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 | 呵护梦想的火 坚持正确的事
从普通国企员工到济辰科技的当家人,张维勇选择了一条有别于同时代大多数人的路:毅然辞去企业副总之位踏上创业之路;两次创业失败后,独身离乡前往上海修读MBA;学成之际再次创业,成立济辰科技有限公司。借力高校,合作政府,从节水卫浴到智慧水务,每一步都走在时代之前,在一次次重定位和转型跨越中,济辰已然成为节水行业的先锋者。
“扎根行业久了,万变不离其宗,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管理,都是在做节水。”
慧眼洞察行业 初心推动创新
在卫浴行业仅关注节省成本和满足用户用水体验时,济辰看到了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在众企业还停留在硬件控制被动节水时,济辰已走向数字化管理,主动节水,成立济辰水数字子公司,张维勇似乎总能棋高一着,抢在市场之前。
“这个思路是反着的,我们不是为大数据而大数据,而是看到仅仅产品改变还不够,重要的是管理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信息化。”当被问到总能把握行业走向的秘诀时,张维勇如是回答。行业动态无法由站在业务之外冷眼旁观得来,而需扎根行业,深入市场,探究表层之下的潜在需求,先客户之忧而忧。
节水卫浴是对用水行为的事后约束,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真正意义的节水离不开用水者的主观意识,水资源管理从硬件为主走向数据为主是必然趋势。济辰水数字通过在硬件上安装传感器,收集其用户用水数据,上传至平台分析,通过与标准值、最高值、平均值比较,判断用户用水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节水要求与国家规定。
对于企事业单位等集团用户,济辰每月将提供一份用水行为分析报告,满足水资源管理系统中不同层级的需求,对于后勤部门,报告将说明系统中各个单位的用水量、用水结构、月中流量等信息,便于下一月度统一管理;对于基层服务人员(如卫生人员或水工),报告将提供系统内各个部分故障的频率、发生事故的高频时间,真正防患于未然。报告将原来难以量化的信息明确化,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济辰还可实时监测用水情况,利用即时的信息化服务使硬件故障和不良用水习惯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减至最小。
除医院、学校等大型管理系统,济辰也和政府合作,走进千家万户,上海市内包括家庭用水在内,共设450多万个点,杨浦区包括家庭和单位总共有52万个点。目前济辰已将同济西苑完全建造,希望能够得到水表状态、水费缴纳,用水量等家庭用水数据,若运作后可达预期效果,将向政府展示,后大力推广,实现全面的水资源智能管理。
张维勇怀抱解决缺水问题的壮志进入行业,在前期因错误判断而损失甚大后,多年来不断分析客户诉求,找到行业落脚点,结合节水核心和客户需求坚持探索最有效的节水方式,正是这种立足行业,勇于开拓的的精神才带来济辰数次正确的战略变革。
“作为企业,应该具有与高校合作的主动性,而大部分企业没有;具有这种主动性的企业,也有问题——第一太功利,第二它本身就不自信,它不知道怎么跟高校合作。”
突出核心优势 深化校企合作
许多经营者总希望公司能面面俱到,不断扩张,集产品研发、包装、销售于一体,这种合并上下游,提高行业话语权的企业战略适合迪士尼这样的巨头,却不一定适合仍在不断探索变革的济辰。张维勇始终坚信保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将其余部分外包,与外界合作,轻装上阵,才是保持企业活力的正确之道。
“我的核心是对行业的了解。我知道行业的发展方向,并且我的这种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到行业的发展方向。”当谈到企业优势时,张维勇自信地说到。正是这种扎根行业的了解和影响力,使济辰既不过分畏惧大资本的突然袭击,也不时刻担忧新科技对行业格局意料之外的颠覆。
济辰多年来一直走在行业科技的前方,离不开领导者先于他人的战略筹划,也离不开与高校合作的发展模式。创业多年,济辰始终没有离开同济身边,作为同济第一批被资助的创业企业,同时依靠地理优势,多年来一直与同济相关方向的实验室保持密切联系,近年又成立了智慧水务研究室,校内外合力推动水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实际上,与投资新建实验室相比,与高校合作无疑是更节省人力物力的选择,学校作为知识的宝库,大量科研成果等待实用化,校企合作有利于科技的价值实现。对企业而言,节省开发成本;对学校而言,提高资源利用率,用学术优势获得盈利;对社会而言,推动技术进步,有助于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一举三得。
然而,目前校企合作发展较慢,理工类高校虽有“产学研”平台,但难以发挥最大效用。“原来的产学研,实际上是一些实验室、一些好技术,明码标价,吸引企业购买或投资,但学校的科研成果与现实需求往往不能完全匹配,导致效率不高。真正的校企合作应是企业为主,根据企业需求,企业是学校研究的客户。”张维勇支持企业主动出击,将自身或行业需求同学校交流,坦诚以待,追求共赢。
“这一路上就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做,让自己活得更精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这种想法,但是有人按着它,但人应该保护、呵护这份心,并且尽可能追寻他,不然肯定很累。”
拒绝“差不多” 守护正能量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大多建立起包括教学、制度、资金、人力资源在内的多重保障机制,为青年人的创业扫清障碍,但在张维勇选择放弃稳定工作,走向未知的创业旅程时,“创业”还只是个刚刚走入大众眼光的新词汇。到底是什么激励着,驱使着张维勇踏出创业的第一步呢?
“最终人都将走向一个小盒子,很多人说既然终将走向平静,还不如现在就知足常乐,我说:可以呀,但你幸福吗,从人性的角度,经历过不知足,一直在努力,最终觉得就这样吧,然后才知足常乐,这才是真正幸福,但如果一点都没有实现过,就知足常乐,这就没怎么经历人生。”张维勇坦言,当时心中坚定认为自己的一生不应局限于此,当前环境限制自己的发展,一定要离开,不能勉勉强强过这一生。
济辰的内部氛围宽松又积极,没有严格的出勤时间限制,但据同济科技园的管理人员表示,济辰的员工总是下班最晚,分内工作结束后也无人谈天,大多在看书或加班。张维勇倾向于招聘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发掘他们的潜力,希望其今后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鼓励员工考研,成立学习小组,他认为考研是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向上的人就算复习用到一部分时间,但只要把一半精力拿来做工作都可能比原来8小时间做得多,我有责任保护他”,这是一个长者对少年人的珍惜与呵护。
除此之外,张维勇还积极参与母校同济的创业教育建设。他表示这是身为同济学子不容推卸的责任,因此,不论是讲座还是评审,包括科创联的相关活动,只要母校需求,张维勇总是优先处理,坚持无偿,这带给他一种幸福感,同时,通过与大学生创业者的接触,张维勇也感受到创新的火苗,这让他欣喜又感动,希望能助他们一臂之力。
最后,笔者邀请张维勇先生送给大学生创业者两个关键词,他不假思索的说出“坚持、做正确的事”:
“创业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中间会有很多人倒下去,其实成功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坚持立住,当你的竞争者都离开了,你就是笑到最后的人。此外,不要总想着赚钱,要去想行业真正需要什么,做正确的事,这样才能逐渐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得到合作方的尊重。”
本文系原创作品,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整理排版:郭天艺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