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顶天立地——华夏传统建筑的梁柱结构与须弥台基

2016-03-21 子觿 学国学网
  点击上方“学国学网” 关注我们!
问:怎样才能每天收到这种提升知识的文章呢?答:只需点击上方的《学国学网》关注即可
  从史前文明的有巢氏“构木为巢”开始,华夏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善用木材来支撑建构自己的室庐家园。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的百越先民,便已发明了依靠树木支撑而构成架空居住面的干栏式建筑,既可避免野兽的侵害,亦可脱离潮湿的地面。
  在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文化中,黄河中游的诸夏先民,更依托深厚的土层,于所挖掘的洞穴上栽植覆盖着相互支撑的树枝作为遮风挡雨的屋顶,这便构成了梁柱结构的雏形。夏商之际,随着王朝兴起帝都营造,华夏民族的梁柱结构建筑逐渐形成。



  梁柱结构建筑的基本构造原理与堆积木差不多,将四根柱子竖起,加上顶盖之后便可形成一间房屋的雏形,但随着社会与技术的发展进步,又从基本结构中衍生出了许多更加复杂的结构与样式,从结构上分有穿斗式、叠斗式、抬梁式,从实用上分有宫观式、民居式、亭榭式、楼塔式等,不胜枚举。
  爲了显示结构上的巧夺天工,并从保持木材通风及修造更换的实用出发,很多梁柱建筑都会有意地将木结构外露,于是便为我们后人提供了观瞻赞叹前人智慧的机会。
  梁柱结构建筑虽在承重能力上不如石制,但因其构件之间皆由榫卯联接,极富韧性,所以当遇到地震时不易发生断裂,抗震效果反而更好,遂产生了“墙倒屋不塌”的民谚。
  其实撑起屋顶的根本不是墙壁,而是由梁柱枋檩所组成的框架,这使墙从承重要素中分离出来而只承担围护和分隔空间的功能,那么“墙倒屋不塌”便不足为奇了。梁柱结构建筑的框架结构也正是现代高层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钢筋水泥框架承重而玻璃外墙只作围护装饰,这恰说明华夏民族早在古代便已具备了非常先进的建筑理念。



  梁柱结构建筑不仅承载了华夏民族的生息繁衍,更在其设计建构中体现了传统礼仪制度的上下有序,如围墙、台阶、殿基、殿顶、彩绘、门窗、配庑等,僭越违制者难逃刑罚,从故宫到恭王府,从雍和宫到白云观,从苏州园林到什剎海四合院,等级序列井然的这一系列文化遗产便是我们认识欣赏梁柱结构建筑的活的教材。
  需要指出的是,梁柱结构建筑并非华夏民族唯一的建筑形制,我们同样擅长砖石结构的建筑,世界上最庞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群——长城——便是华夏民族的杰作,而大木梁柱结构建筑的砖石台座——须弥座——亦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南洋诸国的建筑、家具、造像和雕塑设计艺术。须弥座平面通常呈方形,上下宽,中间逐层收窄,称为“叠涩”。中间最凹最窄的一层,名曰“束腰”,以俯仰莲瓣纹与上下相隔。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史记》里有中国第一份富豪榜

欢迎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gongxiang@xueguoxue.net
版权声明:学国学网所发表的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学国学网
www.xueguoxue.net殷旵老师新浪微博:weibo.com/lexueguoxue微信号:lexueguoxue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