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能成为“Z世代”最年轻的“大城工匠”?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在“7·15世界青年技能日”来临之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推出“湾区技能+”系列微视频(第二季),诚邀您与湾区技能小将一起体验技能提升之旅。
因为一技之长,他们有的改写了命运,有的传承着匠心,有的在为梦想而奋斗。在各自岗位上,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诠释着技能青年的无悔与热血。
今天
我们带大家认识一位23岁
就被授予“大城工匠”称号的
湾区新青年
点击观看视频
坚持到最后,才能见证美的诞生。这是25岁的珠宝工艺师陈奇亮始终坚守的信念。
他享受创作,醉心于精美饰物在自己手中逐渐成形的过程,为此他可以忍受枯燥,忍受反复地推翻重来,并一次又一次地按下放弃的念头。
这个早早触及匠人精神的年轻人,也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2019年,陈奇亮从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荣获珠宝加工项目银牌。
2020年,他被授予“佛山·大城工匠”称号,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而这一切荣誉与成绩的取得,都是源自他踏入技能大门的那个瞬间。
灰暗中的光亮
时针拨回到2014年夏天。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面对未来,陈奇亮有些茫然。父亲建议,不如去学珠宝,这样可以回到家乡四会发展。
父亲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窗。四会是“中国玉器之乡”,陈奇亮家里有不少亲戚从事这个行业,而他本人自幼也对翡翠玉器感到格外亲近。
就这样,陈奇亮走进了佛山市顺德区郑敬诒职业技术学校,开始学习珠宝首饰加工。他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动手制作的首饰是一枚戒指。那堂课上,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的铜条,经过锤子的敲打、钳子的扭转,不一会儿就变成一枚铜戒。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少年陈奇亮不由得大为惊叹。他尝试模仿着老师的步骤,“叮叮当当”地敲出自己的第一个首饰加工作业,也在自己内心埋下一颗种子。
▲陈奇亮敲打戒指
坐得住板凳
要成为一个手艺人,首先要坐得住板凳。陈奇亮的老师曾经这样告诫他。
对一个十几岁孩子来说,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陈奇亮还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
如同饰品经过千锤百炼才臻于精美,为调服心性、提升技艺而勤学苦练的陈奇亮,也终于锤炼出了沉静专注的气度。
2016年,完成学业后,他在学校推荐下进入周大福大师工作室,开启职业生涯。虽然在学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用陈奇亮的话说,刚刚投入工作的时候,还是经常会被师傅“骂到怀疑人生”。
▲陈奇亮沉浸于工作中
有一次,陈奇亮接下了做一对六角形耳环的任务。六角形的加工处理十分复杂,不仅棱角多,而且有18个面,还要做到每一条线都很整齐地连在一起,工艺难度相当大。
为了达到设计师的要求,他做了一遍又一遍,足足摸索了四、五个版本才通过。陈奇亮笑着说,当时做到“眼睛都是六角形”。
这段经历让陈奇亮明白,完成一项工作与达到市场要求之间有着不小的距离,也给了他学习与设计师沟通配合的机会,为他在学校学习之外提供了有益补充。
向世赛进发
陈奇亮越发确定自己的想法:与其拿着别人的设计图来执行和实施,他更希望能够不受约束地呈现自己的创意。于是,他提升自己的渴望,变得愈发迫切。
2018年,他决定再次报名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之所以是“再次”,是因为他于2015年在校期间已参加过一次,可惜只拿到了第10名。
为了不再留下遗憾,第二次报名参赛的陈奇亮从心态、技艺等方面对自己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他不断往返于广州、深圳、北京国家集训基地进行封闭训练,在竞争激烈的淘汰赛中过关斩将。
期间,陈奇亮深刻体会到,即使是分毫的差距,也有可能让他错失与全球能工巧匠同台竞技的机会。也是从那时起,他有了精益求精的意识,即使尺寸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也力求做得更加精准。
“就好像我们日常锉一个四面平整的木条,不仔细的话还是会带一点圆弧的线条。要想追求线条平整,可能要锉上两三天。这非常考验我们的基本功,也很看个人的工艺追求”,陈奇亮说。
▲陈奇亮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荣获珠宝加工项目银牌 资料图片
有心人,天不负。2019年,陈奇亮凭借独立设计制作的作品《古董商》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珠宝加工项目中摘得银牌,这是截至当时中国选手在这一项目上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颁奖典礼上,陈奇亮身披五星红旗,满脸自豪。而后23岁的他又被授予了“佛山·大城工匠”的称号。
下一个目标
不断迎来高光时刻,陈奇亮依旧保持清醒和谦逊,甚至更频繁、更严格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寻求突破。他选择了继续进修,到大学里系统学设计、学绘图、学建模,希望能够真正打开思维。
此外,他还四处看展,“有珠宝展就去看,看别人作品的形状、结构、工艺手法,可以长见识、学东西、积累灵感,而且也能在展会上交到新朋友,跟同行保持交流。”
当问及今后的打算,陈奇亮说:“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我不能被过往的成绩蒙蔽眼睛,不能停止进步。”
文/黄一韦 陈悦珊 图/潘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