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2022届毕业生赵汝珍是一位不断探索建筑学边界的温州女孩。在温肯的四年中,她一边吸收前沿学科知识,一边用所学反观温州地域文化保护。她跟随教授开展城中村生产和保护的研究,并和跨学科团队振兴乡村及生态景观、从人类学介入泰顺廊桥创新设计、为瑞安曹村引水渠提供改造方案、探索胶合板可回收家具的可能性以及通过设计航天器探索人与宇宙的关系......对于赵汝珍来说,建筑系的学习,课堂中学到的仅仅是一部分。跟着教授穿梭于温州各地勘探研究的生活,贯穿了她四年大学时光。赵汝珍坦言,相较于普通高校,在温肯灵活性较高的环境下,她得以有机会广泛地参与关于经济、环境、政治、社会和城市背景的课外项目、竞赛和研究。大一期间,她就参与了王宅村改造研究项目,探索城中村的改造和保护课题,并在后续法国籍建筑系主任教授Vincent Peu Duvallon带领的学校SpF(Student Partnering with Faculty Program)项目—The Productive Village中进行深入研究。
大二,赵汝珍跟随Vincent来到瑞安曹村拍摄《外眼看温州》系列双语短片。开往目的地的路上,他们偶然路过一条赵家渡引水渠。这条长达1.5KM,横跨在绿色的稻田,让教授联想到了瑞士建筑师盖凡提在1970年代设计的经典作品——把引水渠改造成可供人使用的公共空间。回来后,赵汝珍就和教授一起尝试开展对这条水渠的研究和改造。他们连续2次到访当地,进行现场勘察测量。对于他们而言,要考虑的不仅是建筑结构方面的研究,更是对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风情的研究。在2021年,该项目一举获得学校科研日Student Research Day 的“Best Oral Presentation”, 甚至获得了国际竞赛Non-Architecture Finalist的荣誉。该项目被发表在non-architecture官网上
温州泰顺县素有廊桥之乡的美誉。2021年,温州肯恩大学与泰顺县联手开展校地合作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温肯也在校园内启动了一场泰顺廊桥创新设计大赛。在Linnéa Moore教授的指导下,赵汝珍带领跨年级的7位团队同学,对于廊桥一等奖概念设计进行了深化落地。在廊桥实地考察时,她和团队观察到廊桥的文化传承不仅仅在于廊桥建构的过程和美学,还在于它文学综合体的性质。这意味着廊桥设计需要考虑如何将其他文化载体比如牌匾、木偶戏中蕴含的精神和雅俗共赏的呈现形式融入到桥梁空间设计中。最终,赵汝珍和团队通过框与画的形式将泰顺的山水、廊桥、戏剧、牌匾等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桥梁设计规划中,夺得了大赛的优胜。赵汝珍坦言,廊桥项目进行过程中最有意思的一点也是最困难的是多方参与带来的沟通难题。“校方和廊桥组织之间的新旧冲突以及与设计院和传统廊桥结构师傅之间的施工配合,这些都需要全面考虑。”在她看来,一个建筑建成后,它所联结的所有人和事,都会成为文化传播的渠道。
赵汝珍对于其他领域的探索不止于建筑项目,还涵盖多个方面。基于先前帮助Vincent教授制作家具获得的经验,她为温肯校友会设计了只属于温肯的校友之家配套家具。此外,在与商科和生物系跨学科朋友们鲍佳钰、黄铁汝、易宸的合作下,她尝试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去解读城市化和农业消失的命题。基于金融模型和生物生长机制的分析所提出的建筑提案“Points of departure”获得了由温肯理工学院和建筑学院联合举办的ARCHITECTURE, CULTURE and AGRICULTURE: THE Challenges of Urbanization竞赛一等奖。后续在Vincent教授的指导下, 将项目深化梳理成论文发表在Architecture Media Politics Society (AMPS) 的国际期刊上并参与了论坛活动。
跨领域的研究也促进她萌生了推进跨专业合作项目的想法。作为AIAS美国注册建筑师学生协会温肯建协的主席,她协助建筑系学生发展学术兴趣和组织跨学科比赛,以及举办和美国肯恩大学的sketch night联谊活动。站在毕业关头,赵汝珍并没有急着为自己决定未来。她选择GAP一年。“我希望能够利用这空闲的一年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尝试更多跨学科的可能,再出国进行深造,从更多的角度去认识建筑这门学科。在成为公众的建筑师之前,我想先成为自己的建筑师。”赵汝珍表示,未来,自己会在乡村振兴和原生艺术领域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