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做一颗被吃掉的鸡蛋

付雨晨 问题管理 2022-06-27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在回忆过去的几周里孙老师的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这门课程给我带来的启发与收获时,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李嘉诚的这句话。积极挖掘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而后打破常规自我的过程。成长就是,下一秒的你和上一秒的你已然不相同,学会问题管理,就是让我们勇于直面自己,就是从自我出发积极寻求改变和成长,就是从内打破自己。如何去挖掘自己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分解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个人发展的突破是我们课程讨论的核心也是我在课上和课后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分析是深度挖掘问题的必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意识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者更准确地说深度挖掘自身的问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何谓深度挖掘呢?我认为深度挖掘就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横向或纵向延申和分析从而达到深入了解问题本源的目的。在这个方面上我认为要真正深入挖掘一个问题,仅仅发现问题或者是分析问题都是不够的,如果说挖掘问题一个比较宽泛的面,那么分析问题则是从面出发利用各种方法深入解读问题的本源,找到真正导致问题产生的一个或多个点的层面的原因,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缺少分析过程的问题从个人发展意义层面上来说就是无效的问题。

发现问题

能够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我认为还不够,以我自己为例,自身存在什么问题?我可以非常迅速地罗列出来。

一.像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

二.我做事情不够严谨细心,凡事不求完美,容易满足;

三.社交圈狭窄,不善于主动与他人沟通;

四.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当中……

这些问题都是我从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的也是我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的地方。但是挖掘问题只到这一步是远远不够的,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才更为重要和必要。这也是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这门课程给我的最重要的启发之一。

每堂课上,孙老师都会结合具体案例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剖析问题的能力。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老师让我们默念三遍“鼠老”之后请同学们迅速回答猫怕什么,我立刻回答了“老鼠”。为什么会回答老鼠呢?因为我以为老师给我们设置的陷阱是想让我们回答出“鼠老”所以我回答了老鼠,自以为聪明地避开了陷阱。

为什么会认为陷阱是“鼠老”呢?因为思维定势,因为我们常常遇到这类问题的陷阱都安排在这里。

为什么会思维定势呢?因为人思想惰性和依赖性。

为什么会有这种惰性呢?因为人生来追求安逸,在没有给自己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总是会选择规避未知而选择已知。

我们只有找到根本原因所在才算是全面透彻地挖掘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只停留在我误判了老师的设问意图,那么与此相似的或是迥异的问题对我们来说都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你依然只是停留在了人人都能看到的表面。

分析问题

(1)多角度分析问题

回到我自己的问题,以焦虑症为例,先进行横向分解得到与焦虑有关的各种因素。

其实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陷入焦虑,我认为我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不能及时有效地排解这种情绪,于是便产生了时常被焦虑所困扰的现象。针对焦虑得不到缓解的原因进行纵向深度挖掘我意识焦虑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时间管理意识。因此在后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所需要做的就是针对目标和时间管理进行具体的规划,逐个击破。

除了做到对一个问题进行不同方向的分析,即了解的相关的广域又做到了从一个面出发深度发掘问题的本质。我认为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我们还要能够逾越习惯障碍,排除外界干扰,能够跳出问题本身去寻找答案,排除主观因素。

(2)抛弃惯性思维

之前提到的“老鼠”的例子,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惯性思维在生活中可能对我们造成的干扰。

再分享一个曾经看到过的小故事,一位科学家给小学生做实验,他端来满满一杯水,向水立丢了一颗石子,杯子里的水漫了出来。

科学家说:“如果放进去的时一条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金鱼身上有鱼鳞。”“金鱼把水喝道肚子里了。”学生们争相回答的时候,一个名叫玛丽亚的女孩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满满一杯水里,结果,水漫出来了。

其实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错误的问题,目的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故事中的小女孩就是后来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我们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常常容易被所谓的经验主义,惯性思维所束缚,被框定在一个不合理的预设中而不自知,一个劲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如果不能排除干扰,规避惯性思维带来的影响那么我们也许从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就已经是错的,那么之后的任何努力都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徒然

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之后想要解决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高效的执行力。

当代年轻人为什么会感到焦虑,我认为是我们的目标太远大,外界诱惑太大,我们希望得到的太多,但实际做到的却很少。大多数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我其实也不例外,当现实与预期相差太多人就难免陷入因巨大的落差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之中。所以,执行力不论是对于解决问题还是个人规划发展来说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没有执行力,纸上谈兵都是徒然。

对于我自己时常会感到焦虑这个问题,其实最需要解决的也是执行力不够。执行力弱又可以分解为两个更具体的原因。

1.目标不明确;

2.缺乏时间管理意识。

我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借鉴参考了许多他人分享的经验,逐渐摸索出适合我自己的较为有效的一套自我管理方法。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目前我借鉴并采用了SMART法则和四象限法则作为日常规划的自我管理准则,将目标进行细化和规范形成可衡量可达到并且有着严格截止日期的小任务。得到各个相关联的小任务之后我需要做的就是规划好每天的时间,做到预期任务的按时完成。我会在前一天晚上或者第二天早晨将我这一天需要完成的事情进行分类,分类标准是紧急程度和重要性,从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入手,一件件完成预定的目标。

在对目标进行具化以及有意识的时间管理之后我确实能够感受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效率提高了,执行力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对应的短期目标的实现比例也有所进步。我甚至发现清晰的规划和高效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了我容易忘事的毛病。从这些变化中其实不难看出来,执行力并不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本领,只要你足够自律有足够的激情和动力,执行力就不会成为你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绊脚石。



问题对个人发展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门课的名称是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那么问题对我们的个人发展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问题就是一种机遇。

对于问题和机遇的关系,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曾如是说道:“问题有时像一个油葫芦摆在你面前,你不碰它永远不会倒,你必须要去扳倒它,才能得到里面的油。这也应该是你面对问题时的态度。有了问题,你去解决,问题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机遇。一旦问题得到了解决,至少你在解决这种问题中就获得了成功。”

当在困境中遇到机遇的时候,要牢牢地抓住。无论所面对的问题难度有多大,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坦然地接受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作出冷静、清晰的分析,积极行动,让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机遇浮出水面,绝不能只知一味地逃避、退缩。

李嘉诚就是因为善于从问题中寻找机遇,才拥有了辉煌的一生。他在上世纪60年代香港楼市一片萧条的时候选择了“人弃我取,趁低吸纳”,在行业大势中逆流而上,在地产业面临灾难性问题的情况下理性分析迎难而上,他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遇这为他日后成为房产巨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机遇往往和问题连在一起,只有那些通过自身的努力,把握住机遇,创造能提升自身能力的环境,寻求有利发展资源,从问题中找到机遇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往往会带给我们很多创新的想法。如果我们能够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去解决它,或许这些问题就会变成一个个难得的机遇。

个人发展就是不断提出想法不断突破的过程,不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坐以待毙,要主动去寻求机会寻找问题,要正确审视问题的价值,不能自怨自艾,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理智冷静的预判,结合自身的规划和野心,逐步击破我们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从内打破,从心出发



注:问题管理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本文为上海大学孙继伟教授《问题管理与个人发展》课程的学习心得,作者为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付雨晨,文章略有删改。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问题管理公众号观点,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防失联、防封号,请加公众号 xuezhecy。

其他好文推荐:

1、只有小孩子才不会选择

2、少年乐新知,岁久情愈真

3、不输出,怎么进步?


请把“问题管理”号标为星标,读完后点个在看

这样我们就不会走散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