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福建大田武陵百束村林氏宗祠议事座谈会

2016-07-24 曾和平 浙南林氏源流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14mixm4f&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福建大田武陵百束村林氏宗祠议事座谈会



百束村坐落于大田县,邻村有岬坪村,大石村,上岩村,武陵村,风景秀丽,物华天宝,天蓝水清,空气好。

历史人文:百束村为革命老区基点村,是原中央苏区活动范围之一,大田特区委成立旧址所在地,有13名烈士为革命英勇献身,现保存有大田特区委旧址、-旧居、革命烈士林笏隆故居等。



80年前大田武陵燃起闽中革命之火

林氏儿女耀中华


福建大田武陵安(现名武陵),位于大田西南部,与漳平、宁洋交界,四面环山,千米以上山峰有9座,坐落百束、桃溪、红君、武陵四个村,近万人口居住。 
    抗日战争前夕,百束村共产党员鸿图,在武陵中心小学创建了中共大田地下党组织。此后,大蕃、志群等许多热血青年,在共产党领导下,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为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抗日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此遭受了重大挫折和牺牲。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 



中共闽中工委会址武陵西河祠。

朱德的部队经过武陵时,向民众发布的布告。

1958年,朱德为闽中革命烈士题词。


朱德在武陵播下革命火种

1929年7月30日,在连城县姑田的红四军第二纵队和在龙岩县龙门的第三纵队,星夜赶往龙岩县白沙会合,以便出击闽中。8月8日,这支3000多人的红军队伍,在朱德的率领下,攻下了漳平县城。17日分批撤离漳平,其中一批有1400多人,由朱德亲自带队,经漳平县境的厚德村,进入大田县的武陵乡。

当时,年仅16岁的自寿,躲在武陵百束村的村头,亲眼看到有位红军战士向村里的老人其予借用水桶不慎碰坏,立即掏钱赔偿,老人不敢收,红军硬是把钱放在桌子上。 

红军在武陵安营扎寨后,在墙壁上刷写宣传标语,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的宗旨,打扫庭院的环境卫生,自垒锅灶煮饭。军长朱德就住在百束村开明绅士笏隆的家,并设立为红军总部。朱德当着众人拿铜钱找笏隆买米,并宣布了一条纪律:“凡是取用了群众粮食、蔬菜等物品,就必须把钱给物主。”开始,村里的老百姓不敢收钱。士兵们只好把钱放在米缸里、扎在瓜蒂上、放在菜地里……凡借用东西损坏的一一照价赔偿(今年初,笏隆的孙子光耀把当年朱德用来买米的6枚铜元交到县民政局)。 

亲眼目睹了红军的作风、纪律,比之“白军”有天壤之别。8月21日,朱德带着队伍离开武陵时,各村民众自发地在屋前或路旁欢送。从此,大蕃、自寿等一批青年在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革命之火在燎原 

鸿图,是大田县武陵人,在河北省立农学院(地点在保定)读书时加入共产党,“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后,与中共保定市委建立了联系。1936年2月,鸿图牵头建立了河北省立农学院党支部,在校内外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的组织。 

这期间,鸿图把“一二·九”运动的爱国示威游行的照片、宣传品和有关抗日救亡的进步刊物、书籍和传单寄回老家,给时任武陵小学校长的大蕃传阅。 

年底,鸿图从保定返乡,向大蕃等人当面介绍了“一二·九”运动情况和“西安事变”的内幕。这一切激发了大蕃等有志青年的革命热情。1937年2月,大蕃和教师茂森等人加入了共产党,并建立了中共武陵小学支部,奠定了闽西北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基础。 

卢沟桥事变后,大蕃以校长的身份,团结教员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他们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开办了“青年读书会”、“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等,宣传反压迫、反剥削,启发青年、妇女、农民的革命理想。同时组织宣传队,走上武陵街道,奔赴小湖、太华等乡村进行演出、出墙报、黑板报,刷标语,整个武陵安成了大田民众宣传抗日救亡中心。 

一批青年纷纷申请加入共产党,经考察,志群、自寿等18人被吸收为党员。中共武陵小学支部也扩建为中共武陵安中心支部,党的活动范围也发展到附近乡镇村。 

1939年7月,鸿图要到广西柳州继续学习。他到永安吉山,把大田党组织移交给当时掩蔽在省教育厅的陈培光(中共闽江工委宣传部长)。8月,大蕃根据鸿图来信“同意你与陈女士结婚”的暗语,与陈培光取得联系。从此,大田党组织隶属福建省的党组织。当年11月,中共闽江工委派余光(黄贤才)到大田领导党组织工作。 

1939年12月,在大蕃家召开了党员秘密会议,传达省委指示精神,建立中共大田县委,确定大蕃为书记,茂森、肖冠槐、自寿为委员,下设四个区委。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福建省委决定把“红干部”撤到农村,闽江特委青年部长老王(黄庡摇禹)到大田接替了余光的工作。 

1942年2月,在武陵安“西河祠”召开会议,将中共大田县委改建为中共闽中工委。这时,县里党员人数有142名,游击队员有80多人,在永安、沙县、南平、漳平等十几个县市区活动。革命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1944年春,在武陵安百束村大土堡举行工委会议,将闽中工委改为中共闽西北特委,把闽中工委游击队改为闽西北游击队。 

1944年,国民党对县里的中共党组织大肆“围剿”,在太华、广平地下基点,当场****了刘双斗等党员,逼死了雷真夫妇;在武陵基点,初生等人在武陵街头被残忍杀害。短短几个月里,就有55名革命战士被活埋、杀害。鸿图也在柳州被捕壮烈牺牲。大田的革命基点遭到严重破坏。 

1945年9月,大蕃、游栋率领队伍准备向闽赣边挺进,在龙门夺枪战中,游击队陷入敌人重围。大蕃、游栋等领导人牺牲,游击队也几乎全军覆没。挺进闽赣边计划被迫停止。从此,闽西北革命重心转向南(平)沙(县)尤(溪)一带,由志群等人负责。1958年,朱德听说了闽中革命后,亲笔为大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 “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一位中共党员的“潜伏”故事

 自寿,武陵乡百束村人,今年96岁,老人回忆起当年的革命之路,感慨万千——— 

1932年,自寿毕业于福州师范体育专科,在村里的瑞州初级小学当老师,1938年,他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并根据党的安排,加入国民党,并参选为国民党武陵安七分部书记,成了一个双重身份的地下党交通员。 

白天,自寿在学校里上课,跟着大蕃等人学习革命道理,并以国民党村级书记的身份工作;晚上,是他最忙的时刻,有时一个晚上要走几十里路,跑遍武陵附近的所有的统战对象家中宣传革命。 

由于他的身份比较特殊,从参加革命以来一直是负责与外界接应。1939年,福建省委接手了大田党组后,很多重要信件都是由自寿单线送到永安陈培光那里,再从永安把****等物品拿回来,每次他从武陵出发,要走八十里路到桃源,在桃源休息一个晚上,第二天继续赶八十里的路到永安。与陈培光接头后,一个来回就要花上四天的时间。 

1944年2月的一个夜里,由于被告密,一个国民党中队包围了小学。正在学校里备课的自寿等三名教师,被国民党以涉嫌参加共产党为名关了3年,后因找不到他参加革命的“确凿”证据,家人花了100个银元将他保释出来。 

1947年冬,听说闽西北革命重心转向南平、沙县、尤溪一带,由志群等人负责。自寿连夜跑到南平找志群,又跟着志群拿起枪杆子。 

1949年闽西北游击队解放了尤溪,自寿在尤溪当县委秘书长。1950年初,他又跟着队伍回家解放大田,在县里当县委秘书,下半年到县政府当文教科长。


历史背景 

1929年8月20日朱德率红四军三、二纵队3000多人从漳平厚德进入武陵。次日先头部队千余人,从武陵经半路、大石、石牌、福塘至城郊。在白岩山遇敌激战,牺牲7名。是日下午,返石牌老厝坪就地宿营。24日至屏山,军部设于秀才厝。28日,向永春、漳平进军,返回闽西根据地。 

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在福州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大田归兴泉省。 年内县民团指挥部于安邦格、太平桥、玉田和石牌等处自行收费,作为民团费用。 是年饥荒,每一银圆仅籴米4升,当局和地方士绅派人到永春采购暹罗米,供应市民。 

1934年5月29日红七军第十九师和福建省独立第九团300余人路过东西、广平、大吉等村,中午返回沙县湖源。 7月17日罗炳辉、黄火青等率红九军团护送寻淮州、粟裕和北上的红七军团,从永安入桃源。29日到县城,在留守期间,打击劣绅,赈济灾民。后分三路出发,会合于湖美高才坂,指挥部设于刘氏宗祠,开仓济贫。25日,分两路入尤溪。 7月18日红军2000多人,从永安进入桃源,绕道青水、罗丰、建设、桃舟、文经、东佳,到尤溪摇漈头、坑里。24日,在蒋坑与来自高才坂的部分红军会合进军尤溪。 8月11日红九军团完成护送任务,经大田返回古田。———据《大田县志》



林其蓁(19191940),大田武陵百束村人,林维邦之子。1936年夏,林其蓁怀着抗日救国的迫切心情,从福州前往北京,在同乡、中共党员、河北省立农学院学生林鸿图的帮助下,进入燕京大学附中读书,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他参加北平西山游击队,奔赴抗日救亡最前线,1940年69日不幸被日军杀害,牺牲时年仅21岁。


林志帽(?-1945),福建省大田县武陵乡百束村人。1940年参加革命历任闽中工委武装工作队队员,闽西北抗日游击支队战士,参加了创建闽西北游击根据地的斗争。



【林氏谱序】系列链接:

谱序0001:【明】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温州平阳盖竹)


谱序0002:【明】曾坚《林氏孝感志》(温州泰顺泗溪)


谱序0003:【明】苏伯衡《林氏族谱序》(温州平阳岭门)


谱序0004:【明】柯潜《重修林氏族谱序》(福建莆田南渚)九牧


谱序0005:【明】林道楠《泰和金溪林氏族谱序》(江西泰和金溪)


谱序0006:【民国】林幼春《林氏宗庙修谱序》(台湾雾峰林家)


谱序0007:【宋】方大琮《殷有三仁》(比干 箕子 微子)


谱序0008:【民国】林森《国民政府林前主席叙》(湖南)


谱序0009:【明】胡应麟《忠清里林氏族谱序》(浙江杭州)


谱序0010:【宋】吕夏卿《重修旌表门闾碑记》(福建莆田阙下)


谱序0011:【清】佚名《羊城梁化合族祠記》(广东惠州)


谱序0012:【清】林大耀等《安富林氏族谱新修全谱小引》(四川荣昌)


谱序0013:【宋】林栗《东林林氏家谱序》(福州长乐)


谱序0014:【明】李东阳《林氏族谱序》(福州 固始林)


谱序0015: 【清】粟荣训《会同林氏族谱序》(湖南会同)


谱序0016:【明】王原采《林氏族谱序》(浙江黄岩)


谱序0017:【明】叶向高《题林氏宗谱序》(福建莆田)


谱序0018:【明】林文《文昌林氏族谱》(海南)





林氏大全系列

林氏支派】系列

【林氏网站】系列

中华林氏2015大事纪

中华林氏2015人物

全球林氏QQ群大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