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永远摆脱你的拖延症

赵晨 问题管理 2022-06-27

什么是问题?坦言之,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上的问题越少越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到他人更多的表扬,而不是指出问题。但是,自从上了孙教授《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这门课之后,我认识到:问题不是洪水猛兽,它代表着潜力、代表着隐藏的资源、上升的空间。


挖掘问题


拖延。安排自己在适当的时间去做适当的事情,但有时却不能很好的管住自己,致使事情不能按时完成,一个时间段影响另一个时间段。


分析问题


拖延,到了该做什么事情的时间都是不能及时完成,导致到后来事情堆积,最后要么选择熬夜、要么选择先睡觉然后抛在脑后。我清楚的知道,这不是我时间管理出了问题,而是自我管理出了问题。


使用孙教授在课上教授的问题分析法:


先进行横向分解,多角度的掌握问题的相关情况,同时对问题的产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什么会拖延,因为不能很好地的管理自己,让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什么事情容易被拖延?那些因为时限较长而显得“似乎”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什么时候容易让我们产生拖延?在我们时间充足,对我们要干什么有足够的的选择权的时候。

接下来进行纵向分解,连续对一个问题进行追问,直至找到根源和解决办法。为什么自己不能管好自己呢?我想不是因为我的执行力很差,那些我觉得十分重要的事情,可以不顾一切去完成。我仔细思索,真正的原因是我对自己安排事情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什么重视程度不够呢?这个问题空想不出答案,必须结合一个具体事例。为了figure out这个问题,我回想起我自己上周具体的一天。


案例


周五,上午空闲,中午有个朋友寄的很重要的快递要拿,下午两点到四点有微积分课程,晚上六点有一个中外留学生颁奖典礼和跨年晚会,之前半小时要和朋友约饭。可以看出,我周五的上午是很空闲的,到了中午之后时间就相对紧促。


那天上午我给自己的安排是完成英语做一单元的听力,估计耗时1h,然后是C语言编程八道题,估计耗时2h,从七点半开始,到十一点是完全可以完成的。但在那个时候得知图书馆报告厅在开一场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听学姐介绍说是神仙打架。

刚到图书馆学习不到半小时,偶然间看到群里有人询问有没有一起去看的,说是本科生的最高荣誉,这突如其来的事情让我难免有点心动,因为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什么时候都可以做,而那些现在不参加的活动以后似乎就再没有机会参加。


最后的结果是等我向学姐了解好情况,又犹豫半天之后,已经前前后后花了半小时,效率极低,已经接近十点,于是只好放弃活动,在接下来一小时专心编程。


到了十一点又因为要错过中午拿快递的高峰,于是早早出发,结束了上午的学习。中午回到寝室之后写的很少,到了下午事情又一件连着一件,即使是抽出空闲也完成的很少。一天下来,上午的英语大约完成60%,编程完成了50%。


有些突然发生却不能参加的活动显得十分诱人,但这些活动总是有,如果一直聚焦在这些活动上面的话,后果往往是这些活动参加不好,自己手上的事情又完成不了,一件连着一件,扰乱自己的计划。


那如何解决呢?如果没有这些突发情况的干扰,我们只要有一定的自制力,事情完成的不会太差。如何避免突发情况对自己安排的干扰呢?首先想到的就是:在自己已有安排的情况下,减少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简单讲就是安排好这个时间办公就不要去打开数据,去了解此时其他地方在发生什么。


但这点又似乎很难做到,因为有时候接受信息似乎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此,真正解决办法是确立自己做事的原则:对于在自己已有安排的情况下,临时知道的事情绝不参加。



总结上述的问题,得到下列的思维过程


结语


碰到问题不要害怕,不要做无畏的抱怨,不要任由其发展,而是要去认真思考,去不断追问自己,想清楚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在忙着赶路的同时,适时抬头看看,掌握好适合的节奏,慢亦是快,一旦对自己的问题有所了解,那这就将是自己超越身边人的有力跳板。


注:问题管理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本文为上海大学孙继伟教授《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课程的学习心得,作者为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问题管理公众号观点,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其他好文推荐:

1、一个聪明人,永远会挖掘问题

2、“健忘症”缠身的当代人如何拯救“七秒”记忆?

3、我来到中国后,学习到最实用的东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