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成都|听,芙蓉花开的声音
霜降刚过,深秋已至,又到了一年芙蓉季。芙蓉,是成都的市花,与成都有着千年的羁绊。成都每到深秋,芙蓉盛放,花开似锦,“四十里芙蓉为锦绣”。今天,《夜读成都》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芙蓉的美文——《蜀山新秋芙蓉开》,感受成都深秋,品味花中蓉城。
蜀山新秋芙蓉开
阿来
从时序上说,芙蓉花差不多就是成都一年中最晚开的花了。正所谓“开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
苏东坡诗云:“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说的正是此花开放的时令。这样留心于芙蓉的观察者不止苏东坡一个。早在此前的唐代,长居成都的女诗人薛涛就有诗句“芙蓉新落蜀山秋”。说芙蓉花落的时候,蜀地的秋天就算是真正到来了。从诗句中看,薛才女的观察更加细致入微,芙蓉花真的是且开且落的。芙蓉花开的那些日子,我就四处留心观察,每一朵芙蓉,盛放后,在枝头上停留也就两天左右时间,然后,就萎顿了,悄然凋落在树下了。只要稍加留意,就会看到每一株芙蓉树下,潮润的地上,都有十数朵,甚至数十上百朵的落花了。但在树上,每一枝头的顶端,都有更多的花朵正在盛开,或者即将盛开,还有更多的花蕾在等待绽放。也就是说,芙蓉的花期还长,蜀地成都的秋天也一样深长。
这就是在成都观赏秋花,要以芙蓉为先的首要理由——自然物候上的理由。当然,更为重要的还有文化上的理由。
成都被简称为“蓉”,已有千年以上的时间。这个“蓉”,就是芙蓉花的“蓉”,木芙蓉的“蓉”。有个传说叫“龟画芙蓉”。说的是成都初建城时,地基不稳,屡建屡塌,后来出现一只神龟,在大地上匐行一周,其行迹刚好是一朵芙蓉的图形,人们依此筑城,“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
再一个传说为更多的“蓉城”人接受,叫“芙蓉护城”。说的是五代十国时后蜀国郡孟昶为保护城墙,命在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每当秋天芙蓉盛开,“四十里芙蓉如锦绣”,满城生光,成都便从此名之为“蓉城”。据考,当年的城墙是土城,在雨水淫多的成都,土城易于崩塌,而芙蓉花树,地面的部分繁盛茂密,可以遮挡雨水直接冲刷墙土,其根系也很发达,也有很好的固土作用。也许嫌这个理由过于实用主义,不太配“蓉城”或芙蓉本身的美丽,或者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反正成都人更相信,孟昶所以选择芙蓉防护和装点成都,是因为其王妃花蕊夫人的影响。这位花蕊夫人喜欢赏花观花,又因为眼见春夏之花之短促而易于凋零,便又时时处于“感时花溅泪”的敏感伤怀的状态之中。后来,她在郊游时,在农家院中,发现了这傲寒拒霜的芙蓉花,深得安慰,非常喜爱。因此孟昶为讨她欢心才在成都遍植芙蓉。
成都这个城市,注定与芙蓉有缘。不仅从五代起,就把芙蓉当成了市花。更早一点的唐代,浣花溪边有许多造纸的作坊,能制美丽而精致的笺纸。才女薛涛在这些笺纸上写她一个名伶送往迎来的诗,清词丽句之外,还嫌书写的介质不够美丽,竟自己跑到某个造纸作坊,亲自设计纸样,并督导工匠,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成了色彩绚丽又精致的薛涛笺,专门用来写她“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之类的多情诗句。这也是她为这座叫“蓉”的城市留下的一段深远的雅韵。
是的,有薛涛和花蕊夫人两位多情善感的美丽女人打底,成都的芙蓉便更加意味深长了。
朗读者|郭茵月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成都市语言艺术协会名誉会长,原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今晚800》节目主持人。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范长江新闻奖提名。
本文选自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品“文艺成都书系”之《散文成都》,经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权使用。
下期预告:明日(周天)晚10:30,朗诵艺术家董凡为你读《成都太阳》。
《夜读成都》,每周一、三、五、六、日晚上10:30上线,敬请关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海报制作 吴雅婷
Logo设计 严瑾
编辑 王斌
校对 钟英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杨扬
图片 视觉中国
音频 由成都市语言艺术协会提供
朗读者图片由郭茵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