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课新华 | 当传统文化遇上现代创意,新华园课堂的文化DNA动了

融媒体工作室 安徽新华学院 2023-09-13

编者按课堂是知识传授、智慧碰撞的地方也是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每一门课程的背后都有学校和老师的心血与付出
在新华园有很多有趣的课从概论到精读,从大众到小众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总有一门课让你流连忘返

直呼“有种神奇的魔力”


安徽新华学院官微特别推出此课新华”系列策划我们将展示丰富多彩的新华园课堂与你一起探讨新时代育人理念
新华园里有这样一位宝藏老师,她就像“哆啦A梦”一样,你永远猜不到下一秒她会带给你怎样的惊喜。她热爱传统文化,善用粘土、钩针、编织、国画、雕刻等手工艺术来展现自己的创意;她结合自己的专业,将传统文化植根于课堂教学,用自己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她就是城市建设学院的教师汪艳。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徽州传统村镇保护更新与艺术特色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成果汇报展暨研讨会在合肥工业大学举办。

展览现场,我校城市建设学院教师汪艳设计的文创产品“墨团团”引来众人驻足。汪艳介绍说,“墨”字,是墨水、文化、知识的代表,取自徽州人鼓励读书、做文化人的优良传统;“团”字,是团圆、团聚之意,取自徽州人落叶归根、荣归故里的乡土人情。“‘墨团团’是集徽州特色于一身的IP形象设计,眉毛取徽州马头墙、牌坊的外形元素,寓意‘光耀门楣’;眼睛取宏村月沼的外形元素,寓意‘明察秋毫’;鼻借笔的谐音,用提斗笔笔杆外形,寓意‘豪放大气’......”展览现场汪艳接受中国新闻网记者时说到,创作此作品想鼓励年轻人多读书,用知识建设家乡;海外留学生学成归来,为国家做贡献。

(汪艳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同学都对“墨团团”充满好奇了吧?!接下来就让官微君揭晓它们的庐山真面目
官微君采访到了汪艳老师
让她和大家聊一聊
“墨团团”背后的创作故事


满身寓意的“墨团团”


此次参加“徽州传统村镇保护更新与艺术特色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并设计制作出“墨团团”,汪艳老师表示其实背后的过程并不轻松……研修班的初期,汪艳老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老师一起深入黄山的徽州地区,顶着三十五六度的烈日,在村里调研,他们研究徽文化,看徽墨、石雕、砖雕、木雕,参观城市历史文化展览馆。汪艳老师说:“那时候每天都要走20里路,真的很辛苦,但是每天都很充实,亲身切实的体验,让我对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研修班集中学习结束后,汪艳老师开始进入设计创作阶段。“我听说徽州人,家家户户都重视孩子读书,如果读书成绩不好,家长就会鼓励孩子外出闯荡,所以徽州人都比较刻苦,这个故事让我很有感触。当我在当地再接触到徽墨、马头墙、祠堂这些时,有一个灵感突然贯穿在我的脑海里,我可不可以做出一个既具有徽州元素又能表现徽州精神的文创作品呢?”汪艳说道。于是,一个“墨团团”的形象在浮现在了她的眼前。“墨”字,是墨水、文化、知识的代表,取自徽州人鼓励读书、做文化人的优良传统;“团”字,是团圆、团聚之意,取自徽州人落叶归根、荣归故里的乡土人情。她再将传统文化中的“狮子”代表文官;“鹿”、“鸟”、“凤凰”代表经商的财;“梅花”,“竹子”,“松”代表读书人……与之相结合。

在制作阶段,因为时间较紧,且条件有限,汪艳选择了自己较为熟悉的软陶、粘土。她说:“其实用软陶和粘土制作这个形象也不容易,为了让它们更灵动,我在上面又加了色粉、勾线等,尤其是在制作眼睛时,使用了石膏倒模具,再用滴胶烤制,最后贴上了水钻,再刷漆,一层一层做,最终才能让‘墨团团’生动形象。”就这样“墨团团”出世了!



满满中华文化的新华园课堂

近年来,我校一直将教学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在课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汪艳老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胆创新,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在课堂中,除了讲述传统文化知识,她还让学生们亲自去体验传统手工的魅力。她带领学生们体验扎染、粘土、雕刻等工艺,也希望学生们能将这些运用到专业中,让自己的设计变得更加精彩、惊艳,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她说:“教育建筑学里有一句话叫‘技多不压身’,学生们作为未来的建筑行业从业者,我希望他们都能拓宽知识面,只有这样,当他们面对不同的建筑类型时,才能做出有内涵有灵魂的作品。”(汪艳老师还曾带领学生利用学校的实验废料进行涂鸦活动)
“这次的“墨团团”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在看到这个作品时能够拓宽思路,让他们知道传统木雕、章雕并不只是固有的传统形态,我们可以在深入研究后,用创意创新的方式去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汪艳说。

在新华园

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

你觉得哪门课最有趣?

赶快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官微君将带着小伙伴们一起去感受

期待与你在课堂相遇!






推荐阅读














《强国一代有我在!新华学子以青春之名,告白祖国!》


《我们在一起》


《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盲盒盒饭”在新华园火了!》



《你可曾见过这样的新华园?》

编辑 | 王伟灿

文 | 融媒体工作室 杨玲燕

初审 | 陆如海

终审 | 朱微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