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马联合申遗成功,有个党派的推动不得不说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0年12月17日,厦门民盟期盼并为之努力推动了5年的一项文化领域的参政议政活动终于有了令人激动人心的结果: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一次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申遗成功!
紧接着,为了及时总结中马送王船联合申遗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申报和保护文化遗产,12月22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指导,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民盟厦门市委与厦门市文旅局、同安区政府联合承办的“走向海洋——闽南海洋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厦召开,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张道宏应邀专程莅会并致辞,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主委阮诗玮,民盟省委副主委刘泓参加会议。
张道宏在开幕式上致辞→
论坛开幕式在吕厝社区举行↓
开幕式结合同安吕厝华藏庵第152届送王船文化节颂典仪式举行,马来西亚马六甲申遗方通过视频连线形式对“送王船”申遗成功表示祝贺,称将以此为契机,共同传承和发展中马两国的共同文化遗产。研讨会上,厦门民盟学者带来5篇主旨发言,从多角度深入探讨了申遗后保护与传承闽南海洋文化的路径,得到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导。
▲上图为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黄敏沁与参加“闽南海洋历史文化论坛”的盟内专家学者等合影;下图为盟内文艺家参与申遗成功专场晚会演出。
厦门民盟作为地方参政党,为何与“送王船”申遗有密切的渊源?其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又有什么成功经验值得总结?
助推“送王船”联合申遗的回顾
2015年12月29日,时任厦门市文化局局长林进川、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陈耕一行走访民盟厦门市委,就《厦门市“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听取意见建议(见下图)。双方对新常态下文化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讨,商定在多个领域联合推动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合作推动中马送王船联合申遗。时任民盟市委副主委朱奖怀建议:由民盟中央牵头组织,邀请全国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相关人士和台湾地区、马来西亚的专家、学者及送王船宫庙负责人,共同举办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研讨会,并将开幕式放在同安吕厝,让大家领略十万民众送王船的盛典。这一建议得到文化部门的热烈响应和民盟中央、民盟省委的大力支持。
2016年1月31日,厦门市政府和马六甲州政府约定联合推动中马联合申报送王船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马联合申遗行动正式开始。2016年初,厦门民盟将《关于传承送王船文化暨建设吕厝民俗村的建议》列为年度重点课题,派课题组成员参加了2月底陈耕会长率领的送王船宫庙赴马来西亚交流团,拜会马来西亚主要宫庙,重点是拜访马方国家级非遗传习单位马六甲勇全殿,取得了大量一手资料。课题组还先后赴同安吕厝、海沧钟山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特别是深入了解了吕厝社区居民对送王船习俗传承的强烈意愿和对社区进行整体改造的规划,在形成课题报告的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呈阅件。
▲赴马来西亚交流团参访福建会馆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2016年11月26至27日,厦门民盟与厦门市文广新局联合主办“共同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讨会”。开幕式结合同安吕厝华藏庵第151届送王船文化节颂典仪式举行,民盟中央宣传部部长曲伟受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的委托专程莅会并致辞,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陈昌生代表主办方致辞,民盟省委副主委刘泓出席开幕式(见下图)。
来自马来西亚、台湾地区和全国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专家、学者对“国家级非遗送王船的文化生态保护”进行了专题研讨。对于这场盛会,马来西亚侨生(峇峇娘惹)公会总会长颜泳和先生在《海丝送王船》一书中这样写道:26日上午,我们很早就来到同安吕厝,那里早已经人山人海。村口彩楼的对联令人印象深刻:“民心相通,文化搭桥;一带一路,王船开路。”这场全国性研讨会直接推动了中马“送王船”联合申遗进程。
2017年11月,吕厝华藏庵与马来西亚马六甲勇全殿签订友好兄弟宫庙协议书,之后民间交往一直没有中断,厦门民盟也一直关注中马联合申遗的进程。经过多方努力,2019年4月1日,中马送王船联合申遗文本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20年7月23日,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细致和原会长陈耕一行走访民盟厦门市委,告知联合申遗即将成功的消息,双方就申遗成功后举办研讨会事宜进行了探讨,并排出倒计时时间表和责任分工。经过5个月的筹备,研讨会得以圆满举办。
助推“送王船”联合申遗的思考
2020年12月22日举办的“中马‘送王船’联合申遗成功暨闽南海洋历史文化论坛”活动,是对中马联合申遗成功的总结,也意味着对送王船的保护与传承将进入新的阶段。回顾这段经历,厦门民盟总结了以下三点成功经验。
加强对口联系,准确把握社会热点
多年来,厦门民盟与对口联系的文化、教育、科技等部门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密切保持互动,采取课题调研、专题座谈、联合办会等多种方式就我市的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合作交流使得参政议政不是停留在纸面,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实实在在推动问题的解决。如民盟厦门市委与厦门市文旅局作为厦门市政府部门与市民主党派的对口联系单位,始终保持密切联系,良好互动。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于2007年6月经文化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双方就如何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工作,紧密合作,达成多方面共识。
发挥界别优势,勇担文化责任
厦门民盟始终将文化界别作为发展的主要阵地,先后成立了思明区文化支部、湖里区文创支部、集美区文化支部等基层组织和文化、文艺等专门委员会机构,汇集了全市知名的文史专家、作家、书画家、文创产业精英等,成为盟市委的文化专家智库。
依托文化界别优势,厦门民盟勇于担当文化责任,在文化领域开展了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盟务交流等工作,取得一批可喜的成果,如助推我国第一部老字号保护的地方立法——《厦门老字号保护发展办法》出台,打造了一批关注地方传统优秀文化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
立足地方特色,以开放视角助推文化保护与传承
厦门以港立市,是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这里是闽南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和保存地,而闽南文化是厦漳泉地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文化纽带和历史链接。厦门民盟立足厦门城市定位和文化特色,积极参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社会事务,助推“送王船”联合申遗就是其中的范例。
“送王船”是闽南地区六百年来代代传承的民俗,至今各传习点万人空巷、争先恐后参与。这一民俗被部分文化学者解读为小众的民间信仰,仪式中“烧王船”环节的环保性也屡被质疑。因此,助推联合申遗是否有利于促进厦门市传统文化的发展,成为厦门民盟送王船申遗课题组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在实地调研送王船传习点和研读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课题组基于以下三点认识,确定以开放的视角来解读民俗、助推联合申遗。
课题组认为,追溯历史,送王船产生自洪武到隆庆开海的海禁年代,这正是闽南民众走向海洋的悲壮时代。为了鼓舞自己走向海洋,他们借鉴北方传来的送瘟船仪式,创造了送王船习俗,以此彰显自己的勇气、信心。送王船也因此成为闽南民众的一种精神寄托,支撑了闽南人与海洋千年不辍持续发展的历史。这项古老禳灾祈安的仪式,虽然有迷信色彩,但包含有大量积极意义的成分,可以通过“减少迷信色彩,增加文化内涵”,实现“科学阐释、扬弃传承、创新发展、服务时代”。
课题组认为,民盟前辈费孝通先生提到文化自觉的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今天仍然适用于解读“送王船”这类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文化有雅俗之别,但没有高低之分,助推送王船联合申遗,是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工作。
课题组认为,从一带一路背景来看,送王船随着闽南民系的迁徙流传到台湾、东南亚一带,2011年、2013年分别成为中国、马来西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属系出一脉的文化习俗,联合申遗说明“民心相通”有历史的印记和文化的牵连可循。
尾声
非遗的核心要务不是申报而是传承,中马送王船联合申遗成功,只是保护与传承新篇章的开端。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黄敏沁副表示,文化是民盟的主界别,推动文化保护与发展,我们责无旁贷;助推送王船申遗成功,只是厦门民盟多年来关注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今后还将持续关注、推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工作。
对于申遗成功后如何保护和传承送王船这一世界级非遗项目以及宋江阵、拍胸舞、五祖拳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厦门民盟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建立“生态保护区”、实行整体性保护,规划送王船文化小镇等建议。
他们说,申遗成功不是尾声,而是与文化结盟、一路向海的开始,而且永不停止。
编辑:民盟厦门市委新媒体中心
热烈祝贺厦门民盟成立70周年!表彰、汇演…精彩纷呈!这位建言献策、课题常被采纳的厦门人,哪个单位的?
一位厦门媒体人的诗意与温情:用爱说话!
厦门这位教授有份特殊的感情!
欧阳永金——厦门桥隧领域的领军人!
园林行业品牌的守望者黄素华
林松华:“爱”才是一切成功最大的秘密
吴伟琪:卅载历练锻造金融专家底色,两个“唯一”尽显信息尖兵风采
厦门这位作家妙笔文章,四度斩获冰心儿童文学奖!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