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尊重的境界 看孔子如何做

2016-06-21 尚书 学国学网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每个人也都需要尊重他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尊重不是行为的谦卑低下或是语言的唯唯诺诺、曲意迎合。真正的尊重是欣赏对方,甚至是敬畏对方,是高贵人格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他如何尊重人呢?我们看看论语当中的记载。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





孔子接见穿丧服的人,穿着祭祀礼服的人和盲人时,即使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齐衰者”,古代服丧很讲究,分作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这五个等级,也叫做“五服”,根据与丧者的血亲关系而定,体现在穿着上,孔颖达说:“衰者,孝子丧服也。”齐衰者,指的是丧父或丧母,孝子所穿的衣服。


“冕衣裳者”,朱熹认为这是身份尊贵的人,钱穆认为这是轻丧者,可能是指“齐衰”以下的人,还有学者认为,“冕衣裳者”可能是指那些穿着礼服去举行祭祀仪式的人,孔子起立以示尊敬,符合孔子对礼制的态度。







见到这三种人,孔子要是自己坐着,就会马上站起了。要是对方向自己迎面走来,他就要提前迎上去以表示尊敬。而且不论年龄大小。对于认识的人,轻身相迎也就罢了,对不认识的人,也能起身相待,这就是我们常人做不到的地方,但孔子就能做到,这就是孔子伟大的地方。


“过之,必趋”,由此来理解前面所说的几种人,为什么要“趋”,为什么要快步走过?





服丧者,穿着丧服,其打扮与他人不同,若驻留观之,是一种不尊重,所以要快步走过。


穿着礼服的人,将要去行祭祀之礼,与他人穿着必然不同,若驻留观之,指指点点甚或嘲笑,使他人不自在,是对礼仪的不尊敬,所以要快步走过。


盲人或者残疾人,其行为与他人不同,若驻留观之,甚或嘲笑,是为无同情心,无仁心,所以要快步走过。


别小看这些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它对一个人的心理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这就是孔子给我们的示范,处处以身作则。用行动教化世上的人们,难道这不是圣人的平凡和伟大之处,也是一般人永远无法赶上和做到的。这就是说难不难,说不难还真难。




▲电影《孔子》剧照



我们再说一个因为不尊重他人而国破身亡的例子。这距离孔子生活的时代并不远。


春秋时,齐顷公很孝顺他的母亲萧太夫人,经常讲些趣事博取母亲的欢笑。一次晋、鲁、卫、曹四国,各遣大夫来聘。晋大夫郤克,是个瞎子,只有一只眼光著看人;鲁大夫季孙行父,是个秃子,没一根毛发;卫大夫孙良夫,是个跛子,两脚高低的;曹公子首,是个驼背,两眼观地。四个残疾人作为使臣同时来到齐国朝聘。顷公觉得这是让母亲欢笑的好时候,于是密选眇者、秃者、跛者、驼者各一人,让他们分别给四位大夫驾车。四位大夫带着好心出访,却被当众侮辱,因此歃血为盟,四国联军齐力伐齐。


主宾相见敬为先,残疾何当配执鞭?

台上笑声犹未寂,四郊已报起烽烟!


不尊重人,这后果还不严重吗?



我不是尚书

顾颉刚和冯友兰在火车上相遇,旅途乏味,顾颉刚打破沉默,主动示好,冯友兰却并不回应。顾的朋友指责冯友兰,冯一概回以微笑。车到站时,冯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