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耕证”是旧闻了,关心物资通行证和产业链断裂问题吧

综合 问题管理 2022-06-27

近几天,小编看到很多自媒体和微信群里谴责“春耕证”,例如以下这篇:



问题管理公众号小编历来重视识假求真,做了一番查证,果然找到《邢台日报》的报道原文,如下:


......疫情要防,当地果农的利益也不能耽误。葛仙庄镇党委、政府负责人通过走访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后,决定在山楂种植基地的13个村试行“春耕证”

“每个村发20个春耕证,每天允许20名村民持‘春耕证’在完成登记、测体温、消毒后,才可以在马屯山楂基地进行剪枝作业。”吴越说,马屯一带共发放“春耕证”260个,既能严控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又为果农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前几天,剪枝技师陈长庚、陈书国等人把自家地里的山楂树剪完了枝。镇上发了
‘春耕证’后,他们每天到社里来帮忙剪枝。”合作社理事长高俊英说,多亏他们帮忙,没有耽误了果树农时。

但是,问题管理公众号小编发现这篇报道是2020年2月26日《邢台日报》报道的旧闻,并不是多家自媒体说的“今年”2月26日。邢台网上现在仍然能查到这篇报道,如下截图,你注意看日期:


(中间内容略)

截图引自http://xt.xtxcm.com/2020-02/26/content_733151.htm


网上也能查到“春耕证”的正面、反面的样式,正面如本文开头图片,反面如下:



网友们对此进行了强烈谴责,有的骂得还比较难听,这里就不引用了。因为这是2020年的旧闻,问题管理公众号小编估计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今年疫情卷土重来,封城、封小区、封工厂、封农田的情况比2020年更为严重,类似的情况在有些地区变本加厉,例如,农户家门、大棚和农用车辆被贴封条小路堆上了土堆等做法也卷土重来了。


官方权威媒体"中华第一刊"《半月谈》对此也看不下去了,4月21日刊登发了一篇评论员魏飚写的评论《农民种田还得偷偷摸摸、托关系?别让“一刀切”防疫切掉丰收的希望》,原文如下:


农民种田还得偷偷摸摸、托关系?别让“一刀切”防疫切掉丰收的希望

《半月谈》评论员 魏飚

  

趁着巡逻人员不注意,清晨偷偷摸摸下地干点农活;采摘的蔬菜只能通过防疫卡口托关系倒给菜贩子……近日,华北某县种植户向记者反映,当地发生疫情后划分了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但所有区域农户家门、大棚和农用车辆都被贴上封条,进村大路有人把守,小路堆上了土堆。村民守着等待耕种的农田和大棚里的蔬菜,干着急没办法。
  
当前,既是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也是备战春耕的重要节点。一些农村地区出现疫情后,并没有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分类精准防控管理措施,而是处处设卡、一封了之。原本农忙的时节,农民到不了农田,农机上不了路,农资流通不起来,以至于有农民下地干农活得偷偷摸摸,采购物资、销售农产品得疏通“打点”防疫卡口的关系。
  
农业稳,天下安。受疫情及国际局势双重影响,世界范围内粮食安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粮食安全意义更加凸显。春季农业生产与农民收入、生活保障密切相关,更关系着我国粮食的丰收。对于发生疫情的农村地区来说,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如何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证春耕有序开展,是地方政府亟须下功夫思考解决的问题。

其实这方面早有政策安排。当前,国家从农村实际和农时农事需要出发,提出针对性措施,并坚持分级分类、精准防控,切实打通堵点卡点,维护农业生产和人员物资流通秩序,确保不误农时抓好春耕生产。但是个别地方,落实的口号震天响,具体的防疫措施无行动,甚至搞“简单化”“层层加码”,不仅耽误农业生产,还引发农民群众不满。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于农村地区基层防疫来说,措施要更加科学精准,制定防疫举措要更加具体和细化,切不可“一刀切”。在严格落实分区分级分类精准防控管理措施的同时,地方有关部门对于农业生产出现的困难要进行摸排,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根据农事的轻重缓急制定具体的解决举措,避免让“一刀切”的防疫措施“切”掉了农民收入和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更“切”掉了粮食丰收的希望。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责编:秦黛新;校对:黄琛茜(实习生)





粮食不是从口袋里倒出来的,而是从农田里种出来的!如果因为防疫耽误了种田,那可是大问题。“春耕证”与种田相关问题,高层已经充分重视了,农业和工业都是刚需,我们来看看工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问题。

以汽车产业为例,自3月中下旬开始,因受到本轮疫情冲击,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特斯拉、宝马、蔚来等车企旗下的多处工厂都被迫停工,其中部分企业的停产时间已经一个多月。

据第一财经报道,当前,国内物流通路受阻,各地对车辆准入加严,跨省运输极其艰难,江浙沪无法互通。同时,有疫区车企内部人士对其表示,完全复产难度较大,并且,对外发车还需与各省份交通部门协调。



 "兽楼处"公众号2022年4月16日发布的 冯蚝腩的文章《不到万不得已,中年男人不会求救》 中写道:


比停产更严重的,是运输问题。


现在从无锡拉一车货到上海的运费是50000元


要这么贵是有理由的。司机们不但可能被沿途的各地政府卡住,还要面对出发地和目的地的双向自费隔离。别嫌贵,愿意跑一趟的司机师傅并不多。


不少供应链企业告诉我,他们现在被迫改变原有的运输路线。货品不在洋山码头卸货,拉到杭州、广州,想尽一切办法给客户运过去,哪怕是开着自己的商务车。


所有供应链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搞上海的通行证



一家供应商威胁上汽,不给我搞证,就给你断供。


按照现在上海市有关部门实行的白名单制度,车证肯定是不够用的。昨天,工信部说已经派出了上海前方工作组,保证重点企业的复工复产,但目前的情况很明显:


光靠工信部一个部委,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和我聊天的整车和供应链企业的诉求几乎一样。一是允许员工起码是核心员工可以出小区上班,二是工厂内部不具备长期居住生活条件,闭环生产恐怕不是长久之计,三是保证物流畅通,减少证照管理,是不是真的保供拉货,看看物流清单一目了然。
......


注:问题管理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图文的交流分享。本文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立删。转发引用文章的观点不代表问题管理公众号立场和观点。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防失联,防封号,请关注公众号xuezhecy。


推荐阅读

1.上海称辽宁捐赠蔬菜腐烂才扔垃圾桶。辽宁说:冷链运输,菜品新鲜完好

2.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

3.谁能指挥百万大军?

4.昨夜刚解今又封,独在高楼,漫漫解封路

5.反思上海抗疫问题,问题驱动改进管理

6.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林尚立 | 上海基层治理:行政有效,治理无效

7.多强的封控政策,才能防住奥密克戎?

8.坚忍号死里求生的启示:隔离中寻找意义

9.上海疫情段子演进:从搞笑到无奈再到反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