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研之风 | 一起来看系列评论(8—10)
营造敢于谏真言献良策的浓厚氛围
正言
调查研究,是在听真话、察实情中找灵感、寻良方。要想有所得、有所获,就必须把敢于谏真言、献良策的氛围营造得浓浓的。
毛主席有个精辟总结,“群众不讲真话,不怪群众,只怪自己”。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下去调研,不愿意听实话和“刺耳”的话,对敢讲真话的人横眉冷对,结果搞得群众有想法也不敢提。“忠言逆耳利于行”。抓发展、作决策,必须广开言路,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做到择善而从、向善而行。对敢于讲真话的人,不仅不能苛责还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决不能“扣帽子”、“打棍子”,防止从源头上把建言献策的渠道堵死。
讲真话、干实事,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如果总是看“上面”的脸色行事,连真话都不敢说,那还何谈斗争、何谈担当?干部不敢讲真话,说到底是私心在作祟;群众不敢讲真话,说到底是干部在作怪。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拿党性的镜子照一照自己,不断涵养重实绩、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品性,以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为群众打好样。只要是有利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就要大胆地讲、放开了提,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治假以求真、治虚以务实,我们的各项事业发展一定会迈上新台阶。
让调查研究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
正言
刀要常磨,功要常练。调查研究是传家宝、基本功,不是假摆设、虚招子,必须时时记在心上、牢牢抓在手里,常用多用,用足用好。
“事贵有恒,恒则必利”。调查研究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如果只有“三分钟热度”,上面一强调就重视、一不抓就放松,那到什么时候都形不成习惯、谈不上自觉。千万不能把调查研究当成活动来搞、当作任务来干,一定要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同干事创业贯通起来,发自内心地重调研、搞调研。
能不能搞好调查研究,很大程度取决于干部的精神状态。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走场子”、“装样子”、“抄方子”?为什么有些调查研究调而不研、研而无果、虚来虚去?说到底,还是干事创业动力不足。干工作都没心思,哪还有心劲搞调研。让调查研究成为习惯和自觉,首先得让乐于干事创业成为常态。有了想干事的渴望、能干事的本领、干成事的决心,调查研究自然也就抓起来了。
调研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要让调查研究成为习惯和自觉,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多研究问题、多思考问题,如果连问题都看不到,哪还谈得上调查研究。现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各个层级有各个层级的问题,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问题,具体到每个干部也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心里始终装着问题,脑子里时刻想着问题,以问题为牵引推动调查研究成风化俗。
事业发展有阶段,调查研究无穷期。全区各级都要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来抓,让调查研究由要求变成习惯、由被动成为自觉。
坚决防止调查研究流于形式
正言
“形式主义害死人”。调查研究一头连着决策,一头系着民心,一旦流于形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形成新的问题,不仅服务不了决策还会带偏决策,不仅增进不了同群众的感情还会影响干群关系。
防止调查研究流于形式,首先要瞄准存在的突出问题见招拆招。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的调查研究,还是“走马观花”式的多、“下马看花”式的少,“检查”式的多、“问计”式的少,“调查型”的多、“研究型”的少,“被动式”的多、“主动式”的少,稍不留神就可能滑到形式主义一边。祛除这些顽疾,关键是要把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形式要简化、选题要精准、姿态要放低、研究要用心、成果要用到位”的要求落细、落实,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扎实、做深入。只有把“只图省事、只盯微末、只看表象、只重调查、只为交差”等不良风气肃清了,才能彻底根除滋生形式主义的土壤。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相伴相生。当前,有些领导干部下去调研,不顾基层实际,不管基层苦累,有了“亮点”都去研究,哪里“热门”就去哪里,搞得一些地方应接不暇、疲惫不堪。应对不过来就只能应付,一应付就容易走形。大兴调查研究,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和防止这个问题,切实加强调研统筹,合理确定调研的内容、时间和地点,能压减的压减、能避让的避让、能错时的错时,防止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往期回顾
大兴调研之风 | 一起来看系列评论(1—3)
来源:《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编辑:苏勤
校审:包革命 郝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