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在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
作为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这句话阐释了道家对“道”的理解。
道家的“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道包含、、。所说的“道 ”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世界的本原,世界由以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第二,世界的本质,即世界面貌的决定力量,第三,世界形成、产生和发展全部历史的述说,也即对道以自身为本原、以自身为本质的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完成的全部历史的述说。
那么道究竟是隔绝于万物的超验存在?还是与宇宙万物相关联的普遍存在呢?
对于这一点,可从开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句来理解。在这里,老子认为,天地万物均由道而流出,道是万物创生之母。然而,即为母子,虽有相生关系,但一旦成型,两者即为隔绝状态。
显然,后世的道学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道”即为道,就应该无处不在,就应具有普遍性。
对于这个问题,《庄子》一书中有一段论述极为精彩:
东郭子问于庄子日:“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日:“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道在哪里呢?不仅在高远的天际,宏伟的楼宇。就是微如蝼蚁、梯稗;贱如瓦甓、屎溺等,也包容了道的存在。
韩非子也说过:
“道,与尧舜俱智,与接舆俱狂,与桀纣俱灭,与汤武俱昌。以为近乎?游于四极;以为远乎?常在吾侧;以为暗乎?其光昭昭;以为明乎?其物冥冥。而功成天地,和化雷霆,宇内之物,恃之以成。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万物得之以死,得之以生;万事得之以败,得之以成。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之以败,得之以成。”
诚然,道可谓是自然界万物维系生长的依托,是人类社会兴衰运行的内在规律,是个人命运折转变化的隐秘主宰。
所以,诚如原始道家所论,道普遍存于宇宙万事万物之中,可谓无处不在,是宇宙间万事万物赖以发生、成长的总根据。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万物之根本。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