寒露者佳”。

作为广东“北大门”,韶关地处北纬25°的南岭南麓,是出产好茶的黄金纬度带。


这里山崇岭峻,云雾缭绕,气候湿润,生态环境极佳。天生就喜好山地、丘陵,热爱酸性土壤的茶,在韶关生长可以说是如鱼得水,昼夜温差大及漫射的紫外阳光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自带“芳香型”的标签。



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被勤劳的茶农应用起来,他们把大大小小的茶场建在了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产出了扬名立万的“韶关茶”。韶关六大茶类皆有生产,以绿茶、红茶为主,相关调研数据显示,“高山”和“有机生态”是韶关茶叶最大的卖点。

茶是山的恩赐。山山不同,而茶茶有别。


韶关山之多、分布之广,看似长得一样,但又“脾性”各异,不同的环境和土壤生产出来的茶叶“一山一味,各有千秋”。无论你喜欢什么样的风味,相信总有一个山头能够满足你。


乐昌九峰镇是隐匿在大山深处的桃花源,种有大量的桃树、柰李。春暖花开时,漫山粉白色的桃花、李花渐欲迷人眼,若说桃李是九峰山浓郁的甜,沿溪山白毛尖则是清爽的甘。


所谓“高山云雾出名茶”,沿溪山地处云雾缭绕的九峰山境内,大大小小的茶园处于400-800米的山脉中,是乐昌白毛茶的主产地,又称为沿溪山白毛尖。



沿溪山白毛尖茶叶肥厚,条索紧细微曲,身披茸毫,色泽绿润鲜活。



冲泡后扁平秀直的茶条盛开为一芽一叶,伴随着热水微微打转,而有相当部分叶子或倒挂在水面,或竖立于杯底。此刻它焕发出最大的魅力,在它触及舌尖的瞬间,清新淡雅的茶香深深植入味觉记忆中,越喝越难忘。


作为一杯“内外兼修”的茶,又岂能只有高颜值这一优点?

乐昌白毛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唐朝,陆羽就专程从广州来到乐昌考察沿溪山茶,还在乐昌西石岩洞内壁题“枢室”二字。



乐昌西石岩陆羽题刻“枢室”拓片

当地有传说,夏天游江南中暑大病不起的乾隆皇帝,喝了此地白毛茶熬成的浓茶汤后痊愈,于是他盛赞“神、奇、妙”。沿溪山白毛茶也一度成为朝廷贡品,被当地居民戏称为“皇帝茶”。传说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对沿溪山白毛茶的历史与品质有见证意义。




从韶关市中心到仁化县开车一个小时,继续上山到红山镇烟竹村黄岭嶂却要两个小时。虽多了一倍的时间,但却能品一口清茶,闻一缕花香,饮上一口自带兰花香味的白毛茶,似将丹霞春色揽于舌尖,浓、醇、鲜、爽、香。


仁化黄岭嶂

白毛茶的独特口感离不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早在1200余年前的唐朝,中国首株野生白毛茶树便在1167米海拔高度的黄岭嶂破土而出,汲取山中灵气和清澈山泉,野蛮生长成一丛丛茶树群,散落在红山镇黄嶂岭高寒深山处。


仁化白毛茶芽尖

这样的环境所产生白毛茶茶芽粗壮,密披银色长毫,清新馥郁。明嘉靖《仁化县志》云:“茶有白毛、黄毛两种,黄岭山窝产白毛茶,时称白茅茶。”可见当时的白毛茶的芽之大、茸毛之长。仁化白毛茶,曾是清代嘉庆年间的宫廷贡品。其余两样是兰花、香菇,并称仁化“三件品”。

红山银刀白毫银针(白茶)


曲江区罗坑镇是“广东十大茶乡”之一,兼具山水之灵气,富含负离子。


数百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藏在深山老林中,深深地吸收天地精华,最高树龄达800年以上,茶岩顶就因长满野茶树而得名。


再加上罗坑镇茶园的精心培育,罗坑茶有了“仅有此处有”的独特之处,那便是被津津乐道的杏仁香。罗坑镇茶园培育出高山红茶茶叶天生自带自然的杏仁香味,茶叶外形色泽红褐,带烟火味陈香,在泡开后会散发出与杏仁一般的香气,汤色红浓明亮,滋味浓醇回甘。许多第一次喝到罗坑红茶的人都会陶醉在茶叶浓郁持久的杏仁香气里,也正是这种纯天然的香气使杏仁香红茶获得“世界一绝”的美誉。



作为乳源茶叶主产区之一,洛阳镇一直以来都有种茶、制茶的传统,目前有1600多亩珍贵的古茶树,至今仍有古茶树被陆续发现,最大古茶树树径可达30厘米,是名副其实的“乳源瑶山茶之乡”。

镇上深洞村、洛阳村、坪溪村等村庄四周密林环绕,茶树漫山遍野,所产的洛阳茶叶具有无可比拟的内在品质,其茶多酚的含量高达46.9%,茶香气韵久久不散。



茶农采摘老树茶

手工的老树茶备受老茶客喜欢,一上市即“秒杀”


新鲜手工茶


在翁源,除了韶关市花兰花,还有一张名片那就是茶叶。背靠接壤韶关市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麻嶂”,依山傍水,三面环山,有粤北最大的有机龙井茶种植基地。


翁源珠江源茶场

从浙江杭州西湖引种的龙井43号在此落地发芽,产出别有味道的特色。由于冬天干旱,初春少雨,马麻嶂产出的龙井茶叶底厚,比西湖龙井香气更浓郁,更耐泡。

凭借一个“早”字,每年上市时间早于浙江15天,让茶客喝到龙井43号“头啖汤”,备受浙江茶商青睐。



清澈见底的小溪,望不见天幕的密林,有着“物种宝库,岭南明珠”称号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天然“大氧吧”,不少人驱车百里就是为了来一场“森呼吸”。


车八岭的魅力不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的土壤中混合有岩石充分风化后形成的片状砂石,这类土壤透水性、蓄肥适中,孕育了众多优质有机红茶和有机绿茶。


车八岭有机茶示范基地

始兴茶具有清香醇朴、耐泡、无污染、生态有机等特点,曾多次获奖。“始兴绿茶”更是于2021年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有着广东“香格里拉”之称的新丰云髻山,是珠三角的第一高峰,也是新丰江的发源地。


云髻山茶区在黄磜镇的茶峒村一带,这里被青云山和云髻山环抱,湿润多雾,自古盛产茶叶和油茶,在华南茶区小有名气。加之有新丰江泉水的灌溉,所产的有机高山茶拥有其他地区无法复刻的“云髻山品质”,茶色明亮,有特殊的蜜味,耐人寻味。


南雄历来有“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之称,是广东历史上的两大茶叶起源地之一,尤以南亩镇出产的绿茶口感细腻滑润,最为出名。

上世纪70年代,南亩公社掀起了大规模茶叶种植的热潮,茶叶一度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出产的“南亩绿茶”得到广泛认可,至今仍是老茶客们难得的奇货。


南雄南亩镇山与山间茶园

流传至今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亩采茶戏”“南亩茶花灯”等民俗文化活动,也鲜活反映了南雄茶叶种植的悠久传统。



南亩茶花灯

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00多年来的每个春天,南岭南麓的韶关都会用那满山春色、一路茶香犒赏着爱茶之人。


采茶姑娘们头戴帽子、身挎茶篓,三三两两分布在茶山中,手指在茶树间娴熟翻飞采摘嫩芽。运到加工厂,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步骤,成为杯中的香茗。丹霞玉叶•白茶、丹霞岩红•红茶、珠玑古韵茶、雪花岩•高山红茶、仙塘正雅高山红茶、华瑶白毛茶、猴采红•神韵、猴采红•岩韵、帽龙琛合茶……
或许,对于爱喝茶的韶关人来说,幸福的烦恼在于他们有太多选择。


一泡好茶,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完美结合。如果说灵山秀水赋予了“韶关茶”鲜活的生命,那么,韶关人的勤劳智慧与精湛技艺则赋予了它生动的灵魂。


作为广东最早种、制茶的地区之一,曾经韶关饮茶之风大盛,以茶会友、以茶怡情等各类茶事、茶俗走进韶关人的日常生活。民国时期西河地区就有“西线”“西郊”“聊斋”等十多间茶楼、茶室,当时的新闻报纸都写道韶关的茶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日复一日的茶香浸染,许多韶关人也学会了如何以茶待客,用一盏盏清茶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茶农在茶田间辛勤劳作时,为了缓解疲劳,开始唱和歌咏,逐渐延伸成粤北采茶戏。

仁化长江镇独具特色的“杨泰和米饼”亦是由茶饼演变而来,并成为韶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好茶自然要配好茶具,韶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江柴烧陶艺烧制的柴烧陶艺茶具有软化水质、净化茶汤的效果。


作为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传统民间制茶技艺项目具有悠久的传承历史,其中乐昌沿溪山茶、仁化白毛茶制作技艺、乳源瑶山茶制作技艺、曲江罗坑红茶制作技艺均被列入韶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韶关茶虽不像碧螺春、凤凰单丛那样名声在外,但不管哪一种,都有自己的流行圈,是许多人的“心头好”。


小众产品都比较有个性,有明确的记忆点。这几年,在茶饮界也出现了小众茶成就大爆款的现象。比如“鸭屎香”,它作为潮汕人的私藏茶凭借着创意命名在奶茶界异军突起。韶关茶虽小众,但“真香”,敛着“小而美”的性子,在业内频频出圈。

截至目前,韶关市茶叶类产品中,乐昌沿溪山白毛茶、仁化白毛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个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48个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仁化红山、曲江罗坑分别获评广东省十大茶乡,5个茶叶生产基地被评为广东省“菜篮子”基地,3个茶叶产区被评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韶关“茗茶”

2023年韶关茶文化系列活动,打响韶关茶区域公用品牌


韶关茶企代表推介韶关茶

韶关茶集体亮相2022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

在省内外“茶王评选”“斗茶大赛”中,“韶关茶”组团出战,屡获大奖。最近在2023年“粤茶杯”第十五届广东省茶叶质量推选活动中,来自韶关乐昌市、始兴县、新丰县的茶叶榜上有名,为韶关茶叶收获了“金字招牌”。多次在外地展销会、博览会“刷脸”,俨然成为了一张张香气四溢的韶关名片。



如今茶叶产业已发展成为韶关一大支柱产业,2022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8.39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初步形成了集茶叶标准化种植、工厂化加工制作、茶园观光、采摘制作、茶旅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全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



从千年历史中走来,陆羽《茶经》记载下的“其味极佳的韶州茶”,从散乱种植到千亩茶园,从小农手作到现代化的龙头企业,再到“韶州茗茶”品牌的诞生,韶关茶香飘得越来越远。

期待韶关茶,成为下一个像“鸭屎香”那样的茶饮爆品。握一杯在掌心或沏一壶伴案前,愿你细品,一口惊艳,回味绵绵,岁月悠长……


News

大家都在看


广东最新人事任免

事关猴痘,这些人请主动申报→

今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 | 早安广东




来源 | 韶关头条
编辑 | 吴展桥
校对 | 曾慧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