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住抗战老兵的声音-18】林国桢:笔试第一的黄埔化学兵

2015-08-27 福建新闻广播 浙南林氏源流网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e0160f1dtou&width=500&height=375&auto=0
音频时长:6分52秒 建议在WIFI下收听


林国桢:笔试第一的黄埔化学兵


文/漳州台林青青、胡小玲


林国桢

  林国桢,生于1921年。1940年8月,考入黄埔军校本校泸州校区特科大队化学兵科学习,成为黄埔军校十八期学员。1942年被分配至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九十七军参谋处防毒组担任少尉组员,随部队参加贵州独山战役。

   延安南路是漳州的一条老街,古朴的骑楼走廊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穿行其间,浓郁的茶香、吱呀的竹椅诉说着老城的闲适。骑楼走廊的尽头,一栋老旧的宿舍楼静静地伫立着,我们走进一楼一间40平米的出租屋,屋内摆设简朴干净,昏暗的光线下,92岁的林国祯老人正躺在床上吸氧。如果不是墙上的几张旧照,很难想象眼前这位身体虚弱的老人,竟是从黄埔军校里走出的特科兵。

   出生于漳州龙海榜山一户大糖商家里的林国祯,幼年随祖父迁到上海。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炸毁了林家的糖厂,不到10岁的他眼睁睁看着祖父含恨而终。全家从上海搬回漳州后,抗战全面爆发,漳州遭遇了日军的猛烈炮击,林国祯的家也未能幸免。1939年,从漳平永福中学毕业的他,正好遇上国民党军训部招生,满怀热情报名后,却因为身高不够,吃了闭门羹:


  检查不及格,没有步枪高,以前那个苏联式的步枪一米六多,我才一米五八,所以那个负责人就不收我。我说,我才17岁,会长。我再三地交涉,那负责人说好,你参加笔试吧,可是要考出好成绩才收你。后来就参加考试,考出了好成绩,那负责人就没有话说了。


  就这样,林国祯以笔试第一的成绩从数百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国民政府军训部入伍生第五团的学员,次年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十八期化学兵科。林老自豪地说,化学兵科的学员们要将防毒、消毒研究透才能在特殊战场上应付自如,这里头不但要精通化学,还要玩转交通、气象、统计等和化学战有关的科学:


  防毒面具,防毒衣服,到实验室要穿那个,一般比如说喷嚏性的比较没有关系,催得流眼泪,打喷嚏,不会伤害生命。最怕的是窒息性的跟糜烂性的,这两个最厉害。



  1942年,日军将化学武器从正面战场蔓延至敌后战场,在对抗日根据地的大扫荡中使用毒气残害抗日军民,这时,林国桢被分配到国民党第97军参谋处防毒组担任少尉组员,负责重庆防空洞防毒设备的维护工作。林老说:


  一个军里防毒官就我一个,敌人放毒气,那就是我的责任。当然是危险了,敌人放毒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去侦查,看是什么毒气,侦查了以后就要采取措施了,就预防,预防以后要把它消除,中毒的人要救毒。


  之后,林国祯参加了贵州独山战役,1949年回到漳州。战争中,林老失去了妻儿,时光流逝,这股伤痛在老人心中依然难以平复,而延安南路这条繁华的老街上也少有人知道这位曾做过搬运工、拉过板车的老人竟是第一代中国化学兵军官。如今,几经岁月风暴的洗礼,林老也终于能静下心来,向我们叙说这段传奇的往事。


  在记者采访林国祯老人后不久,我们了解到,老人已于2015年6月18日在漳州辞世,享年92岁。我们也向林国祯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老兵不死,精神长存!


历史拓展


  1937年7月28日,日本陆军下达的作战命令中,准许日军在作战中使用毒剂。这样,日军化学战部队在侵华战争各战场开始了化学战。

  日军在侵华战争初期使用化学战取得一定战果,于是,在侵华战争中后期,大量使用化学武器,化学战成为日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争样式。据统计,日军化学兵部队有8个联队,在炮兵、空军中都编制有化学战勤务人员,炮兵弹药中25﹪是化学炮弹,航空炸弹中30﹪是化学炸弹。

  在敌后战场上,日军使用化学武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频繁使用毒气,对付抗日军民。日军在长达8年的侵华战争中,对中国军民施毒2000余次,致死、致伤9万余人,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42天距离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还有

--------------------

·1036动新闻·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福建新闻广播联合全省68家市县电台庄重发起

《留住抗战老兵的声音》

大型寻访活动

一场抢救性的采访 一次史料式的记录 一部广播版的抗战史


老兵不死,精神长存!



 ▼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在线收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