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料】地下水动力学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2017-09-25 地下水环境网

 地下水动力学

1  含水介质类型
1.1  多孔介质  porous medium
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孔隙和裂隙岩层,也包括一些岩溶化比较均匀的岩层。
1.2  孔隙介质  pore medium
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孔隙岩层。
1.3  裂隙介质  fissure medium
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裂隙岩层。
1.4  岩溶介质  karst medium
赋存流体且流体可在其中运动的岩溶化岩层。
1.5  均匀介质  homogeneous medium
在研究区域内介质的某一性质(如:渗透性、导水性、导热性等)各处相同,即与空间坐标无关的多孔介质。
1.6  非均匀介质  inhomogeneous medium
渗透性等性质随空间坐标而变化的多孔介质。它可分为水平方向的非均匀介质和垂直方向的非均匀介质。
1.7  双层介质  two—layered medium
指上层为弱透水层、下层为渗透性较好的岩层所组成的非均匀介质。
1.8  层状介质  layered medium
一般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渗透性,呈层状分布的均质岩层所组成的非均匀介质。
1.9  双重介质  duel medium
一般指具有裂隙和孔隙两种介质性质、并以裂隙导水和孔隙储水为特征的多孔介质。
1.10  各向同性介质  isotropic medium
渗透性等性质与方向无关的多孔介质。
1.11  各向异性介质  anisotropic medium
渗透性等性质随方向变化的含水介质。
2  渗流基本定律及原理
2.1  达西定律(线性渗流定律)  darcy’slaw

流体在多孔介质中遵循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呈线性关系的运动定律。

2.2  福希海默定律  forchheimer law

描述渗流的水力坡度与渗流速度呈非线性关系的渗透定律。

2.3  紊流定律(克拉斯诺波尔斯定律)  

law of turbulent flow

指地下水的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的平方根呈正比关系的渗透定律

2.4  水均衡原理  principle of waterbalance
指在渗流场任一体积含水层中,进入与排出该含水层的水量之差等于其中水量的变化量。
2.5  渗流迭加原理 

principle of flowsuperposition
指在数个抽(注)水井同时工作的渗流场内任一点的总水头(水位)的变化值为各抽(注)水井单独工作引起的该点水头(水位)变化值的代数和。
2.6  渗流折射定律  

law of seepage  flow  refraction
描述地下水流斜向穿过两种渗透性岩层的分界面时流线发生折射的定律,指流线偏离分界面法线角度的正切与岩层渗透系数呈正比关系。
3  渗流要素
3.1  压力水头  pressure head
含水层中某点的压力水头指以水柱高度表示的该点水的压强,量纲为L。
3.2  速度水头  velocity head
在含水层中的某点,水所具有的动能转变为势能时所达到的高度,量纲为L。
3.3  测压高度  piezometric head
指含水层中某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与该点压力水头之和,量纲为L。
3.4  水头损失  water head loss
在地下水渗透过程中由于水的粘滞性引起的摩擦及克服局部阻力所消耗的水头,量纲为L。
3.5  总水头(渗流水头)  totalhead
指含水层某点的位置高度、压力水头和速度水头之和,量纲为L。
3.6  毛细管压力  capillary pressure
指在非饱和水流中空气与水的界面上的压力差。
3.7  毛细管压力水头(负压)  capillarypressure head
在毛细管压力作用下所形成的水柱高度,其值等于毛细管压力与水的容重的比值,量纲为L。
3.8  毛细管测压水头

capillarypiezometric head
在非饱和水流中基准面以上任一点的总水头,为该点基准面以上位置高度与毛细管压力水的代数和。
3.9  渗流速度  seepage velocity
渗透水流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过水断面的水量,量纲为L/T。
3.10  水力坡度  hydraulic gradient
沿水流运动方向单位渗流路程长度上水位(水头)下降值。
3.11  断面流量  cross—sectional flow 
单位时间内通过含水层某一过水断面的地下水水量,量纲为L/T。
3.12  过水断面  water—carryingsection
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含水层截面。
3.13  地下水实际流速

actual velocity ofgroundwater flow
地下水流通过含水层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其值等于流量除以过水断面上空隙的面积,量纲为L/T。

4  渗流场
4.1  渗透  seepage
流体(地下水、石油等)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
4.2  渗透水流(渗流)  seepageflow
假想的充满整个多孔介质的空隙和岩石骨架全部体积的水流,其具有与实际水流相同的断面流量、压力(水位)及水力阻力,以这种假想水流代替空隙中运动的实际水流,研究含水介质中流体的总体平均的运动规律。
4.3  渗流场  seepage field
渗透水流所占据的空间区域。
4.4  流网  flow net
渗流场内由流线和等势线所组成的网格。对各向同性介质组成正交网。
4.4.1  流线  streamline
指同一时刻地下水不同质点所组成的曲线。在曲线上任一点切线与该点流动方向相重合。
4.4.2  等势线  equipotential line
水头值相等的点所连成的曲线。
4.5  等水头面  equipotential surface
在渗流场中水头值相等的点构成的曲面。
4.6  等降深线  equidrawdown line
渗流区内水头(水位)降深值相等的点在平面(或剖面)上组成的曲线。
4.7  降落漏斗  cone of depression
由抽水(排水)而形成的漏斗状的水头(水位)下降区。
4.8 降落曲线  depression curve
潜水面或承压水的测压水面与水流方向剖面的交线。对潜水又称潜水浸润曲线。
5  地下水运动特征分类
5.1  地下水运动状态
5.1.1  稳定流  steady flow
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水头、渗流速度等渗透要素不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5.1.2  非稳定流  unsteady flow
水头、渗透速度等任一渗透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运动。
5.1.3  拟稳定流  quasi—steady flow
流速不变,而水头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不稳定运动。
5.2 地下水流态
5.2.1  层流  1aminar flow
水流流束彼此不相混杂,运动迹线呈近似平行的流动。
5.2.2  紊流  turbulent flow
水流流束相互混杂,运动迹线呈不规则的流动。
5.2.3  混合流  mixedlaminar-turbulent flow
在介质中层流和紊流同时存在的流动。
5.3  地下水水流类型       
5.3.1  一维流  one-dimensional flow
水头、流速等渗流要素仅随一个坐标变化的水流,其速度向量仅有一个分量,流线呈平行的水流。
5.3.2  二维流  two-dimensional flow
水头、流速等渗流要素随两个坐标变化的水流,其速度向量可分为两个分量,流线与某一固定平面呈平行的水流。
5.3.3  平面二维流

two-dimensional flow in plane
由两个水平速度分量所组成的二维流。
5.3.4  剖面二维流

two-dimensional flow in section
由一个垂直速度分量和一个水平速度分量组成的二维流。
5.3.5  三维流  three—dimensional flow
水头、流速等渗流要素随空间三个坐标而变化的水流。
5.3.6  饱和流  saturated flow
在空隙或通道被水充满的含水介质中运动的水流。
5.3.7  非饱和流  unsaturated flow
在空隙或通道未被水充满的介质中运移的且具有负压的水流。
5.3.8  均匀流  uniform flow
流速和水力坡度的大小或方向沿流程保持不变的水流。
5.3.9  非均匀流  non-uniform flow
流速的大小或水流厚度沿流程变化的水流。
5.3.10  多相流  multiphase flow
在渗流场内同时并存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合流体的流动。
6  映射法
6.1  点汇  point sink
渗透水流以一定强度从各方向流向某一点,该点称为点汇。
6.2  点源  point source
渗透水流从某点以一定强度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出,该点称为点源。
6.3  线汇  line sink
无数个等强度或不等强度的点汇所组成的线。
6.4  线源  line source
无数个等强度或不等强度的点源所组成的线。
6.5  面汇  surface sink
由无数个等强度或不等强度的点汇组成的平面。
6.6  面源  surface source
由无数个等强度或不等强度的点源组成的平面。
6.7  映射法  image method
利用渗流迭加原理,处理地下水边界问题时的一种计算方法。当直线边界附近有井或井群工作时,以边界作为对称面,在边界的另一侧虚设流量相同的井或井群,并使边界两侧的井或井群同时工作时,保持原水流条件,这样就以虚设的井或井群代替边界的作用。
6.7.1  实井  real well
实际的抽(注)水井。
6.7.2  虚井  image well
虚设的抽(注)水井,用以代替边界的作用。

7  井孔类型
7.1  完整井  completely penetrating well
进水部分揭穿整个含水层的井。
7.2  非完整井  partially penetratingwell
未揭穿整个含水层或进水部分仅揭穿部分含水层的井。
8  井流试验及参数确定
8.1  一般概念
8.1.1  重力疏干  gravity drainage
在无压含水层中抽水或排水时,空隙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出而使部分含水层疏干的现象。
8.1.2  延迟给水(滞后给水)  delayeddrainage
在潜水含水层中抽水时,潜水位下降后,其上部新形成的包气带重力水缓慢逐渐排出的现象。
8.1.3  含水层弹性释放

elasticityrelease of aquifers
在含水层中抽水,因水头(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减少,颗粒间有效应力增加,使岩层骨架压缩和水体积膨胀的释水过程。
8.1.4  越流  leakage
在相邻含水层之间存在弱透水层和水头差时,地下水从水头高的含水层(包括弱透水层)向水头低的含水层流动的现象。
8.1.5  越流系统  1eaky system
在越流条件下,由含水层、弱透水层和相邻含水层所组成的含水系统。
8.2  井流基本公式
8.2.1  裘布依公式  dupuit formula
地下水流向井孔的平面稳定流公式。其假定条件是:含水层是均质、各向同性、等厚、水平的;地下水呈层流运动,符合达西定律,处于稳定状态;地下水静止水位是水平的;抽水井具有圆柱形定水头边界;含水层顶底板隔水,无越流存在。
8.2.2  泰斯公式  theis formula
地下水流向井孔的平面非稳定流公式。其假设条件是含水层为均质、等厚、各向同性、呈水平无限分布;无垂向补给;地下水呈层流运动;初始静止水位为水平的;抽水井孔径视为无限小。
8.3  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一般方法
8.3.1  标准曲线法(配线法)

type—curvemethod
利用抽水试验实测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匹配,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一种图解方法。
8.3.2  直线图解法  linear graphicmethod
在半对数坐标中,利用抽水试验实测资料绘制的直线斜率和截距,求解水文地质参数的图解方法。
8.3.3  拐点法  inflected pointmethod
利用半对数坐标上时间-降深曲线拐点出现的时间、降深和斜率,计算有越流的含水层的导水系数、释水系数和越流系数的一种图解方法。
9  水文地质计算参数
9.1  渗透率  

specificpermeability(intrinsic permeability)
表征土和岩石本身传导流体能力的参数。其值仅与介质有关,而与流体无关,量纲为L2。
9.2  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  

hydraulicconductivity
表征岩石透水能力的参数。其物理意义为水力坡度为1时地下水在介质中的渗透速度,量纲为I/T。其值与介质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9.3  导水系数  transmissivity    
表征含水层全部厚度导水能力的参数。其值等于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量纲为L2/T。
9.4  单位贮水系数(单位释水系数)  

specificstorativity   
表征含水层(弱透水层)贮水(或释水)能力的参数。指在水头(水位)变化一个单位时,单位体积含水层(或弱透水层)中贮存(或释放)的水量,量纲为I/L。
9.5  贮水系数(释水系数)  storagecoefficient
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9.6  压力传导系数(水力扩散系数)  hydraulicdiffusivity    
表征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传递速度的参数。其值为导水系数与贮水系数的比值,量纲为L2/T。
9.7  水位传导系数(水力扩散系数)
coefficient of water-1evel conductivity  
表征潜水含水层水位变化传播速度的参数。其值等于导水系数与给水度的比值,量纲为L2/T。
9.8  越流系数  leaky coefficient
表征弱透水层垂直方向上传输越流水量能力的参数。指弱透水层上下含水层之间水头差变化一个单位时,通过单位面积弱透水层界面的水量。其值等于弱透水层的垂直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比值,量纲为I/T。
9.9  越流因数(阻越流系数)  leakyfactor
在越流系统中表征越流作用的综合参数。其与抽水含水层的导水系数和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有关。
9.10  疏干因数  factor of drainage
表征潜水含水层缓慢重力给水作用的参数。疏干因数 ,量纲为L,式中,为导水系数,μ为给水度, 为延迟指数的倒数。
9.11  延迟指数  delayed index
表征潜水含水层延迟给水效应影响持续时间的指标。一般来说,延迟指数随重力给水介质的粒度的减小而增大,延迟给水效应影响的持续时间延长。
9.12  影响半径  radius ofinfluence                    
从抽水井至降落漏斗周边的平均距离,量纲为L。
9.13  补给带宽度  limit of rechargezone
在有天然径流的含水层中抽水时,在上游方向流入抽水井的地下水流宽度。
9.14  水位削减值

interference addeddrawdown
干扰抽水时,钻孔水位下降值与单孔单独抽水的水位下降值之差,量纲为L。
9.15  水跃值  hydraulic jump value
井孔抽水时井壁外与井中水位的差值,量纲为L。
9.16  临界速度  critical velocity
偏离层流时水流速度,量纲为L/T。
9.17  雷诺数  reyno1ds number
判断水流呈层流和紊流状态的指数。其值为管内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与地下水渗透速度、含水介质颗粒平均粒径呈正比,与地下水运动粘滞系数呈反比。
9.18  含水率  moisture content
在非饱和水流中单位体积岩层中所含的重力水体积。以体积表示水和岩层比例关系时,称体积含水率,以重量表示时,称重量含水率。
9.19  非饱和渗透系数(有效水力传导系数)  un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在非饱和水流运动条件下岩层的渗透系数,量纲为L/T。
9.20  非饱和水流扩散系数

diffusivity ofunsaturated flow
表示在单位含水量梯度下,通过单位面积的非饱和水流的流量。其值 为非饱和渗透系数 ,与单位容水度 的比值。
9.21  单位容水度  specific watercapacity
在非饱和岩层中,单位毛细管压力水头的变化所引起的单位体积岩层中贮存或释放的水体积。
9.22  分子扩散系数

coefficient ofmolecular diffusion
表征在多孔介质中分子扩散作用下溶质运移能力的指标。多孔介质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式中 为溶液中的分子扩散系数,其值等于单位溶质浓度梯度条件下溶质分子在浓度梯度方向上的扩散速度;为多孔介质的孔隙度, 为介质中孔隙通道弯曲率系数。
9.23  机械弥散系数(水力弥散系数)
coefficient of mechanical dispersion
表征恒温条件下多孔介质中由渗透水流运动所产生的溶质扩散效应。其值与水流渗透速度呈正比,且与岩层颗粒大小和分布有关。
9.24  水动力弥散系数

coefficient ofdispersion
表征溶质在多孔介质中分子扩散和机械弥散作用的综合参数。其值等于分子扩散系数和机械弥散系数之和。
9.24.1  纵向弥散系数

coefficiont oflongitudinal dispersion
沿水流方向上的水动力弥散系数。
9.24.2  横向弥散系数

coefficient oftransverse dispersion
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水动力弥散系数。

10  含水层边界
10.1  透水边界  permeable boundary
渗透性良好的含水层边界。
10.2  隔水边界  confining boundary
渗透性极差的含水层边界,即法线方向水力梯度(或流量)等于零的边界。
10.3  弱透水边界  weakly-permeableboundary
能通过一定流量的渗透性较弱的含水层边界。
11  地下水流问题的解法
11.1  数学模型法

method ofmathematical model
描述含水介质中地下水运动规律的数学关系式(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
11.1.1  解析法  analytic method
利用解析方法求得的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进行渗流计算的方法。
11.1.2  数值法  numerical method
用离散化方法求解数学模型微分方程近似解的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等。
11.1.3  有限差分法  finite-differencemethod
通过差分方程求微分方程的数值解的方法。
11.1.4  有限单元法  finite elementmethod
以变分原理和剖分插值为基础的求微分方程数值解的一种方法。包括里茨有限单元法和伽辽金有限单元法。
11.1.5  边界元法  boudary elementmethod
将区域边界剖分成若干线元,利用边界积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解出边界结点上的未知量,进而求出区域内部任一点的未知量的数值计算方法。
11.1.6  定解条件  definite condition
微分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统称。
11.1.7  初始条件  initial condition
在所研究时段初始时刻,渗流区内未知函数所满足的条件。
11.1.8  边界条件  boundary condition
渗流区内未知函数在边界上所满足的条件。
11.2  物理模型法  method of physicalmodel
一般指研究地下水渗流的室内试验和物理模拟的方法。它是一种与原型物理过程相同,或与描述原型物理现象的数理方程相同的模拟方法。前一种方法采用实体模型,后一种方法,采用薄膜模型、隙缝槽和电模拟模型等。
11.2.1  砂槽模型(渗流槽)  sandtank model

实验槽内装有土壤或砂或玻璃球等、与原型中物理过程完全相同的一种实体模型。
11.2.2  电模拟  electrical analog
利用渗流场中地下水位(水头)、流量、渗透系数及贮存量变化与电场中的电位、电流、导电率及电容贮存的静电量相对应的关系,在电模型上求解相应微分方程的解的方法。电模型可分为连续介质电模型和电网络模型。
11.2.3  连续介质电模型
electro-analogical model for continuous medium
由导电液体或导电纸等组成连续介质的电模型,主要模拟地下水稳定运动的模型。
11.2.4  电网络模型  electrical networkmodel
指由电阻组成的用于模拟地下水稳定和非稳定运动的电阻—电阻型网络模型以及由电阻、电容组成的用于模拟地下水非稳定运动的电阻—电容型网络模型。
11.2.5  隙缝槽模拟(粘滞流模拟、平行板模拟)  Parallel-plate analog
以两块平行板狭窄隙缝中粘滞流体的流动与孔隙介质中地下水渗流相似的原理为基础的模拟实验方法。
11.2.6  薄膜模拟  membrane analog
利用孔隙介质中地下水渗流与受微小荷重薄膜的挠曲间的相似性,在以边界水头分布固定周边的薄膜模型上模拟含水层中地下水的稳定渗流的方法。
11.3  混合模拟  mixing analog
一般指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数值模拟与电网络模拟的联合模拟方法。
12  地下水动态
12.1  地下水动态  groundwater regime
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潜水动态和承压水动态。
12.2  地下水天然动态

naturalgroundwater regime
在各种天然因素综合影响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等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地下水天然动态常有季节性和多年周期性变化。可分为潜水天然动态和承压水天然动态。
12.3  地下水开采动态

groundwater regimeunder exploitation
主要由人工开采引起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及化学成分要素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潜水开采动态和承压水开采动态。
12.4  地下水动态要素

element of groundwater regime
随时间变化的地下水的水位(水头)、水量、水温、化学成分等总称。
13  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  

genetic types of groundwater regime
根据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导因素进行的分类。主要有渗入—蒸发型,渗入—径流型、水文型、渗入—开采型以及多年冻结型和冰雪补给型等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
14  地下水动态观测
14.1  地下水动态观测

groundwaterobservation

对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动态要素.选择有代表性的泉、井、孔等按照—定的时间间隔和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的工作。
14.2  地下水位统测

simultaneousmeasurement of groundwater level
对研究区内的井孔在同一时间进行水位测量,以便查明地下水水位的分布状况,编制此一时刻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和地下水埋藏深度图等。
14.3  地下水开采量调查

investigation of groundwater withdrawals
为了取得研究区内地下水实际开采量的数据,对城市、工业、农田灌溉等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调查和统计工作。
14.4  地下水动态预测

prediction of groundwater regime
根据已知的地下水动态变化过程,采用某种计算方法,预测今后地下水动态的变化规律。
14.5  地下水监测网

groundwatermonitoring network
为掌握地下水(水位、水质、流量等)的动态,对空间散布的点及其对每个点以一定时间进行观测,由此组成的网络称为地下水监测网。
14.6  地下水监测频率

groundwatermonitoring frequancy
对于某个监测点单位时间内观测的次数。
14.7  地下水监测密度

groundwatermonitoring density
单位面积上的监测点数。
14.8  地下水监测网优化
optimization of groundwater monitoring network
在一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地下水监测频率和密度的最佳组合。
15  地下水动态特征
15.1  地下水埋藏深度

buried depth of groundwater table
从地表面至地下水潜水面或承压水面的垂直深度。
15.2  地下水水位变幅

amplitudes of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某—时间内地下水水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15.3  地下水水位下降速率

rate of groundwater level decline
单位时间内地下水水位(水头)下降值。
15.4  地下水动态变化周期

fluctuationcycle of groundwater regime
地下水动态呈有规律循环变化的时间间隔。
15.5  地下水平均水位

averagegroundwater level
在某—观测时段内,地下水水位的平均值。
15.6  地下水最高水位

highest groundwaterlevel
在某一观测时段内,地下水水位的最高值。
15.7  地下水最低水位

lowest groundwaterlevel
在某一观测时段内,地下水水位最低值。
15.8  地下水水位变动带

fluctuation zoneof groundwater level
一般指位于潜水含水层上部潜水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整个区段。
15.9  地下水动态曲线

curve ofgroundwater regime
根据观测点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绘制的地下水水位、流量、水温及水化学成分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5.10  河流水文图  streamflowhydrograph
河流流量的历时变化曲线图,采用一定的方法可将其分割为基流和洪流部分。

16  地下水均衡
16.1  地下水均衡  groundwater balance
某一地区(含水层)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与总消耗量及地下水贮存量的变化量之间数量对比关系。
16.2  水均衡要素  element of waterbalance
天然水各补给量,各消耗量及贮存量变化量的总称。
16.3  水均衡方程  equation of waterbalance
在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内(天然水)各补给量总和与各消耗量总和的差值等于均衡期始末水的贮存量的变化量的关系式。表示水均衡收入项和支出项关系的方程。
16.4  地下水均衡方程

equation of groundwater balance
表示地下水均衡收入项和支出项关系的方程。
在研究区内某一时段内,某一含水层地下水各补给量总和与各消耗量总和之差值等于均衡期始末的地下水贮存量的变化量的关系式。
16.5  均衡区  balance area
在水均衡计算中和均衡观测工作中,所选择的某一基准面以上具有明显边界的水文地质单元或地段。
16.6  均衡期  balance period
水均衡计算的时段。
16.7  正均衡  positive balance
某一均衡期内,总补给量大于总消耗量时的水均衡。
16.8  负均衡  negative balance
某一均衡期内,总补给量小于总消耗量时的水均衡。
16.9  水盐均衡  water—salt balance
地下水的水量和盐分的收入项和支出项的对比关系。是土壤改良水文地质的研究内容之一。
16.10  地下水均衡场

experimental fieldof groundwater balance
选择的有代表性的测量地下水均衡要素的试验场地。
16.11  地中渗透仪  lysimeter
测量降水入渗量、潜水蒸发量和凝结水量的一种地下装置,该装置通过导水管与给水设备相连接的承受补给和蒸发的各种土柱圆筒和测量水量的马里奥特瓶所组成。
16.12  零通量面法  zero flux plane
在包气带中通过土水势梯度为零的点的水平断面,通过该断面的水分通量为零。
17  均衡计算
17.1  降水入渗系数

infiltrationcoefficient of precipitation
一个地区单位面积上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
17.2  灌溉回归系数  irrigation returnflow rate
在单位面积上,灌溉补给地下水的量与灌溉用水总量之比。
17.3  潜水蒸发量

evaporationdischarge of phreatic water
潜水以气体形式通过包气带向大气排泄的水量。
17.4  潜水极限蒸发深度

critical depth ofphreatic water evaporation
潜水蒸发停止的潜水面埋藏深度。在该深度以下潜水无蒸发。
17.5  有效降水量  effectiveprecipitation
在某一时间范围内,能够产生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降水量。
17.6  泉水不稳定系数

instability ratioof spring discharge
某一时段(一年)泉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
17.7  贮存量变化量

variation of groundwater storage
在均衡区内,在均衡期的起止两时刻的水位变动带内重力水量。通常以水层厚度(μ;Δh)计算,其中μ是变动带内岩石的给水度,Δh是均衡期水位变化的平均值。
17.8  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量

precipitationinfiltration rate
大气降水通过包气带补给地下水的水量。
17.9  地表水渗入补给量

surface waterinfiltration recharge
地表水通过包气带补给潜水的水量。
17.10  地下水径流流入量  groundwaterinflow
地下水侧向径流进入均衡区的水量。
17.11  地下水径流流出量

groundwateroutflow
地下水侧向流出均衡区的水量。
4.17.12  潜水溢出量

groundwateroverflow onto surface
均衡区内从含水层以泉或泉群的形式溢出地表的水量。
18  地下水数据库  groundwater data—base
利用计算机的贮存介质存贮有关地下水(水位、水质、流量等)的各种信息,并能方便的查询、检索、处理数据的管理系统。
19  地下水信息系统

groundwaterinformation system
地下水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组成,为用户提供地下水动态的全面综合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




推荐阅读

【干货】地下生态城市与深地生态圈战略构想及其关键技术展望

【更新】聚焦两会中关于地下水的那些事(完整版)

 特刊 | 地下水环境网资料汇总(喜迎2017)

【资料】地下水相关专业精品课程

【福利】地下水专业相关书籍下载

【福利】地下水专业考研资料整理

【政策】国务院今日发布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排污许可)实施方案 (附全文)

【前沿】未来十年水工环学科发展战略之重点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领域

【观点汇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系列解读

【解读】优化评价内容 严控新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解读

-END-

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微信公众号

 编辑:滕飞达


注:加下图小编微信入微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