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家男儿】“亚洲教父”林绍良的大时代

2016-12-16 李卓辉 浙南林氏源流网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1609705208@qq.com

本文来源:鹭风网微信公众号

在华人世界中,红顶商人胡雪岩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之所以叫红顶商人,是因为胡雪岩充分利用了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了晚清商界的教父级人物。

而在这个时代,华商同样能够在海外担当红顶商人的角色,甚至取得了远远超过胡雪岩的成就。其中一位杰出代表,就是拥有“亚洲教父”之称的已故印度尼西亚华商林绍良。


风雨下南洋

林绍良1916年出生在福建省福清市农村。祖辈以种田为生,有水田30亩和一头水牛。父亲为人朴实敦厚,在父母的教诲和熏陶下,他继承了家风,性情温和。幼年林绍良在村中林氏祠堂念私塾,先后念完了“四书”、《诗经》、《左传》,养成推崇忠烈侠士以及儒家道德观念的思想。在村子里很多人都不喜欢念书的情况下,他在私塾一直念到了15岁。

然后他开始学着做点小生意,家人给他在村口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个小面店。可是,好景不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三省,人心惶惶,林绍良的面店也只好关门了。

1937年夏,抗日战争爆发。第二年,日军侵占福清,为了避免被抓壮丁,林绍良飘洋过海来到印尼爪哇,投奔叔父林财金。叔父开了一个花生油店,林绍良就在店里当学徒。当时的印尼也是兵荒马乱,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迈向了这里。林绍良发现,在店中坐等顾客上门不行,便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面去推销。

于是,林绍良走街串巷,上门推销花生油。战时对日用品的需要其实是很大的,但因为战乱顾客很少出门,林绍良的送货上门受到了热烈欢迎,销售额开始成倍地增长。  

两年后,林绍良有了些积蓄,有了新的想法,一辈子寄居在叔父家不会有什么出息,他想独立,寻求更大的发展。没有太多的本钱,林绍良做起了贩卖咖啡粉的小本生意。

他每天半夜起床,把咖啡豆磨成粉,然后用旧报纸分包50克或100克的小包,不管严寒酷暑,骑着自行车跑到六、七十公里外的镇上出售。事实上,这段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只有当夜深人静入睡时,才会忘记疲劳。这个生意虽然盈利不多,但却培养他的胆识,接触了很多人,积累了社会经验。林绍良每当回忆起这段“骑自行车贩卖”的艰苦生活时,还不无感慨地说,人需要经得起磨练,才会有所进步。


乱世出英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宣告独立。但日军刚撤走,荷兰殖民军又卷土重来,一场独立战争打响了。当地华商在中华总会的领导下,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独立战争,林绍良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

他有过几年经商经验,独具慧眼,预感到自己大显身手、独闯天下的时机到了。他确信,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印尼人民,而自己的事业成败则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于是,他毅然离开了在异国他乡唯一依托的叔父,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路——给印尼军队运送军火和药品。

此前曾有一位印尼军队高级领导人为摆脱荷兰情报人员的追捕,潜入古突土镇隐蔽。中华总会把这项掩护任务交给了林绍良,这位名叫哈山丁的领导人在林家藏匿了一年多,与林绍良结成了莫逆之交。

事后他才知道,哈山丁是印尼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苏加诺的岳父。正是通过这层关系,林绍良结识了中爪哇第四军区蒂波尼哥罗师的军官们,其中一位便是后来担任印尼总统的苏哈托。林绍良找到蒂波尼哥罗师的军官们,跟他们说明了要为他们运送军火的想法。对于处于被围困之中的孤军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他们对林绍良的英勇行为大加赞赏,并表示提供安全保护。

不久,林绍良冒着生命危险,用帆船载着从新加坡购买的武器及军需物品,凭着对地形和海路的熟悉,左右回旋,巧妙地越过荷军封锁线,把一批批军火安全地运到了中爪哇印尼军中。他从军火生意中获取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同时又与苏哈托等印尼军官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为他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贩运军火、药品的同时,林绍良敏锐地发现了另一宗暴利的生意——丁香买卖。当时,中爪哇生产的丁香烟远近闻名,销路很好,上百家大大小小的烟厂应运而生。作为生产香烟原料的丁香需求大大增加,每年需求量高达2万多吨,远远供不应求。

丁香生意利润确实诱人,但风险极大。当时丁香盛产于印尼东部的马鲁吉群岛,要把丁香运抵中爪哇,必须穿越荷兰军队的重重封锁线,弄不好就人财两空。在这时,林绍良和军队的友谊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军方的保驾护航下,丁香生意顺利地做成了,林绍良也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富豪。


实业助国家

印荷之战终以印度尼西亚获得独立而告终。心怀大志的林绍良,在一连串生意上的成功后,决心大力扩展业务。1952年,他将自己的贸易公司迁到首都雅加达。此时,印尼的经济面临着如何在一片废墟上重建的问题。林绍良据此确定了自己的经营战略:从衣食住行入手,陆续进入其它领域。

从1954年起,他相继办起了肥皂厂、纺织厂、轮胎厂以及自行车零件制造厂。随着企业的发展,他逐渐把目标放在进出口贸易上,与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贸易关系。

林绍良体会到,在经营活动中,无论是经商还是办厂,都必须得到金融界的支持;要想实现自己的宏愿,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机构。1957年,他在泰国金融巨头陈弼臣的帮助下,正式创办了中央亚细亚银行。有了银行做后盾,林绍良在生意场上如虎添翼。至此,一个兼有工业、商业、金融的林氏集团已显露雏形。

这时,林绍良的大哥林绍喜和二哥林绍根也都来到雅加达定居。大哥经营地产业,二哥从事财政业,三兄弟互为依存,共谋发展。

从1967年起,林绍良迎来了事业上又一个高速发展期。1967年3月,苏哈托从苏加诺手中夺取政权,就任代总统;1968年开始任总统。1968年,印尼政府颁布了国内投资法令,为包括华人在内的国内外企业家提供了发展机会。林绍良旗下的公司获得了政府给的丁香进口专营权。

同年,印尼政府又做出决定,将全国生产面粉的三分之二专营权交给林绍良。为此,林绍良成立了波戈沙里公司。总统苏哈托亲自主持了公司的第一座面粉加工厂落成典礼。经过10年的努力,波戈沙里公司生产的面粉已达国内需求量的 80%,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面粉公司。  

林绍良还以其特有的预见力和洞察力注意到:随着新的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外资、合资企业的涌现,国内冷落多年的建筑业会渐渐复苏。于是,他立即投资1亿美元,建成水泥厂。仅仅3年时间,林绍良的“三轮牌”水泥产量近1000万吨,约占印尼全国水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印尼最大的水泥企业,他本人也被誉为“水泥大王”。

林绍良凭借他雄厚实力,插足房地产业。他在雅加达等地购得土地2100公顷,成为印尼最大房地产商。林氏集团每年在房产方面的投资几乎占印尼私营建筑业的20%,林绍良又成了“地产大王”。


金融大时代

在林氏实业王国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是金融业。尽管林氏集团经营的工业、商业、建筑、房地产、旅游业等非金融的资产约有30亿美元,但其金融业的总资产却达40亿美元。

1974年,林绍良抓住政府开放资本市场的良机,决定由中央亚细亚银行与美国旧金山国际化学银行、日本长期信贷银行、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香港信和集团共同投资组成多国金融公司。

1975年,林绍良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遇到了不久前辞去泛印银行总裁职务的“银行界奇才”李文正。交谈中,林绍良发现此君才华横溢,精通银行业务,便立刻邀请他到中央亚细亚银行供职,并允诺给他17.5%的股份。事后表明,林绍良慧眼识珠,李文正确是一匹少有的“千里马”。中央亚细亚银行在两人的共同经营下飞速发展,1978年收购了印尼商业银行。经过八年努力,银行总资产增加了332倍,存款额增长 1253倍,在全印尼设有32处分行,而且在新加坡、台北、香港、澳门及美国的加州、纽约等地设有分支机构。中央亚细亚银行不仅是印尼最大的私人银行,也被公认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由于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和银行作后盾,林绍良又涉足于国际贸易,一登场便一鸣惊人。在短短数年内,先后购买了美国、荷兰、泰国、菲律宾和香港的多家公司,从而使林绍良头上又多了一顶“商贸大王”的桂冠

到1988年,年逾七旬的林绍良已经实现了他“实业王国”的梦想。

“林氏实业王国”主要由两大集团构成:第一个林氏集团是三林经济开发公司,指林绍喜、林绍良、林绍根三兄弟。第二个林氏集团是由林绍良与同乡林文镜合资组成,该集团以专营金融业务的第一太平投资公司和专营贸易的第一太平企业公司为主,跨越亚、美、欧、非各洲。两大集团下属192家公司,分布在印尼各个城市及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涉及到70多种行业。

林绍良以其雄厚的财力、庞大的势力,称雄于印尼,威震东南亚。左手实业,右手金融,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教父”。

1998年5月动乱期间,林绍良在雅加达的住所遭到攻击和洗劫,印尼当局接管了三林集团的许多公司。此后,林绍良把很多资金转移到了境外,把发展的重点投向国际,包括投资中国。

分析林绍良巨大成功的原因,毋庸置疑的是,他与印尼前总统苏哈托的深交,对他事业的成功起了很大作用。但这仅仅是林绍良成功的一个因素。立足于国计民生,适应国民经济需要,这是林绍良恪守的一个经营思想,也是获得印尼政府支持的前提。这样既会得到政府的扶植,也赢得普通印尼人的认同。

林绍良本身的个人奋斗也是重要因素。林绍良曾对人说:一个人的创业,一半靠机遇,一半则靠个人奋斗。此外,他善于抓住机遇,注重人才的选用和培训。林绍良曾十分感慨地说:“自己所学不多,本无力量经营如此庞大的企业,现今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于选择共事的伙伴。”


沉痛悼念华人首富林紹良先生配偶李金娘先生

沉痛悼念福清林氏前总宗长、一代侨领林绍良先贤德配李金娘老太夫人!



林氏大全系列

林氏文化相关专辑(32个)


1.《历代林氏中秋诗歌大全》宋元明清近代(2016)


2.《历代林氏重阳诗句集萃》(2015)


3.《宋代林氏重阳诗句集萃》(2016)


4.《历代林氏端午诗句集萃》(2016)


5.【林氏支派】系列(九牧、阙下、陶江等)


6.【林氏网站】系列


7. 全球林氏QQ群大全


8.《中华林氏•浙南源流》述评系列


9.“林氏同名”系列


10. 林氏历代文集


11. 您未必知道的20件【林氏慈善公益】大事


12. 林氏名人励志专辑(7励志故事/视频)


13. 林氏抗战老兵专辑


14. 林氏优秀人民警察专辑


15. 林氏大学校长专辑


16. 林氏教师专辑


17. 林氏名医专辑(2015.8.12)


18. 林氏神童专辑(唐朝至民国)


19. 中华林氏2015年人物专辑


20. 林则徐专辑


21. 林氏历代状元


22. 林氏将军系列


23. 古代林氏人物系列(2015年发布)


24.【比干专辑】(历年比干诞辰大典、历代文集记载及其他)


25.林氏古村落专辑(更新至2016.09.06)


26.安徽金寨林氏专辑(“红军故乡”走出59位将军)


27.【福清林氏专辑】(动态、人物、文史及其他)


28.【香港林氏专辑】


29.【马来西亚林氏专辑】


30.【大数据分析】林氏微信平台不为人知的细节(5表2图)


31.【林彪专辑】33条链接揭示林彪元帅的前世今生(首创)


32. 全球【林氏宗祠专辑】(2016.12.8

【林氏谱序】系列链接:

谱序0001:【明】宋濂《平阳林氏祠学记》(温州平阳盖竹)


谱序0002:【明】曾坚《林氏孝感志》(温州泰顺泗溪)


谱序0003:【明】苏伯衡《林氏族谱序》(温州平阳岭门)


谱序0004:【明】柯潜《重修林氏族谱序》(福建莆田南渚)九牧


谱序0005:【明】林道楠《泰和金溪林氏族谱序》(江西泰和金溪)


谱序0006:【民国】林幼春《林氏宗庙修谱序》(台湾雾峰林家)


谱序0007:【宋】方大琮《殷有三仁》(比干 箕子 微子)


谱序0008:【民国】林森《国民政府林前主席叙》(湖南)


谱序0009:【明】胡应麟《忠清里林氏族谱序》(浙江杭州)


谱序0010:【宋】吕夏卿《重修旌表门闾碑记》(福建莆田阙下)


谱序0011:【清】佚名《羊城梁化合族祠記》(广东惠州)


谱序0012:【清】林大耀等《安富林氏族谱新修全谱小引》(四川荣昌)


谱序0013:【宋】林栗《东林林氏家谱序》(福州长乐)


谱序0014:【明】李东阳《林氏族谱序》(福州 固始林)


谱序0015: 【清】粟荣训《会同林氏族谱序》(湖南会同)


谱序0016:【明】王原采《林氏族谱序》(浙江黄岩)


谱序0017:【明】叶向高《题林氏宗谱序》(福建莆田)


谱序0018:【明】林文《文昌林氏族谱》(海南文昌)


谱序0019:【清】林士琦《林氏宗谱序》(安徽怀远)


谱序0020:【清】林炳南《创刊宗谱本序》(湖北黄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