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劲!广东三大工程促就业,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

广东人社 2022-05-03


广东开展“粤菜师傅”

“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培训以来

取得很多良好成效

前行的路上风光无限

羊城晚报围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

“南粤家政”三大工程推出系列报道

带你走进广东三大工程

在助力全面小康幸福之路上的美丽风光

一起看看精彩内容吧~





以政策之准 保就业之稳


粤三大工程全链条发力促就业








以美食为媒,擦亮粤菜招牌,开启乡村振兴“风味之路”;以技能为根,构建技能大军,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为本,破解家政难题,解决“一老一小”服务需求……近年来,广东陆续开展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三大工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从“小切口”入手解决民生“大问题”。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三大工程的引领下,广东建起了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迈开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走向百姓安居乐业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去骨起肉,用鳝骨汤煮饭;鳝肉拆成细丝,调味,待饭将熟,放入饭面焗熟……不一会儿,恩平人岑亿豪就将一道当地特色美食——黄鳝煲饭做好了。掀起锅盖,一股浓郁的鳝香、饭香扑面而来。


岑亿豪现在本地一家酒店工作。看着他娴熟的刀工,精致细腻的摆盘,很难想到,不久前他还在失业状态。但在“粤菜师傅”工程的春风吹进江门之际,岑亿豪唤醒了梦想,开始学习一技之长。接受培训后,经人社部门的推荐,岑亿豪进入一家酒店当厨师学徒。如今,岑亿豪已完全适应这份工作。


“六稳”之中就业为首,“六保”首位仍是居民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无论是在西南边陲的偏远山村还是东南沿海的繁华都市,长期以来,人们都希望借着一技之长立足社会,在贫困地区,这种需求尤为强烈。


近年来,广东推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发力稳就业,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在三大工程促进下,广东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创了“就业有活力,发展有底气”的新局面。



三大工程本质上是民生工程


就业是民生之本。广东当前的就业形势怎样?据广东官方数据统计,2019年广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9.9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127.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5%。


2020年,广东又定下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力争12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的就业目标。


是什么让广东在稳岗保就业方面如此有底气?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依次提出“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发力稳就业,壮大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陈奕威表示,这三大培训工程既是就业工程也是培训工程,更是民生工程。“三大工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各有侧重、各具特色。”陈奕威介绍,“广东技工”工程重在解决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粤菜师傅”工程重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解决就业,“南粤家政”工程则解决城市“一老一小”服务需求问题。


“3天,8道硬菜,可以开农家乐了!”不久前,清远英德连樟村贫困户陆上厚从“粤菜师傅”培训班毕业的他和30名老乡一起,第一次如此高效地掌握一门技能。


“粤菜师傅”工程培训粤菜烹饪技能,把培训开到村民家门口,为广东打通了一条“舌尖上的脱贫路”。


月嫂工匠吴春燕,大专毕业,是一名从邮电局财务岗位下岗的女青年,家中失去了收入来源,为供养两个孩子读书,毅然加入家政行业从事月嫂工作,通过持续学习提升,目前已成为企业级别最高的月嫂,每月收入18800元,年收入早已超10万元。


在回炉培训现场,吴春燕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开心地透露,目前其大儿子刚刚大四快毕业,小儿子又考入了中山大学,一个人能负担两个孩子的大学费用,她感到很自豪。


她说,如今家政高水平的培训,提升了她的从业综合能力,增加了工资收入,改变了家庭的命运,更是靠自己在培训中所学专业,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孩子的未来。


三大工程实施以来,广东不断健全政策机制,调动各方力量,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全链条发力。



打造高质量就业的“美丽乡村”图景


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习得一技傍身,不仅拓宽了择业就业的道路,也让更多人看到技能创业的可能。


在广东省信宜市旺同村,竹林绿道是乡村旅游的新景点。一家名为“旺同人家”的农家乐在两年前开了起来,但生意一直不旺,直到“粤菜师傅”雷卡林入伙后,这家店不仅生意好起来,还开起了连锁店,一年盈利超过70万元。


和很多信宜本地人一样,雷卡林在珠三角打工快20年。45岁时,他接到朋友的电话,得知家乡开办“粤菜师傅”培训班。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雷卡林辞工回乡。


一个月的短期培训后,雷卡林熟练掌握了一百多道粤菜和十道本地特色菜的做法,这给了他创业的信心。用厨艺技术加上打工的积蓄,雷卡林入股了“旺同人家”。烧菜的好手艺,让原本冷清的农家乐很快宾客盈门。今年,尝到甜头的雷卡林也将厨房里的徒弟们送去培训。


在南澳岛上,全省首个“粤菜师傅”乡村技师工作站——达江海鲜大排档,老板陈达江正麻利地抄起约十斤的铁锅,大火翻炒他的著名菜式海胆炒饭。


在这里,“海胆炒饭”“龙蟹珠瓜汤”“海胆蒸蛋”等深受顾客欢迎,人气不断爆满。如今这里不仅是著名的“美食打卡点”,还成了“粤菜师傅”示范店、学员店、创业店。这让附近不少村民找到了工作。“现在我在这里月工资有三四千元,还经常有老师过来交流培训,我也跟着研发菜式学习本领。”一名村民说。


两年来,广东走出了一条有效促进城乡劳动者技能就业、技能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为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美食”为媒,不少沉睡的乡村旅游资源得到“盘活”。目前,全省建设乡村粤菜美食旅游景点63个,打造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39条。预计到2022年,全省打造1000个乡村粤菜美食旅游点,建设100条乡村旅游美食精品线路。



技校培训规模全年将达280万人次


截至目前,广东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5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创业16万人。全省技能人才127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15万人,156所技工院校在校生55.8万人,占全国1/6。“南粤家政”工程培训28.41万人次,1.72万家家庭服务企业吸纳乡村劳动力就业100多万人。


接下来,三大工程在就业稳岗方面将如何发力?对此,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葛国兴透露,广东将通过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双百结对”实习计划、优化就业服务等方面,着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在培训方面,广东将扩大技工院校培训规模,全年培训200万人次以上。另外,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80万人次。与此同时,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设立三大工程服务专窗,加强“村企”“园村”“校企”对接,每年组织举办不少于1000场专场招聘活动、开发不少于2000个适合三大工程人员的公益性就业岗位,托底安置其中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困难家庭人员等特殊困难人员。


依托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提供“孵化-投资-加速-辅导上市”全过程服务,吸聚三大工程人才创业项目,促进一批三大工程人才成功实现创业。



广东三大工程构建技能人才高地


助推现代产业大发展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今,通过三大工程,广东正在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工大军,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一道美食带动了一个产业


生蚝是台山市著名的海产品。在台山的“深夜食堂”,生蚝肯定在菜单里的首选。“一大、二肥、三白、四嫩、五脆”,这就是老饕们日夜惦记的台山生蚝。


2019年台山市举办了一场以蚝为主食材的蚝王争霸赛。粤菜师傅们在传承台山名菜美食的基础上,开发烹制出“功夫金蚝汤”“碗扣鸳鸯蚝”等12道以蚝为主的全蚝宴。在美食的带动下,从养殖、到加工销售、再到餐桌上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食,台山蚝形成了新的链条式发展。


“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期间,是生蚝的最佳食用季节,全国各地的游客、饕客都会慕名而来,只为一尝台山生蚝极致的美味。”台山市信和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甄一举说。


随着需求量的不端增长,台山蚝的相关生产主体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方式,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养殖设备,推广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粤菜师傅”工程的带动下,生蚝已成为台山市地方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了广东特色美食品牌发展、特色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今年5月,台山的蚝正式晋升“国字号”水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借着“粤菜师傅”工程的东风,广东当地特色种养产业快速发展。信宜市人社局局长李戈告诉记者,“信宜根据‘山地鸡王国’‘氹仔鱼养殖基地’等特色,开发了怀乡鸡、杨桃鸭、氹仔鱼等一系列特色粤菜。”当地鸡鸭鹅饲养量不断上升。


在广东南雄,则靠“梅岭鹅王”这道经典名菜吸金。每天,400多名厨师热火朝天地为四面八方游客提供上千只“梅岭鹅王”。此外,通过“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每天也有约上千只“梅岭鹅王”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目前梅岭的农家鹅养殖规模已达到5万只,成为了农户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直接拉动上下游经济超亿元。



高技能大军托起广东智造高地


近年来,广东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为经济社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今年春天,一场猝不及防的疫情席卷而来。共克时艰之际,广东技工与产业一线的连结变得更加紧密,这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大军不仅保障了防疫物资生产链条有序运转,更为广东各行各业加速复工复产贡献了关键的技术力量。


早在今年3月初,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十条生产线开动,加快完成全球客户发来的订单。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过万名产线员工返岗,复产率已经超过九成,这其中技工就占了一半。


同样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乐金显示(广州)有限公司复工率也达到了九成以上。“项目去年投产,良率正处于爬坡阶段,现在是生产关键期。”企业有关负责人说,整个生产线基本都是远程、自动化操作,所以需要大量技能型技工人才。


截至目前,全省1.5万家定点监测企业复工率已超九成。“世界工厂”轰鸣的机器声背后,是广东技工在复工复产一线拼搏的身影。诚然,广东技工已成为战“疫”复工、产业经济复苏坚实的底气与后盾。


“贴近产业、服务市场是广东技工的首要法则,也是广东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思路。”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开创了“校企双制”育人模式。校企共建、技工教育联盟、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为广东技工托起智造高地的“不二法宝”。


技工院校的发展紧盯“高精缺”产业。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共有341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绝大部分面向现代产业。


73%的专业与企业、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行业合作。38所技工院校与150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10所技校与500家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校企联盟。86所技工院校与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面对接合作,为园区企业培养培训技能人才十多万人。


此外,广东还投入2.3亿元资金重点支持13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3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家政工程打造创新发展新格局


“你好,这里是家政服务中心,请问你需要什么家政服务……”在五邑家政服务产业园内,预约家政服务的电话响个不停,而前来预约的市民也络绎不绝。


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消费升级,家政服务业业绩节节攀升。在“南粤家政”工程的推动下,广东家政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转变,也给广大家政人带来了更多选择与机会。


建立家政产业园实现行业集聚、打造追溯系统加强家政服务管理、引入“互联网+”建立网络培训平台……如今广东的家政行业正在向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去年,广东江门率先建设了五邑家政服务产业园,既发挥产业行业集聚效应,打造家政人员的“超级市场”,也解决市民“保姆难找”的难题。


“让家政企业抱团发展、树立行业规范。”江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家政服务产业园,不仅促进行业内的信息透明,让行业良性竞争。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广东多地已建成集家政服务供需管理、家政资源信息管理、家政行业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家政服务综合平台,利用全域动态数据对家政行业实现全面追溯管理。


“南粤家政”工程的实施,不仅为家政这个传统行业注入新的理念,承载了新的内容。更为家政从业者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疫情期间,不少家政企业积极尝试开拓新业务,其中,给复工企业消杀成为一项走俏的新业务。疫情期间,多个家政服务公司“转型”做起消毒服务,助力学校开学和企业复工后的防疫。



岭南饮食文化提升影响力

广东技工世界大赛摘金夺银


三大工程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广东通过创新“粤菜师傅+岭南饮食文化”等模式,打造“粤菜师傅”文化品牌,岭南饮食文化在海内外影响力正在提升,粤菜产业迎来了“高光时刻”;世界技能大赛赛场上,广东年轻技工争金夺银,向世界展示了广东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在世界舞台上,广东通过三大工程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讲述广东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粤菜师傅带着粤味“走出去”


走进澳门科技大学的季节餐厅,仿佛来到了星级餐厅,这里明亮宽敞的自助餐厅、中餐厅、西餐厅都按照国际星级的标准打造,“这是‘教学餐厅’,修读餐饮管理、厨艺专业的学生日常实习、教学就在这里。”澳门科技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吴国民说。


“近年来,我院专业颇受内地学生欢迎,报考人数逐年上升,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吴国民称,目前,该学院修读餐饮管理、厨艺以及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内地生占比近六成。


国际化粤菜烹饪教育走俏的背后,是中餐尤其是粤菜在国际市场的迅速发展。“粤菜师傅”在海外越来越抢手。


国际美食家协会主席李满全曾说,全球唐人街餐饮中,八成是粤菜餐馆,而全球知名中餐馆很多都主打粤菜。作为国际餐饮市场最亮眼的菜系之一,粤菜是许多外国人对中餐认识的起源。


近年来,随着中餐尤其是粤菜在国际市场的迅速发展,“粤菜师傅”在海外越发紧俏。据李满全介绍,目前欧美国家厨师紧缺,以总人口1600多万人的荷兰为例,厨师缺口达5000多人,而且以粤菜厨师缺口最大。由于行情紧俏,荷兰、德国等西欧国家粤菜厨师年收入基本能达到5万欧元。


去年,5月由粤港两地与欧洲国际美食家协会联合共建的粤菜师傅国际交流培训基地正式揭牌,为“粤菜师傅”国际化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


“在美食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非常重要,这是我来中国想要推动的一个工作目标。”意大利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白露茜表示。


粤菜师傅国际化的信号,让多个海外餐饮机构闻风而动,争先到广东谈合作、抢人才。在江门台山的广东厨艺技工学校,就收到不少海外华人餐饮机构要求合作办学的邀约。佛山、广州等拥有厨艺、餐饮教学实力强的地区,也纷纷与国际美食机构战略合作,共同搭建国际性的美食文化交流平台或国际交流培训基地。



广东技工对标国际“技能大军”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这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有力支撑密不可分。去年,对于广东技工教育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的年轻工匠摘得8枚金牌,占中国代表团16枚金牌总数的一半。背后折射出广东省厚植产业优势、夯实高素质人才教育基础的努力。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是最早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省份之一。广东成为金牌和奖牌大户绝非偶然。


事实上,随着广东技工工程的全面铺开,广东技工瞄准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走出去、引进来,努力向世界技工教育先进行列迈进。广东“技能大军”正与世界共舞。


引进国际先进办学模式。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创新推行“校企双制”。引进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推动全省普遍开展“校中厂”、“厂中校”、共建生产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


如今,广东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道路已越走越宽。去年12月,东莞技师学院15级机电一体化中德班的何坤林,结束口语课程后,前往德国戴姆勒(奔驰)总部工作。实习期间,他将获得每个月2500欧元(税后)的工资,如果换算成人民币,将达近2万元。


在广州工贸技师学院,首批香港机电工程署的20名制冷技术员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完成培训结业了。这是穗港两地在机电人才发展培养上建立长效深度合作,在接下来的三年战略合作中,还将为香港培训130名特种技术人员,服务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以前学习只是一张纸,一堆数据,进行简单计算,但这次培训可以直接面对机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员领队余明华1990年入职香港机电工程署,从业近30年,从学徒到技工再到冷气助理督察,仍感慨此行培训收获满满。


“通过世界技能大赛,我们看到了广东技工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与广州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香港派技术人员来广州培训,从而大大提升香港技能人才水平。” 香港机电工程署署长薛永恒表示。



探索粤港澳三地家政标准互认


“去年我们举办第一期港式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课,有13人通过香港专业评价考核,被输送到香港和澳门工作了。”江门对外劳动服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欧阳素琴告诉记者,港澳家庭很喜欢来自广东的家政人员,“大家的语言、生活饮食习惯等都很接近。”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广东正积极引进港澳地区家政服务业先进技术、经验、师资等培训资源,着力开展市场紧缺的母婴服务、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服务等领域培训合作,加强经验交流、培训互认、标准共建。


“我们正在探索三地标准、资格证互信互认,引进港澳家政服务机构等优质资源和港澳培训服务技术标准,合作开展家政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家政服务人员通过相关技术标准的培训和考核后,获得的执业证照在江门和港澳均认可。”据江门市人社局局长钱杰润介绍,去年开始,该市探索与香港安老协会“雇主对接+培训服务”项目合作,引入香港培训技术标准,聘请香港专业的优秀师资到江门开展家政项目培训。


截至去年,江门市已输往港澳地区的家政从业者达150人,其中澳门在岗者76人,香港72人。



来源:羊城晚报


稳!上半年我省支出12.42亿元补贴支持就业!

找工作的朋友别错过!77个优质岗位空缺,都是好工作!

△我们在这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