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预测》 >> 总论 >> 六淫先兆
外六淫→内六淫,是六淫病机的发展过程,内六淫是六淫病机的较高阶段。内六淫不仅源于内脏功能的紊乱,也可由外六淫发展而来,内、外六淫的共同表现特点皆具有六淫的特性,为六淫先兆预报奠定了基础……
六淫,指风、寒、湿、热、燥、火。正常情况下为六气,是人体生存的条件,异常则为致病六淫,六淫对人体的致病性极为严重。六淫内通于五脏,如“风气通于肝”,“寒气通于肾”,“湿气通于脾”,“火气通于心”,“燥气通于肺”。外六淫内侵人体与脏腑病变相结合则转变成内六淫。包括“外风引动内风”,“外寒牵动内寒”等。而单纯的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类似六淫的病变,又称为“类六淫”。包括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邪内滞。津伤化燥,火热内生。无论外六淫,内六淫和类六淫,都以六淫病证为外兆,不但在中医病因病机学中有重要位置,而且在疾病预报中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六淫对人体的危害不是孤立的,是通过人体脏腑功能的扰乱而起作用的。因此对六淫为患的预报,要结合六淫和人体脏腑相通应的特点。另外,类六淫为脏腑功能失常,体内气血津液紊乱所致的疾患,症状类似外六淫,又为内生之疾,故又称为内六淫。外六淫与内六淫虽然病因发病不同,但表现特点类似,对脏腑的影响相同,而且外六淫还有诱发内六淫而内外合病的情况。因此,对其疾病预报一并旧之于风、寒、湿、热、燥、火六类病进行讨论。
第一节 风病的预报
风为六淫之首,“风气内通于肝”,风为阳邪,风性善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因此风邪所致疾病的预报应以“风—动—肝”的特点,掌握其先兆证的规律。风为阳邪,阳主动,故风邪致病的特点为开泄、走窜,即风邪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以及病位游移、行走无定的特点,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因此临床上凡是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疏散开泄,亦即以“动“为特点的病证则意味着风病的存在。具体以瘙痒、汗出、发病此起彼伏为报标症。
内风(风动于内),是脏腑功能失常,阳气逆动的病证。以手抖、肉跳、肢麻为先躯症,并以眩晕、头痛、震颤、目眩、口眼斜等为征兆,而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则为风动于内之凶兆。因此,风邪为患的预报主要应抓住“动”的特点。
第二节 寒病的预报
寒为六淫之一,“寒气通于肾”,寒为阴邪,寒性善收引,凝聚,如《素问.举痛论》曰:“寒则气收”,故对寒邪所致疾病的预报应以“寒—收—肾”的特点掌握其先兆的规律。寒为阴邪,阴主静,故寒邪的致病特点为收引、凝滞,即寒邪有沉静、向下、向内的特性,以及“泣而不行”,病位固定的特点,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因此,临床上凡是起病缓慢,病情深沉,收引凝聚的,即以“收”为特点的病证则应考虑寒病的潜在。具体以皮肤苍白,拘挛无汗为报标症。
内寒(寒从中生),是内体阳衰,阴寒偏盛的病证,则以阳虚阴盛为主要病机,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以恶寒,肢冷为征兆。此外,寒性沉沏清冷,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病水液,沉彻清冷皆属于寒”,故排泄物的清冷下趋,亦为内有寒病的预兆。可见寒邪为患的预报应以“收凝”为主要特点。
第三节 火病的预报
“火气通于心”,火为阳邪,火性炎上,如《尚书.洪范》曰:“火曰炎上”,故火(热)邪所致疾病的预报,应以“火—炎—心”的特点掌握先兆证的规律。火为阳邪,阳主动,故火性炎热、向上,即火性有迅猛、升腾、燔灼的特性,多表现于人体的头面部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临床上,凡是起病急暴,火势燔炎,升腾向上的,即以“炎上”为特点的病证则提示火病的可能,具体以心烦、恶热、烦渴、汗出为前症。
内火(火热内生),是内体阳盛有余,阴虚阳亢的病证,则以狂躁,神志不安为火热内生之先兆。继则以神昏、谵妄和各种出血为凶兆。因心主神明,火气通于心又心主血脉,故火气易迫血妄行。总之,火邪为患的预报应以“炎上”为要。
第四节 湿病的预报
“湿气通于脾”,湿为阴邪,湿性粘滞、重浊,故湿邪所致疾病的预报,应以“湿—粘—脾”的特点掌握其先兆症的规律。湿为阴邪,粘着沉重,故湿邪有重着、粘腻、趋下的特性,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以及起伏缠绵病程的特点。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临床上凡起病滞缓,病程缠绵,重着粘滞的,亦即以“粘”为特点的病证,皆提示湿病的隐伏,具体以头裹身重或呕恶胸闷为先躯症。
内湿(湿从中生),由于脾功能障碍导致水湿津液运化障碍的疾患,则以头重、身困、恶心为湿从中生的先兆,如《素问.生气通天篇》曰:“因于湿,首如裹。”发展下去则出现呕恶、水肿、泄泻、淋浊等症。又湿邪重浊,故排泄物粘浊臭秽,为内有湿病的征兆。因此,湿邪为患的疾病的预报,应以粘、滞为主要特点。
第五节 燥病的预报
“燥气通于肺”,燥分温燥及凉燥,温燥偏阳,凉燥偏阴,燥性为干,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燥胜则干”,故燥邪所致疾病的预报应以“燥—干—肺”的特点掌握其先兆症的规律。燥邪致病的特点为干涩伤津。如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说:“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临床上,凡干燥、伤津的病证即以“干”为特点的病证则表明燥病的可能,具体以鼻干口渴,毛发不荣,二便干为预兆。
内燥(津伤化燥),为脏腑运化失常,津液内生障碍的疾病。则以口鼻干渴及排泄物、分泌物减少变粘为先兆,发展下去则出现痿躄(“肺热叶焦”),血枯(“津血同源”)等证。总之,燥邪为患的预报应以“干”症为主。
综上所述,六淫为患所致的脏腑气血津液紊乱,无论起因为外六淫或内六淫,其先兆皆具有六淫特点,因此对这一类疾病的预报一定要掌握其特点,才能抓住要害。
中医课程总汇
01
02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