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毛泽东和林一山谈三峡水库--【纪念毛主席去世39周年】

2015-09-09 顾迈 浙南林氏源流网

毛泽东和林一山谈三峡水库--纪念毛主席去世39周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44rilp5y&width=500&height=375&auto=0
长江三峡宣传片


毛泽东和林一山谈三峡水库

毛泽东和林一山在“长江”号军舰上

19566月,毛主席发表了《水调歌头·游泳》。词中吟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在这首词发表的三年前,1953219日,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突然接到中共中央中南局的通知,要他随毛主席外出并汇报工作。

  这天,林一山备齐了一切必要的资料,从下榻的杨森花园与毛主席一行来到长江边,在武汉关附近临时搭起的一个专用码头上,登上了“长江”号军舰。

  从这时起,林一山在毛主席身边开始了三天三夜的航程。

  军舰刚一起航,毛主席就派人把林一山找去汇报。林一山带上随身带来的一本《申报》地图,来到二楼毛主席的卧舱里。这时,毛主席已在等候他了。这天,毛主席穿一件绿色的军大衣,头戴军帽,脖子上随意系着一条方格围巾,满面红光,看上去不像已年逾六旬的人。他见林一山来了,立即快步迎上来,笑容满面地紧紧与林一山握手,并请他靠近自己坐下。毛主席很随便地问他说:“你过去见过我吗?

  “见过几次,那是西安事变放走蒋介石以后,1937年春天中央召开全国党代表会议,我是白区代表,到了延安,主席曾参加我们的小组会……”林一山说。

  “真对不起,你认识我,我不认识你。”毛主席说。

  毛主席谈话很温和,平易近人。使林一山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你这本地图是从哪儿弄来的?”毛主席指着林一山手里拿的为纪念《申报》创刊60周年出版的《中国地图》说。

  “是在东北打仗时,从汉奸那里弄到的。”

  “这本地图还是不错的,长征开始时我路过湖南、广东边界时,也弄到过一本,以后打仗行军经常用它,长征时,它给我帮了不少忙。”

  随后,毛主席又注意到林一山的右手,关切地问道:“你的手是打仗时受伤的吧?

  “是的,是七七事变后我在胶东第一次跟日本人作战时受的伤。”

  “你打了多少次仗?

  “较大的战斗有十次,小规模的游击战就数不清了。”

  “好,打一打仗有好处,可以减少主观主义。”

  随后,谈话进入正题,毛主席开始详细地了解有关长江建设的问题。

  首先,毛主席向林一山了解长江洪水的成因,他问长江流域的气象特点是什么?暴雨区怎样分布?林一山打开随身带来的长江流域图,着重介绍了长江流域的两个暴雨区。一个是从南岭向北流水的地区,如赣江、湘江、资水、沅水,时间大概是456三个月。暴雨的发展,是从江西到湖南,由南到北,由东到西逐步发展;另一个暴雨区是四川盆地西部、北部、东部和三峡区间,也包括秦岭以南的汉水流域,时间是在789三个月。这两个暴雨区一般情况下,在降雨时间上是相互错开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长江不会发生大的洪水灾害。

  毛主席听了,频频点头。

  林一山又讲了引起长江洪水灾害的降雨情况。他说,如果这两个大暴雨区同时降雨,这些暴雨区的洪水汇合在一起,长江的河道不能安全下泄,就会发生水灾。这种全流域性降雨的天气,一般510年可能发生一次。另一种暴雨在较大的地区发生,即区域性暴雨,因暴雨强度太大,也会形成罕见的特大洪水。这种情况在长江有历史记载的1000多年间,就有3(分别是1860年、1870年、1935)

  “长江流域暴雨最大的强度是多少?”毛主席又问。

  “根据历史记录,19357月间的一次暴雨的降雨中心在湖北五峰县,这次降雨总量达到1500毫米,比两湖地区通常年份一年的雨量还多。这次暴雨造成的灾害使汉江中下游一夜之间就淹死了8万余人,澧水下游死亡4万余人。川西的峨嵋山青衣江流域,因地形的关系,每年的降雨总量都可达到2000毫米以上,所以叫做‘川西天漏’。”

  毛主席听了,笑着说:“真了不得!”说完,转身问公安部长说:“罗瑞卿同志,你这个高个子有多高啊?

  “大约有一米八几。”

  “呵,长江真能下雨,有的地方降雨深度比你罗瑞卿这个子还要高啊!

  随后,毛主席又以极大的兴趣多次询问了有关气象、水文和洪水成因的问题。

  林一山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一一作了回答。

  “长江”舰日夜破浪前进。

  毛主席站在窗前,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这是一个科学问题。”

  林一山又回答了毛主席提问的长江的水文资料情况。

  “你不要走,我请你吃饭!”个把小时汇报之后,毛主席说。

  当云雾缭绕的庐山在天边消失的时候,毛主席又继续与林一山交谈起来。这次,毛主席把话题转入了长江流域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个更大的题目上来。

  林一山向毛主席简要地汇报了他们已经做的关于长江平原防洪工程的规划工作。

  当汇报到治理长江的第三阶段是修建山谷水库时,林一山展开了一张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图上的干支流上标着许多兴建中和规划中的大大小小的水库群。林一山说,我们计划兴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来拦蓄洪水,从根本上解除洪水的威胁,同时开发水电,改善航道,发展灌溉,最大限度地进行综合利用。

  毛主席边听边凝视着中国的万里江山图,从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头,莽莽昆仑、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直到上海长江口。然后在图上比划了一个大圆圈,说:“太好了,太好了!

  接着,他将目光移向群峰竞立的三峡河谷,低头沉思片刻后,突然指着三峡以上地区,对林一山说:“修这样许多支流水库,都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上三峡这个大水库呢?

  “从长江致灾洪水的来源说,这些水库都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的防洪效益。”

  毛主席听了,指着三峡东口说:“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这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毛主席的话说出了林一山酝酿已久,但未敢贸然提出的想法。他心想:毛主席不愧是大战略家,竟如此准确地掌握了长江的洪水规律与其他水库的相互关系。林一山随即兴奋地回答说:“我们很希望能修三峡大坝,但现在还不敢这样想。”

  “都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你不是也这样说了嘛!”毛主席笑着说。

  林一山见毛主席兴趣正浓,便又谈了美国人萨凡奇在解放前提出的关于开发三峡的“Y.V.A计划”。

  毛主席问林一山当时的造价,林一山说,萨凡奇提出的造价是13亿美元。毛主席又派人找罗瑞卿来,了解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然后,掐指一算,认为造价不算高。此外,又问了工期和地质基础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随后,毛主席又请林一山吃饭,这次与上次一样,仍是两菜一汤,主要是辣味。毛主席边吃,边问林一山:

  “你有多少工程师?

  “有270位工程师。”

  “你的工程师讲百啊?

  “那你有多少技术员?

  “有1000名。”

  “啊,技术员讲千啊!

  过后,毛主席回到北京,就找水利部长傅作义,讲了他与林一山的这段谈话,要傅作义加强水利方面的技术力量。

  天亮以后,军舰驶向南京,在甲板上毛主席要与全体水兵们合影留念,毛主席向林一山等人招手说:“我们也合一个影吧!”不久,这张合影便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了。

  次日,毛主席又和林一山谈了南水北调的问题。

  军舰快到南京时,毛主席叮嘱林一山说:“三峡问题暂时还不考虑开工,我只是先摸个底,中央分管这项工作的同志,你也暂时不要跟他们讲,但南水北调工作要抓紧。”

  船到南京后,毛主席亲切地握着林一山的手,说:“好,我算是了解了长江,了解了长江的许多知识,学习了水利,谢谢你!

  林一山回忆说,为了实现毛主席的宏伟理想,他们从此以后同时抓三峡和南水北调这两大项工作,由于他们迅速组织力量布置南水北调工作,同时进行三峡工程的各项科研工作,才在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通过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决定兴建丹江口工程,从而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奠定了基础。

195411月的一个晚上,林一山又接到通知,要他到汉口车站汇报工作。他上了火车以后,才知道是毛主席的专列。火车上,除了毛主席,还有刘少奇和周总理。简单的问候之后,周总理要林一山汇报三峡工程问题。

  汇报都是问答式的,汇报一开始,毛主席就提出三峡工程在规划设计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在谈到三峡工程的建设时,毛主席问林一山:不靠外国人,我们自己能不能解决?

  林一山回答说,这个问题就看中央怎么考虑。如果给我们一段时间,我们完成丹江口工程以后,我们的科研水平已达到世界水平,到那时,我们应当可以建设三峡工程,因为丹江口工程在世界上也属于一流工程。

  随后,毛主席又问林一山三峡的地质条件怎样?

  天亮以后,毛主席又通知林一山到他的房间里用早餐。进去以后,林一山才发现,他的对面坐着江青。当江青问林一山是山东哪个县的人时,毛主席对江青说:“你们是老乡,你还不知道,他是文登县,在半岛的东面;你是诸城,在半岛的西边,相隔很近嘛!

  党中央决定此时将治江大事提上国家议事日程,是事出必然。林一山心想:1954年洪水的大破坏,荆江分洪工程在危急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我接连两次向毛主席的汇报和多次汇报信,对中央决心根治长江、开发长江,显然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6年夏天,毛主席发表了《水调歌头·游泳》这阕词后,同年夏天,在武汉东湖第三次接见了林一山。

  这是一次集体接见,接见的是武汉地区一批有代表性的人士。王任重主持接见。毛主席见到林一山后,说:“你这个‘长江王’来了。”

  毛主席与众人合影后,就上楼到他的房里去了。接着,林一山被告之到楼上去见毛主席。

  林一山走进毛主席的房间,见李先念同志也在场。这天,毛主席很高兴,见面后开玩笑说:“你看能不能帮我找个人当主席,我给你当助手,帮你修三峡大坝好不好?

  “这个大坝长我都想当噢!”李先念凑趣说。

  这次接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毛主席向林一山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中央决定修三峡大坝。

  林一山回忆说,长江水利委员会从1955年起,便开始做长江流域规划与三峡工程的准备工作。同年末,林一山组织了大型的“长江查勘团”,请中苏专家就嘉陵江、岷江、乌江的三江下游建坝拦洪与三峡拦洪进行了比较,并得出了三峡建坝不可代替的结论。并在《中国水利》上就此撰文,不料文章一发表,就为李锐同志反对。现在,毛主席和中央都表示支持,林一山当然很高兴。

  林一山回忆说,《水调歌头·游泳》,对当时争论之中的三峡工程,真可谓推波助澜。第一次掀起全国性的三峡热。但对三峡工程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认为这只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是毛主席的浪漫主义作品,于工程之可否并无实际意义。林一山不赞成这种看法。他说:“只要看看此诗发表的前后几年,毛主席一再向我了解三峡问题,恐怕也大多不会同意这种看法。”

1958111日至22日,毛主席在广西南宁主持召开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后来所说的“南宁会议”,这次会议除讨论1958年的国民经济计划预算、批判“反冒进”外,再就是听取有关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问题的汇报。

  会议开始前,毛主席派飞机把林一山接到了南宁。

  据说,当时有人向毛主席反映说“还有人反对三峡工程”。

  “那好,把反对三峡工程的人也接来。”毛主席说。

  因为林一山在1956年的《中国水利》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长江流域规划与三峡工程的文章后,李锐同志便在同年的《水利发电》上对三峡工程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因此,林一山听说毛主席点名要听与他相反的意见,便知道必定是李锐同志。

  在南宁会议上,林一山和李锐分别向会议作了汇报,私下并未交换意见。

  会上,首先讨论了三峡工程的造价问题。南宁会议前夕,林一山要长江委的施工造价人员经过仔细推算,从苏联专家估算的200亿人民币,降到72亿人民币。这个数字与林一山在“长江”舰上向毛主席汇报的美国专家萨凡奇报的造价不谋而合。

  “如果少装机,装机500万千瓦,50个亿够不够?”周总理问林一山。

  “够了。”林一山回答说。

  参加会议的其他同志见林一山回答得很干脆,人们估计他还留有很大余地,就问25亿行不行?林一山说:那不行。有人说,答应了算了吧,林一山坚持说不行。

  毛主席见林一山坚持50亿的造价,就说:“那好吧,就算你说的这个造价,少装机,先把大坝修起来防洪。”

  三峡工程问题讨论过后,毛主席问林一山说:“你能不能写篇像样的文章?”接着又说:“让王任重给你当政治委员帮助你好不好?

  “好,省委第一书记当政治委员当然好。”林一山说。

  毛主席又对林一山和李锐说:“你们俩竞赛,看谁把文章写得好。”

  “我不行,我不会写文章。”林一山说。

  “为什么?”毛主席问。

  “我只能用我的国语水平,勉强地表达我的工作经验。”林一山说。

  过后,林一山写了一篇题为《长江流域规划与三峡工程》的文章,交给了王任重。王任重阅后,交给他的秘书梅白帮他修改。梅白修改后对林一山说:“你的文章内容很有鼓舞力量。”

  过了一两天,毛主席在会上拿出了林一山和李锐两人写的文章,称赞李锐文章上的一张地图说:“这个办法很好,一目了然。”

  林一山写的文章,后来经过周总理的仔细修改,作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的总论部分而传了下来。

1958年夏天,毛主席在武昌东湖主持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

  一天拂晓,林一山接到电话,要他向毛主席汇报。

  从与会人的谈话中,林一山得知,毛主席通宵未眠。因为太困了,就在会场上睡着了。直到中午,毛主席才听了林一山的汇报。他问的主要内容是三峡水库的寿命问题。

  林一山对此并未作准备。只是一般地回答说:“至少可以运行200年到300年。”

  他这是根据三峡以上干流在300年内不修任何水库的情况而作出的估计。

  毛主席听后,思忖片刻,说:“这样大的工程,千年大计的工程,二三百年就淤死了,那太可惜了!

  过后,林一山就此和技术人员对水库泥沙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就水库寿命问题,于1964年到东北、内蒙古、西北十几条河流调查水库淤积问题。由于有了感性认识,又有了实际资料,使这个问题不到半年时间,就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半年过后,他向周总理作了口头汇报。后又写成书面报告《水库长期使用问题》,周总理阅后,对报告的印刷和制图都作了具体规定。这份报告,直到1966年春“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才交给周总理转送毛主席。

  “三门峡改建工程完工之后,经过几年的调度试验,库区泥沙达到了进出平衡……三门峡水库的改建成功等于给以后兴建的葛洲坝工程,作了一次近似11的模型试验。为后来解决葛洲坝库区泥沙淤积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葛洲坝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结果,再次证明:水库可以长期使用。”林一山说。

1958911日拂晓,湖北省委办公厅通知林一山去武昌东湖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毛主席单独接见了他,这次毛主席主要向林一山了解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

  接见后,毛主席约林一山陪他游长江。他随毛主席乘车从东湖来到长江大桥的桥头下,稍停片刻,换乘一艘早已候在江面上的专船。上船后,林一山发现张治中先生早在船上。毛主席邀他和张治中下水,均婉辞。但见毛主席如鱼得水般地在大江里健臂划行,甚是壮观。

  当天晚上,毛主席又请林一山和王任重到汉口惠济路的“老通城”吃晚饭。在场的有十几个人;毛主席、王任重和林一山一桌;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七八人一桌,再一桌是三个孩子。

  “是你的孩子吧?”毛主席指着孩子们问林一山。

  “是的。”其实,有个孩子是司机的。

  毛主席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只顾自己吃,也不管管孩子。”

  于是,有两个工作人员便到了孩子们的那一桌上。这是一家以湖北著名小吃闻名的老字号餐馆。毛主席在“老通城”吃饭的消息很快传开。顿时,餐馆外面的马路上围满了人。

  过后,《人民日报》刊登了毛主席在武汉接见林一山的消息。林一山看后仔细一想,这次毛主席接见他是他对过去有关长江的事要告一段落,从这以后,便把长江的事交给了周总理。

(本文作者为新华社高级记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