蔫了的青椒:从坐班开始
- 近期热文 -
山东高校恩怨 / ”折腾“大学 / 大学生100本好书 / “无限责任公司” / 痛苦博士经历 / 学生集体退学 / 中华文明脉络 / “上大学就轻松了” / 大学教师工作生活状态 / 中国大学退步榜 / “逼良为娼”的科研制度 / 拼命读书是捷径 / 增设、撤销专业盘点 / 高校进步与退步排行榜 / 整垮一所好大学不难 / 教育部发文狠抓本科教学 / 好书:继《三体》后刘慈欣新作重磅首发! / 好书:琢磨先生《终有一天你会懂》 / 好课:10分钟练出流利口语 / 好课:《超级演说家》冠军靠这套方法3年3次成功逆袭!
____________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原创
作者:学术志编辑部
坐班:“青椒”之痛
坐班一年半以后,晓芸还是选择了辞职。
一年半以前,她从沪上一所著名高校取得了博士学位,入职华北某省会的一所高校。虽非“名校”,但是自己喜欢教书,学校离家又近,晓芸还是对即将开始的“青椒生活”充满期待。
体检、签约、报到……一切都很顺利。
直到九月份正式开学之时,学院领导才告诉她,新来的老师需要坐班一年……
晓芸想到了自己手头还未结项的两项课题,稍微犹豫了一下,但是刚来学院,她实在不好意思拒绝领导教派的第一份工作,更何况领导说“这个决定是上过院党委会的”,她也只能勉强答应下来。今年晓芸所在学院新来了四位博士,无一例外被安排在各个办公室里。
四位博士中,晓芸最年轻。她被安排在了研究生管理办,负责学院所有研究生的选课、排课、入学、毕业以及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晓芸本以为自己是一个帮手,但是到了办公室以后才发现,负责这些事情的只有她一个人。此时,她才偶尔回味过来刚入职时几位老师的窃窃私语,意识到她接手的是“别人挑剩下的工作”。
入职两个月后,晓芸发现,这份“别人挑剩下来的”工作并不比全职的坐班人员轻松。
“每天要转发十几个文件,接打上百个电话,选课调课一直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晓芸感到了一丝困惑,原本以为到了大学可以安心于教学与科研,但是现在却只能顶着教学岗的名头,做着行政岗的工作。眼看着就职于其它高校的博士同学忙于调研、参会、发论文、做课题,而自己却做着与学术研究毫不相干的工作,晓芸心里不时感到一阵焦虑。但是她不知道该如何向学院领导表达她的不情愿,因为院长书记每次见她,都总是不等她说话就笑着表扬她“工作做的不错”,把她想说的半截话堵在了肚里。晓芸博士毕业一共发了一篇CSSCI,刚刚达到学校毕业资格,想到求职时曾说过的“愿意听从学院安排”,她便越发觉得不好意思拒绝当下的工作。
就这样,晓芸在忙碌中度过了半年时间。
时光荏苒,她已经没有了当初不能做学术的焦虑,而是在工作中变的越来越麻木了,她习惯了每天早上在笔记本上抄好当天要处理的事项,熟悉了教学、选课系统的操作,也习惯了不分昼夜地接听学生电话,处理各项琐碎事宜。晓芸慢慢丧失了对自己身份的警惕,很多时候,她都感觉到自己是辅导员中的一员,而不是教学岗位的一员。
但是第二个学期伊始,晓芸就遭遇了当头一棒,院里学术成果统计时,她的科研领域一片空白。
晓芸所在学院坐班的四位新进博士均无科研进账,学院另有一位海归博士,坐班一年,现已“刑满释放”,也无任何科研成果,这让晓芸与其它几位博士得到了些许安慰。在这种“小环境”的比较中,晓芸渐渐忘记了读博时密切关注学术热点并笔耕不辍的精气神,似乎越活境界越小了。
可是,当晓芸听说就职于其它高校未曾坐班的博士同学则已经拿到了一篇C刊的录稿通知并参与了两项省级课题时,她还是感觉到了深深的失落感,半年的坐班生涯似乎让她一下子与学术陌生起来。
除了科研的颗粒无收,晓芸还面临教学评价垫底的打击。她负责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在研究生中有比较好的口碑,但是开的课却是本科生的,白天忙碌没时间备课,晚上做PPT一直熬夜到凌晨,“备不好课,讲课时毫无精神,学生没有反应”慢慢让晓芸对上课有了一丝恐惧感,她回忆,自己的整个学期“都在念PPT,自己知道准备的不好,根本不敢正眼看学生”。
第二学期虽然颓唐,但是想到只有几个月坐班的日子就结束了,晓芸心里还是充满了期待,而且她慢慢习惯于坐班的“人情世故”,和行政岗的老师们一片和谐。只是工作依然忙碌,晓芸说,“回到家,只要第二天没课,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似乎好多年都没有这么疲惫的感觉了”。
在这种没有时间思考未来道路的状态中,一年时间匆匆而过。
第三个学期开始时,晓芸的坐班生涯依然没有结束。学院新来了两位博士,年龄偏大,都被安排到了工作人员较多的学办和教办,晓芸每日期待,却并没有博士接她的班。
她去找过学院领导,但是领导对她说,“你还年轻,正是干事情的时候,工作也不错,再坚持一下”。
晓芸愤怒了,但她依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因为她的朋友告诉她,“一旦和领导翻脸,以前所做的工作都白做了”,而且,自己刚来学院,以后排课、报岗、评优、评职称都需要学院领导的支持。
想到这里,晓芸忍住了。
她参与的一项课题需要进社区调研,但是领导只批给“两天假”,因为人文学科出身的院长和工科出身的书记并不知道社会科学的田野调研需要长时间的沉浸。请假时,一位领导还“慷慨”地说了一句:“两天如果不够,那就三天”。
晓芸失望到了极点。
她的工作也越来越不耐烦,一位研究生来找她调了两次课,她发了脾气。但是当那名研究生在她面前哭起来时,晓芸又感觉心软了。这名研究生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当了她的“出气筒”。晓芸狠不下心放弃手头的工作,但是她的内心几近绝望。
又一名新进博士来学院报到时,刚出学院书记办公室,晓芸就把他拉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告诉他将要“交接的工作”。那名新进博士向领导反馈了情况以后,晓芸受到了批评,因为她差点“吓跑了刚引进的博士”。
晓芸没再说什么。
第三个学期快过完时,她写了一份辞呈,结束了一年半的“青椒”生涯。
学院领导先是好言挽留,见晓芸去意已决,又以高额违约金来提醒。因为晓芸来校工作未满五年,如果提前离职,将支付高额违约金。“违约金我认了”。晓芸对领导说。
但是晓芸离职时并未缴纳高额违约金,后来她听说是学院出具了相关证明。“也许是他们心虚吧,让一个教学岗老师做了一年半班”。晓芸轻描淡写地说。
她去了一个稍微差点的高校,虽然也可能会坐半年班,但是她觉得有了这次教训,毕竟可以“挺直腰杆说话”。
晓芸的例子并非个案,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青椒”小张身上,他博士毕业于一所985高校,但是因为本科出身一般,便想着找一所普通的高校入职。只是当他办完手续时才知道需要坐班一年,一气之下小张感觉“受骗了”,他愤而辞职到另一所高校,但是还是没有逃离坐班的命运。
在我们所访问的“青椒”中,新进博士教师坐班是一种常态,尤其是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更为普遍。
我们所访问的一些学院领导也或委婉或直白地表达了他们安排新进老师坐班的想法:
让老师们熟悉熟悉环境,认识一下学院其他老师;
行政岗人员严重不足,新来老师为学院服务一年已是传统;
杀杀名校博士的傲气,让他们也服管;
一些高校教师把本职工作当成兼职工作,坐班一年,防止他们接外面的活;
博士生就那么娇气?坐一年班就叫苦连天了,人家辅导员坐班十几年都没任何意见。
……
但是对于像晓芸、小张这样的“青椒”来说,一年的科研时间就这样被白白浪费了。在高校对教师的考评还是以科研、教学为主的背景下,许多晓芸、小张这样的“青椒”依然面临身份的焦虑和尴尬……
后记:
一些高校规定“青椒”几年内不准上讲台,也无需坐班,只要能出学术成果即可;也有一些高校规定“青椒”必须坐班一段时间,需要承担多门本科生课程……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让青椒“坐班”的现象
欢迎文底留言说出您的想法
▷本专题“青椒·故事”来源于对49位高校青年教师的访谈,为保护被访人隐私,案例一律使用化名。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____________
中国大学教育 ID:cncollege
关注高等教育发展 / 关心大学教师成长 / 关怀大学生成才
大学,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