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元里抗英的香山“林勇"(澳门-广东中山)

2015-07-07 浙南林氏源流网




安堂林氏宗祠

三元里抗英的香山林勇"

历史上有许多不应遗忘但却被遗忘的人,林福祥就是其中之一。

林福祥(1814-1864),字亮予,号季薇,香山县(今中山市)大涌安堂村人。出生于澳门富商家庭,从小广读诗文,喜谈兵略。但因屡试不中,曾作《试场失意放歌》,以宣泄胸中抑郁。

他长在澳门,对葡萄牙、英国等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入毒品鸦片、侵占我国领土和资源的强盗行为十分愤慨,从小便立下了禁烟驱夷的决心。鸦片战争爆发时,林福祥还是个没有功名的生员,却特地跑到广州求见知府余保纯,提出“唯今之计,则必能战而后能守”,向敌人屈辱,幻想议和,那是“不能*恃”的.

他的建议在当时不可能被采纳。其时,琦善刚刚接替林则徐出任钦差大臣署两广总督,为向侵略者讨好,他尽撤广州沿海防务,致使虎门外围的大角、沙角等炮台被长驱直入的英舰攻陷,守将陈连升父子英勇战死,虎门也无法守住,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壮烈牺牲。三月,祁贡抵粤接替琦善为两广总督,在林福祥的一再要求下,通过他在祁贡那里当幕僚的老师黄培芳的推荐,祁贡委派他招募水勇,从香山、顺德等地招募来572人,组成了“平海营”,分配战船十六艘,驻守广州城西离明观海口,曾在广州白鹅潭至泥城一带抗击英军并取得胜利,人们把这支骁勇善战的水勇称为“林勇”。

英军攻陷城北四方炮台后,林福祥率所部水勇移驻石井迎敌。他“连日劝谕数十乡。激以忠义,述以利害,使乡民怦然欲战。”又于四月初九日(529)上书祁贡请战,要求“督带义勇乡民,出其不意”袭击英军。


三元里北帝庙

1841530日,103条村乡民在三元里北帝庙集合,以庙里的三星旗为旗号,手持戈矛犁锄,前往围困永康炮台英军。相持半日后,英军司令卧乌古带兵出击。乡民们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恰值大雨倾盆,英军火枪受潮无法发射,乡民立刻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经一轮肉搏战,英军狼狈逃回炮台。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的团练也陆续赶到,数万民众把英军团团包围至水泄不通。民约定,不把英人饿死困死,决不收兵。此役中,林福祥率领的“林勇”最为勇猛,哪里战斗激烈,就在哪里出现。

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的士绅施加压力,逼使士绅撤离,于是各乡民众相继散去,英军才得解围。 三元里之役后,林福祥上书祁贡,要求出兵收复香港。书,中,他指出“夷不可信,和不豢足恃,香港不可不复”。他分析誊说: “比者官兵同心,绅勇欲黧战,且白有三元里之捷,更觉勇l百倍”,故应“乘此可胜之一时”,建立“不世之功”。“由_香港后路,潜师袭取,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他“愿自率本队,以为先锋,少有畏缩,即正军法,亦无悔焉。”倘若“今日尚持首鼠之端,他日必贻反之噬悔”。在这一意义上,他可谓鸦片战争后提出收复香港的中国第一人。奕山等人没有理睬他的建议,但对他积极捐资购置炮械火药这一点倒还欣赏,经保奏,林福祥从此登上了仕途。

其后,他历任江西赣州定南厅同知,南昌、抚州、饶州知府,吉安赣宁兵备道,浙江布政使。参与了清军对太平军的战争。咸丰十二年(1861),太平军攻克杭州,林福祥被俘,忠王李秀成了解到他在广东抗英的经历后,亲自提审林福祥,很想劝说他参加太平军。林福祥回答说:“吾义当死。今为俘,不忠也;生降则先垄不保,宗族罹祸,不孝也。不忠不孝,公留之何益?”李秀成再问:“子归未必生,盍降乎?”福祥说:“若荷生还,当永守先人之丘垄,朝廷或知吾不降,丘垄庶几可保。”李秀成叹了一口气,说:“那我就成全你吧。”派人在乱军中找到他的眷属,再馈赠他一百两银子,予以释放。


三元里抗英烈士纪念碑

林福祥回答李秀成时所说的“朝廷或知吾不降,丘垄庶几可保”,说明了他对被释后的个人命运,其实是作了最坏打算的。果然,当他携带幼子离开上海回粤途经衢州时,即时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捕杀,时为1864(同治三年)3月。 林福祥著有《平海心筹》二卷(道光二十三年刊行)。书中除了“平海十八策”外,还有《三元里打仗日记》、《告林家义勇》等文章,是研究鸦片战争的重要史料之 一。

在《三元里打仗日记》中,林福祥详尽地记录了三元里抗英的经过:“……逆夷在三元里一带,恣其淫掠,人人为之发指。予连日与杨汝正劝谕数十乡,激以忠义,怵以;利害,於是乡民怦怦欲战。;(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九日i(1841529),予与各I乡约,每乡设大旗一面,上书乡名,大锣数面,倘有缓急,一乡鸣锣,众乡皆出,予仍以水勇当头阵。约成,予即()间谍密禀宫保一,而举事犹无定期也。初+(530)辰刻,逆夷由三元里过生牛栏冈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而八十余乡,亦执旗继至,不转眼间,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斯时也,重重叠叠,遍野漫山,已将夷兵困在垓心矣。彼此发炮,互有死伤,而最先阵亡者,则唯予之家人谭胜也。【谭胜者,顺德人,死时年十八,现在义勇祠供为首座。】时天色晴明,忽而阴云四起,午刻迅雷烈风,大雨如注,日夜不息。未刻后,逆夷之鸟枪火炮,俱被雨水湿透,施放不响。且夷兵俱穿皮底鞋,三元里四面皆田,雨后泥泞土滑,夷兵寸步难行,水勇及乡民,遂分头截杀。予水勇砍得逆夷兵头首级一颗,杀毙夷兵十二名。乡民杀得夷兵二百余名,而水勇乡民战死者共二十名。尽是日夷兵之在四方台下者,无一脱生去。时逆兵头义律马礼逊尚带夷兵二十余名在台上,水勇等争欲上台擒杀,

唯已三更,予恐黑夜上台,其枪炮由上击下,必致民勇受伤,且恐黑夜易致逃脱,爰命水勇乡民,屯在台下,终夜严守,将待天明而后捉生。不意十一(531)朝,有当事开城弹压者,且斥予等多事也,而人心解体矣,散矣,义律马礼逊生矣,和矣。既得粤东之六百万,又住寇闽浙江苏矣,而后遂无穷矣。假今是日一鼓歼绝,使其入虎门者片帆不返,则六百万固可不必破钞,而逆夷之辎重船只,反为我有,彼在外洋者,又乌能测内地之虚实,又何至有江浙之息哉?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天乎!人乎!

林福祥因被俘后受太平军厚待而被杀,这样的结局,令乡亲在痛惜之余颇感尴尬,因此,他虽是抗英英雄,找遍县志,却无只片字关于他的记载。若说他在家乡多少还留下什么痕迹的话,那就是在老家安堂村的林氏宗祠双桂堂的门前那对回头石狮子了,石狮回头凝视,寓义就是提醒族人,当了官就要勤政爱民。

林福祥的姬妾陈漱霞也很了不起,她曾随夫杀敌,是位巾帼女英雄。在黄培芳的诗集《岭海楼诗钞》中有首《陈漱霞歌》,是这样写她的“……夫君一旦去从戎,大义相随生死了。……艨艟烟外迅奏功,貔貅队里看横扫。鸦翠翎颁武库来,鹅黄裙傍江波袅。……”,对她的生平推崇备至。

安堂林氏宗祠门前的石狮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